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美育Aesthetic Education

6. 儿童美育 Aesthetic Education

前言Foreword

●美育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艺文知识培训,而是关乎精神健康、独立人格、感知力与同理心的存在。良性的美育氛围能够保障我们生命质量的充实度,塑成更为人性化的社会环境。对乡村美育实践来说,需要充分考虑儿童作为主体的独立思考与判断,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挖掘地方文化脉络及风物特色,将“在地性”融入美育课程的设计之中。

●2020年10月,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BCAF)、左靖工作室和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刘庆元工作室共同发起了大南坡儿童美育计划。在近3年里,该计划得到了地方政府、高校、社会组织、基金会、捐赠方、音乐人、艺术家等各方的支持与帮助,在大南坡完全小学先后开展了“四季美术课”、“你的歌,我来画”展览、“孩子们的电影节”影像训练营、街舞训练营、《绘见家乡》(与河南省修武县教育体育局共同编著)县域美学读本等丰富多彩的美育实践内容。通过这些美育实践,孩子们不仅更加了解家乡自然风物之美,还逐步建立了自信心,认识到“我可以创造”的力量。

●大南坡完全小学的刘晓江校长和各科老师们也在美育实践活动中获得了启发与成长,在校内自发成立了美育工作室,带领学生们开展了如诗歌、草木染、儿童绘本等丰富多彩的美育实践活动。

●乡村的重生不仅是设施的更新,更是人的更新、生活的更新、教育的更新。美育不仅是艺术教育,更是一种生命教育。(文/方凌霄)

对日常与儿童的关注

2021年大南坡的四季美术课之实践者自述

(文、图)刘亚兰

大南坡完全小学(以下简称为“大南坡小学”)地处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西村乡大南坡村,这所学校设有幼儿园和小学。2021年大南坡小学有一到六年级学生共48人。幼儿园人数常有变动,在此不做统计。大南坡小学在此之前没有美术、体育、音乐课。体育课由数学老师负责,常常是被占用的状态。因此,孩子们在这所乡村小学里主要是上语文、数学、英语课。得益于左靖老师在大南坡的项目展开,左老师联合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和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刘庆元工作室共同发起了大南坡美育计划中的美术课板块。大南坡小学的家长大多都很年轻,他们曾经也在大南坡小学读过书,只不过那时的学校还在有两棵老皂角树的旧址。

757

756

我是广州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专业的学生,2020年11月,我的导师刘庆元老师带着我和曾宇航同学一同来到大南坡,之后他先行离开,并交代我们多留一天,看看能在村里做些什么艺术计划。众人离去的村子略显冷清,我在村里逛了许久,看见老人孩子们热情地与我打招呼,广场上在众人努力下被逐渐恢复的老大队部,一棵桐树安静地长在大水坑旁,祠堂门口两棵被风吹歪的柏树在夕阳下熠熠生辉,昔日村庄繁荣的美好又渐渐显现出来。那么,这个村庄在此时应该不需要一件单纯意义上的艺术作品,无论是装置还是绘画。三天的时间不足以让我了解大南坡,产生真正的联结一定是要在地生活与工作,于是我就在心里做了决定:一定要再回到这里,给村里孩子们上美术课。

与宇航一拍即合后,我们一起设计课程计划并与老师讨论,反复修改后得到了左靖老师与胡斐老师的一致同意。我也在这个项目中延伸出了我的毕业作品。2021年,是大南坡美育计划的第一年,我们做的是一个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为时间节点、每个季度为期一个月的课程计划。课程将在周一到周五的某两个下午开展,镶嵌进大南坡孩子们的日常作息中,周末的空闲时间我们会见机行事开展一些游戏或活动,丰富孩子们的周末生活。2021年春天,大南坡的美术课实验开始了。

春季课:关系的建立

春季课程以“大南坡的日常”为线索,用认识自己、观察生活的方式展开。我们通过5次“因地制宜”的课程,让孩子们在大南坡村的自然条件之下,学会利用视觉图像作为表达方式,使用身体运动的语言、劳动以及对日常生活敏锐细微的观察进行自我表达,激发孩子们对图像与文学的兴趣,鼓励他们用艺术来表达自我的日常状态。

第1课:影子你好!

