关于研究哲学应注意的问题
研究哲学,就和研究其他一切问题一样,需要对于我们所研究的对象,有一个正确的了解。要首先把哲学本身的一般的性质认识清楚,才能够正确地决定我们在研究时应该采取的态度和方法。
哲学,首先是关于世界全体的一般规律的学问。研究哲学的结果,是使我们对于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思想认识)的规律性,获得一个总的认识和理解,简单地说,就是使我们掌握一定的世界观。
在阶级社会里,不同的阶级、党派,有不同的世界观,不同的哲学思想,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应该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的世界观,应该掌握辩证法唯物论的哲学思想。因为关于世界全体的一般的规律的最正确的认识,就包含在辩证法唯物论的思想里。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的思想行动是经常地与一定的世界观相联系的。如果我们能够灵活地处理工作,能够依据环境条件的变化随时正确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和任务,那么即使我们没有研究过哲学,不懂得哲学上的任何名词,但在事实上我们的思想里已经有了某些辩证法世界观的因素,因为这样的行动,已经是无意识地以这样的一种思想作基础,即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要变的,因此我们的行动、工作也不能不常常有所改变。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表现着的这种世界观,是自然发生的,不是在理论的研究中锻炼出来的,因此它的内容里常常混杂着各种不正确的因素,绝不会是完整的无产阶级革命世界观。我们不能忘记,在我们的队伍里共同斗争的成员,好些是从各种各样的社会层中走过来的。他们带来了其他社会层的生活习惯、思想意识等的影响,带来了各种各样反辩证法唯物论的世界观的因素,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思想行动上的不正确的偏向。
在革命斗争中某些成员所发生的错误,都不是偶然的,它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也有一定的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的根源,就哲学上来说,一定是有某种反辩证法唯物论的世界观的思想根源,即使是无意识的。在个人的日常工作中所发生的错误,也没有例外。例如说,对人宣传我们的主张的时候,不根据对方的接受程度和需要,只顾说自己的一套,结果弄得对方莫明其妙,这也就和唯心论的观点,有着密切联系,因为这是以为世界上的事情都不必依据客观的情况来解决,而只要主观的思想就可以对付一切了。
这就是说,哲学的思想,对于我们的实际斗争是有重要意义的。哲学的内容,是关于世界全体的一般规律的认识,是关于改造世界的一般规律的把握。哲学的作用,却不仅仅在于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在于依据这些认识和理解,去实际地具体地进行改造世界的工作。在我们研究事物的时候,在我们解决各种实际斗争的具体问题的时候,要能够给以指导。如果我们的世界观是正确的,那么在研究事物解决问题的时候,就有了正确的基本态度和基本方法,如果我们的世界观是错误的,那么我们在研究上就要走上不正确的方向,因此在实际行动中就也要发生各种不正确的偏向。
因此,倘若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在思想上受了其他阶级的影响,倘若自己的世界观里竟混杂着反辩证法唯物论的因素,那对于他的斗争行动,就会发生各种毒害的影响,为要能够保持正确的世界观,为要能够保证对于实际问题的正确解决,为要成为充分自觉的、尽可能不犯错误的革命战士,就不能不研究哲学,就不能不经过哲学的研究有意识地锻炼我们的正确的世界观,排除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因素——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能满足于日常生活工作中自然发生的世界观,而必须进行哲学的研究。
哲学的任务不仅仅在于说明世界,更重要的是在于改造世界。正是为着无产阶级的改造世界的任务,所以我们才必须研究哲学。研究哲学,目的并不在于读通几种艰难的书本,而在打通一切艰难的实际,许多人不了解这一点,以至于在研究哲学的时候发生许多困难。
有许多研究哲学的知识青年,他们从哲学书籍上学取了大堆抽象的名词和大串难解的语句,并且很熟练地能够随时使用这些名词和语句,然而一到被人问起这些名词和语句的真实意义时,不但不能够给予任何明了而确实的回答,甚至连自己也常常弄得莫明其妙,至于联系实际问题,指导实际斗争,那更是谈不到。这是哲学研究中人们所遇到的困难的一种,这困难产生的原因,固然多少是因为当前我们还没有很完全的、通俗明了而又与实际有密切联系的哲学教科书,然而好些青年有意无意地自缚于单纯的书本研究,而忽视了在实际斗争经验中去检证所研究的东西(特别因为知识青年一般地缺少斗争经验,所以事实上也有它的困难条件),这一点却是主要的原因。