●首先我们在光线较暗的室内用手电筒或蜡烛演示物理的光影,作为这堂课的导入和第一次见面问候彼此的方式。孩子们可以自由寻找想要描绘的地面、墙面,两人为一组,在阳光下照着对方的影子,迅速用手中的炭条或者画笔捕捉影子,并加入自己的想象,描绘出表情与五官。●这节课的目的是训练孩子们快速观察和捕捉描绘的能力。描绘的过程也考验孩子们的耐心和定力,让他们在游戏氛围中感受动静变化。

第2课:给春天拍照

●游走于村庄各处的孩子们,手中的画笔就是他们的快门,大地是他们的画布,这堂课从第1课认识自己与观察他人,延伸到对所居住的村子的日常之物进行仔细的选择、观察、放大观察、纸面再现,唤醒孩子们对生活中细微之美的关注与随时随地的表达习惯。●最后孩子们在东小庄树林、学校旁的小麦地一带找到了自己想要描绘的植物,这些植物他们有些认识,有些需要上网查询或者回家问家人,不管是哪种方式都是他们进行观察、问询、查找的好办法。当他们看到一棵路边不起眼的蒲公英、地黄花、豌豆苗、小麦……认真地描绘在纸面上时,我想他们一定会在将来对童年的某个下午记忆犹新。

761

761a

第3课:搭房子

●在搭房子课的前一个周末,我们和孩子们约好,去学校旁边的草地上尝试搭一座房子。住在孟泉村的康博洋和康涵玥小朋友也走了3公里路来到大南坡村加入实验。他们对自己动手搭房子显现出极大的热情。我们在村里四处寻找一些树干、干草、松枝、绳子,很快就用收集来的材料搭好了第一个小棚子。康涵玥和康博洋小心翼翼地拾起草地上掉落的松针,给小房子铺上一层薄薄的“地毯”。●搭房子训练的是孩子们的动手与协作能力,鼓励他们发挥好奇心去体验从无到有的过程,并学会装扮一个空间,使之更加接近自己的想象。从选择到收集材料、判断什么木头可以用来承重,到怎么装饰美观,都是生活经验的累积。这个过程是为了建立孩子们与同伴协作时的责任感,及对未知事物探索的热情。●磨石头是同学们在户外课堂上自发的行为。他们在草地旁边发现了一种材质较软的石头,便开始利用石头塑造自己心中的物品,如狮子、小鱼、苹果,等等,抽象的石头造型让他们十分满意,他们郑重其事地把磨好的石头带回家当作礼物送给家人。

第4课:门帘的故事

●有一次给四至六年级的学生上课,我们想要将影子画在墙上,这时天突然下起雨来,不得已我们只能将孩子带回教室,临时给他们定了一个主题,在布上画出自己心中的全家福。有一些孩子很快画出自家房子、院子、麦地、大树和家人。我观察到大南坡村每家每户都在使用门帘,为何我们不能在门帘上绣上同学们画的全家福呢?最后这个大门帘也成了大南坡村民们集体生活场景的一个写照与缩影。●我们并没有教他们,但他们很自然地画下自己最想要表达的真实生活的一部分。将全家福缝在门帘上就变成再自然不过的另一堂课了。而我们决定做一块更大的“布”,一块可以让我们共同穿在身上的游戏布,穿上后我们就变成一只巨大的、充满勇气的彩色蝴蝶,在村里自由自在地奔跑和游走。我记得彩色蝴蝶布刚刚做好的那个晚上,我们和孩子们穿上它在村里奔跑起来,跑在前排的赵玉峰、康城霖等男孩们装神弄鬼地发出各种叫声,我和女孩们跟在后面吓得哇哇大叫,那个夜晚疯狂而快乐地结束了。

763

763a

第5课:讲故事的一天

●某个周末我们一起在村里玩游戏:捉迷藏和丢手绢等。我们要做的是把游戏画下来,为写故事、画连环画的课做准备工作。在课堂上,同学们先写下一个小的故事,再将故事画成一个连环画。小时候我们总会听见大人给我们讲的神话寓言童话故事,也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真实故事,但写故事的机会却很少。这堂课想先通过写的方式来让孩子们确定自己想表达的内容 ,再根据自己写的故事去画一些确定的事物,在有一定的“确定”之后一定会延伸出一些“不确定”,这个过程会让同学们更明确自己的表达,并可以将这样的表达延续到真实生活里,这样我们就可以向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了。整个过程作为本季度的最后一次课,刻意有别于让孩子们随意涂鸦,因为从思考到描写、从讲述到绘画,整个过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孩子们的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

764

夏季课:

洪水影响下的村庄

很遗憾,原定于2021年暑假的夏季课程,因为河南洪灾的原因被耽误了。

2021年7月河南省陆陆续续发生多起强降水,多地陷于洪灾,鉴于受灾情况严重,村里的工作人员只得与我们联系取消夏季课程。据村中老人口述,还没见过这么大的洪水,村里的社区营造中心、展厅、书店等公共区域的建筑物都被洪水不同程度地淹没了。村民连夜抗洪抢险。民宅中有几处土夯房的墙壁被冲塌,村民被临时安排到小学的教室避难。小学教学楼和教工宿舍楼的一楼也都进水,小学的围墙被部分冲塌。新大队部的部分房屋也未能幸免。电线杆倒塌导致村中断水断电数日。大部分房子都渗水严重。