有许多长久地忙于实际斗争的生活,而缺少研究理论的机会的人们,他们在开始研究哲学的时候,碰到那一堆堆生疏的名词和抽象的语句,就觉得难于接近、难于理解,于是拼命咬名词、钻句子,仍然咬不烂、钻不透,结果对于哲学的研究就失去了勇气和信心,这原因,固然也是由于现在所有的哲学书籍本身大都艰深难懂,然而更重要的,还是由于研究者不能够以自己的实际经验为基础来进行研究,不能使书本服从于自己的实际经验的研究,反而被书本的名词和句子把自己的思想束缚了。
所以要克服我们在研究哲学中的困难,首先要明确地认识我们研究的目的:怎样才算是在研究上有了结果呢?答复是,并不仅在于读熟了书本,记熟了名词和公式,而主要地在于锻炼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正确态度和方法。研究哲学的真正成绩并不仅表现在书本知识的如何渊博,而主要表现在革命实践中处理问题,是否正确。
研究哲学的目的,在我们,是为要使自己成为辩证法唯物论者,不是口头上的、名词上的,仅仅善于引用文献的辩证法唯物论者,而应该是实质上的、懂得辩证法唯物论的真精神的,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在斗争行动中表现出来的辩证法唯物论者。真正的辩证法唯物论者,在研究事物的时候,在处理实际问题的时候,一定能够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因为辩证法唯物论哲学的世界观,给予他这样的可能。
我们首先必须把自己锻炼成唯物论者,不是口头上善于使用名词的唯物论者,而是要在一切实际问题上,能够保持唯物论者的态度和立场。这就是说,在处理任何问题的时候,都能够虚心地从客观事实出发,而不是从主观的成见出发,都要依据具体的事实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依据教条公式来解决问题。
要成为这样的一个唯物论者,说起来似乎是容易,然而做起来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个人常常要经过无数的折磨和锻炼,才能够克服自己单靠主观愿望和简单教条来解决一切问题的习惯。我们很容易学会满口唯物论的名词,然而在实际行动常常忘记了要照顾客观事实的情况和要求,这种不适合事实情况的行动,结果必然要遭遇到挫折和失败。
革命斗争过程中某些人们所发生的许多错误和偏向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在战略策略的指导上不能真正站在唯物论的上面,就是由于不能够根据具体的客观事实来决定行动的方向和斗争的方法。什么是“左”倾的冒险主义的思想方法上的根源?就是太过性急地想达到主观的要求和愿望,就是不能忍受革命的客观困难条件所要求我们的艰苦而长期的斗争。什么是“右”倾机会主义的思想方法上的根源?就是当客观事实条件的发展,已经需要他们向前进一步的时候,而他们却偏要站着不动,就是事实上对反动势力的进攻采取妥协调解的立场,这一切都是表示在革命指导上不能从客观事实条件出发,而从主观的愿望出发。
所谓要从客观的事实出发,并不等于说要依据琐屑的、偶然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行动,倘若这样,就要变成狭隘经验主义者或事务主义者。真正的唯物论者,绝不是狭隘经验主义者或事务主义者。因为后者既是把思想限制在琐屑的偶然的事件里,因此他们除了应付日常的琐事之外,就不能全面地理解革命的规律,工作的规律,因之也就不能有大的作为。然而一个革命的唯物论者,他的目的既是在于改造世界,所以他的行动就不能限于应付日常的琐事,而必须经常向前进步,理解革命的一般规律性以及自己工作的全盘规律性。对于一个革命的唯物论者,不仅要有眼前的生活的认识,和解决眼前问题的方法,而且还要知道将来怎样,和用什么方法达到将来的目的(这里又要把较远的将来和最近的将来分开)。这就是说,唯物论所需要的思想认识,是要能够给行动以指导。
因此,唯物论者所要依据的,就不是琐屑的偶然日常事实,而必须是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的全面认识。因为只有认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我们才能够领导全盘工作并展望将来的前途,才能够指示行动的目标,才能够知道要依据什么样的路线走向我们的目的。
要成为一个真正彻底的唯物论者,那么,就要学习在决定一切问题的时候,不仅是从简单的事实出发,而必须从事实发展的各方面的规律出发。这就是说,要学习从自己工作环境的一切日常事实里,找出它的发展规律,依据这些规律来决定我们行动斗争的方法。
马克思列宁主义,给予我们以原则的指导和具体解决问题的范例。我们从马列主义的理论书籍里可以学习到社会发展的规律和革命规律的知识。但倘若我们仅仅以此为满足,并把它简单地直接应用于中国革命的指导,而不看到中国社会的任何具体条件,那么这是离开了客观事物来解决问题,这不是辩证法唯物论,这不是马列主义,而是公式主义,是唯心论的一个种类。
有各种规律,有一般的和特殊的。我们从一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书中,可以学习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知识,与具体解决革命实践问题的模范,这种一般规律的知识,它本身原也正是从社会历史发展的事实中概括出来的,所以也正是客观真理的认识。这些规律,对于我们的行动指导上,是非常有用的,而且也是绝对必要的。它指示我们社会发展的总的方向,对于我们的行动,给予一般的指导原则。然而仅仅只有这些原则,并不能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或唯物论者。因为要做一个唯物论者,就必须注意到,每一个具体的社会和具体的工作环境,又有它特殊的规律,必须要能够发现这些具体环境中的特殊的规律,必须要能了解特殊的规律与一般的规律的联系,必须要在应用一般的原则的时候,依据特殊的规律来加以补充,加以具体化,才能够对于革命的斗争行动给予正确的指导,必须学习马恩列斯与毛泽东同志如何从具体事物中引申出一般规律,以及如何把一般规律具体运用的模范。
例如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我们在抗战中的整个方针,然而在各种环境的各种具体条件下,其运用有所不同,根据具体条件,一个时期,强调团结,但不忽视斗争,另一时期,强调斗争,经过各种斗争去争取与坚持团结,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正确地进行统一战线的工作。
如果是唯物论者,而不是公式主义者,那就要从自己的工作环境的具体事实的基础上,找出特殊的规律,使统一战线的原则应用能够具体化。
这样,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唯物论者,又必须同时要做一个辩证法者。这就是说,在研究客观事物的规律的时候,必须能够使用辩证法的方法。这就是说,不要把事物的发展规律孤立起来研究,不要把原则看作僵化的孤立的东西。一般的规律总是在特殊的情况下表现的,原则是要具体地灵活地应用的,公式主义,就是把原则僵化,把它看作孤立的东西,这是唯心论,也是形而上学。
这就是说,要达到研究哲学的目的,要做一个辩证法唯物论者,概括来说,就是要能够在研究实际问题的时候,在革命的行动中,能够努力表现出这样的一些事实:第一,一切要从具体的客观事实出发;第二,要能够善于找出客观事实发展的规律;第三,要能够善于使一般的规律与特殊的规律联系起来,善于把一般的指导原则具体化起来。
这就足以明白,研究哲学的目的,并不仅在于熟读书本和熟记哲学的名词和公式,而更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能保持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这样的能力,也不是简单地读了几本哲学书就可以充分获得的,这必须要经过一些实际生活的锻炼。要成为一个真正的辩证唯物论者,是没有什么捷径的。不要存这样的幻想,以为只要有人指出几本正确的书,读了之后,就能够完全掌握辩证法唯物论的世界观了。因为我们的目的,不仅要在口头上善于说明辩证法唯物论,而且更是要在实际斗争中贯彻辩证法唯物论的真精神。
这并不是说在研究哲学的时候不应该读书,恰恰相反,读书,读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是完全必要的,因为真正深刻的读书研究,不仅能帮助我们很快地理解辩证法唯物论的一般的原理,而且能够使我们理解如何具体运用一般规律的方法(这点,好些青年在读书中往往容易忘记),然而,这还不是研究哲学的全部工作。如果说到要能够熟练地应用辩证法唯物论的原理,那么单只读书还是不够的,这上面还需要把理论与革命实践密切联系起来。
知识青年们一般容易以书本的知识为满足。如果他们已经获得了相当的书本的哲学知识,那么,对于他们重要的是多思考一些实际问题,当他们研究实际问题的时候,可以采取这样的办法:首先把书本上的名词暂时撇开,完全去从客观事实中找出它的规律来,然后再把书本的原则拿来对照,看自己处理问题时,是否具体运用了原则,是否能正确解决问题。这是对于知识青年所必要的锻炼方法。
有些忙于实际工作的同志,对于书本的研究,不容易发生信心。对于他们,重要的是在于克服这种畏难的心理,努力从书本中间,吸取辩证法唯物论哲学的基本原理知识,并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来深刻理解书本中的原理,而不要为生疏的名词和抽象的语句所迷惑,在咬文嚼字的圈子里打转。这对于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同志在开始研究哲学时,是必须注意到的。
这些就是在哲学研究中我现在所感觉到的几个问题。
(一九四一年四月三十日延安《解放》杂志第一二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