大南坡村原本是一个气候干旱的村庄,房屋修建方式与南方的村庄多有不同,在防水防潮上要求低,加上有些房屋年久失修,损失惨重。灾后,当地政府和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的合作伙伴MUJI无印良品一起来援助,无印良品出资帮助小学更换了教学楼屋顶。村民们也齐心协力,让村庄以最快的速度恢复正常生活。

765

▲ 夏季发洪水

夏季课原本是孩子们期盼的,计划内容:

第1课:一起上戏台!

第2课:寻找花书包

第3课:看不见的河流

第4课:幕布上的绘画

这些课程只能容后再调整、增补了。其中第3课恰恰是源起于大南坡的严重缺水、干旱,村中的孩子们很少看到河流,大桥下的河床已多年没有水流过,露出一颗颗大石头。我们本希望孩子们重新认识干旱的河流,没有想到竟然发生了洪灾,令人唏嘘。

秋季课:

我与儿童互相熟悉的过程

2021年9月17日,我再次来到大南坡村。秋季依旧雨水连绵,大南坡小学教职工宿舍的墙壁严重发霉,无法居住,后来,是左靖老师把我们安排进了民宿居住。

课程继续进行。与孩子们再次见面,彼此都已经熟悉,在这个秋天,我们将更加深入地彼此了解。

第1课:墙上的音乐

●这节课的主题是设计墙壁的绘画,孩子们开始接触更多的材料和媒介,而村里有很多整洁而空白的水泥墙可以作为实验的场所。●参与墙壁的设计,是让孩子们从纸面绘画到立面实体墙壁绘画的一次转换,也是从二维到三维空间的体验性尝试。我们会先在现场量好墙壁尺寸,再到纸面进行转换。孩子们建成2~5人的小组,按组在纸面上完成壁画的设计图。●绘画前,我要求他们对于主题和为什么要这样画进行小组讨论,让孩子们在讨论中建立新的思考角度、练习语言表达。不同于不假思索地直接画,在讨论过程中孩子们会进行思考、预想、假设、争辩、妥协、否定、尝试、争取、实施等一系列行动,以至最终呈现的作品有所不同。●然而在实际过程中,孩子们的行为往往会推翻预设。有个5岁小朋友的笔画十分稚嫩,但每一笔都不一样、却又十分统一。这样的痕迹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消失,他留下的每一笔都是珍贵的。

767

第2课:你的歌,我来画

●这是一次配合10月南坡秋兴活动的命题创作。音乐人张晓舟策划了活动中与音乐相关的内容,他希望孩子们听到一些日常生活之外的歌谣,并听歌画画,如小河与五条人的歌。●这很可能是一次失败的尝试。因为孩子们在听歌的过程中,容易受限于歌词内容,也会听着听着就不再关注音乐,重新回到自己的世界里,再次自由地画画,是专注力受外界环境与自身条件干扰的体现,音乐在绘画时变得不重要。●但我记得很清楚,赵允升同学会去思考和琢磨歌词里的内容。那天,我们听的是五条人的《世界里的理想》,允升摇头晃脑地与我讨论像艺术家那样生活是怎么样的生活,为什么要像猴子一样咿咿呀呀乱喊乱叫。这样不严肃的对话很有趣,我们一边听歌,一边像好朋友一样聊天。●我还记得王艺可同学在画小河的《森林里的一棵树》时,听着听着就不自觉地会跟唱了,她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认真地画下了那个下午她心中的森林和小松鼠。这样的尝试在那个周末完全是随机发生的,我们筹划着去上一节课,但又像平常一样,从老村一路奔跑到美术教室,在那个充满阳光的教室里,和音乐还有绘画待在一起一个下午,直到天黑了,爸爸妈妈叫大家回去吃饭……

768

768a

小河、仁科在“你的歌,我来画”儿童画展开幕现场,摄影:《中国那么美》节目组,2021年10月

769

769a

第3课:大南坡快乐屋

●这是一个愉快而有所限制的游戏,课程的地点首先是在教室、书店、周末的广场,最后又在方所书店的白盒子展厅空间。在进入白盒子前,孩子们会用彩色不干胶纸剪或撕出不同形状,可以随意撕不规则的形状,也可以剪一些具象图案,总之制造各种形状的过程是累积素材的过程,这些纸就像彩色的马赛克瓷片一样。●有一次在广场上,我们一边晒太阳一边撕纸,孩子们在漫长的撕纸过程中无比兴奋和充满期待。游客和村民也好奇地加入,待准备好足够多的彩色纸片后,小朋友们就会分批次进入展厅,自由地在墙壁上贴纸。即兴的,没有任何限制。比如二年级的康雨彤虽然年纪尚小、个子不高,但她却一直努力地想在墙壁上从低一直往高贴,够不着的地方蹦起来够,再高就想办法搭椅子,或寻求帮助。最后康雨彤把贴纸贴到了墙壁最高的地方。康博洋同学爬到高高的脚手架上,他问我:“老师你知道我贴的是什么吗?是我们三个。”我想康博洋说的是他和另外两个同学的友谊。●小朋友们都说,很喜欢贴纸这个课,我问为什么喜欢,他们说因为贴纸很简单又快乐,最后贴出来像一个很快乐的屋子,以后回家也可以贴!于是我们给方所白盒子展厅的这个作品取名叫:大南坡快乐屋。我们贴啊贴啊,贴出一个快乐屋!

第4课:展厅的探索

●这回我们让孩子们参与展览布展。展厅从无到有,孩子们也知道了重视自己的绘画,不乱扔自己的作品。当看到作品在一个新的、陌生的空间得以呈现时,他们又会从中体会到一些新的东西。●孩子们提议将自家的植物和椅子也拿来装饰展厅,于是我们就有了很多小盆栽和家里用的椅子。椅子和植物是他们最习以为常的生活用品,生活物件得以被放大和看见,而它们的不同也犹如每个孩子一样是不同的个体。这个被看见的过程,是一次村中文化的展演。●最后孩子们在白墙上用水粉颜料真实地写下自己上美术课的感受。我很高兴小朋友们都写的是很喜欢上美术课,就像我读小学时一样,每天盼望着每周一节的美术课和音乐课快快到来!

771

772

▲ 孩子们在展厅布展

773

773a

▲展厅一角

冬季课:快要结束的一年实践

秋季课期间,气温逐渐变低,北方的秋天不同于广州,这里变化明显,山上树叶变黄了,柿子越来越红,雨水减少,温度虽低但阳光倒是明媚。之后,冬季课开始了。

第1课:一起做皮影

●首先,孩子们按小组写好故事本。我们用塑料片制作带关节的皮影。皮影课耗时较长,由于每周每年级都只有一个下午可以上美术课,缺少连贯性,所以皮影从制作到表演都需要更长的时间。我们尝试了让皮影在光的照射下产生变化,光的强弱、照射的距离使皮影在墙面上变大变小,孩子们看到这些变化时,会更加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会投入更多的专注力和时间。

773b

▲ 皮影课

第2课:玩泥巴

●我们在地里挖泥巴,然后揉泥,再用泥做出自己心仪的物品。这节课因为太冷,材料获取也需要小朋友出一些力气,因而没有达到很理想的效果。且在过于自由的环境下,大孩子与小孩子容易发生冲突。●但下次在天气更加暖和的时候,我想再与孩子们尝试一次泥巴课。

第3课:周末的小摊

●在周末人多的时候出摊的提议,来自于三年级的王艺可同学。她曾告诉我,她特别希望爸爸妈妈能在家里开一个餐馆,但爸妈都有各自的工作,无法实现她的梦想,她就想有一个自己的小摊。我和她妈妈听了之后非常支持她,于是帮着她一起出谋划策。●一周后,小摊就在村里的广场试营业了,我们售卖小朋友们的画和一些自带的小玩具,也接受现场绘制肖像。不一会儿,小摊就吸引了很多孩子们也来摆摊,他们甚至因为争抢地方而发生争执,但冷静后又彼此道歉言和。摆摊吸引了很多游客和村民,孩子们的小摊儿成了村中人流聚集的地方。其中,小小村民赵俊凯并不在大南坡小学上学,但4岁的他总是很积极地参与我们的玩耍或美术课,无论是画肖像、摆摊还是捏泥巴,他都好奇又期待。

774

775

第4课:即兴壁画

●其实这堂课源于大南坡小学校长刘晓江的一次要求。●由于国家大力推进旱厕改水厕,校门口十几年的旱厕被拆除后,教学楼旁盖起了新厕所,学校里便多了很多墙壁,校长希望我们能与小朋友们在墙壁上画一些壁画。●我们挑了一面靠职工宿舍的内围墙作为实验场所。这是一次即兴的、没有预设的、直接的墙壁画,当然也是基于我对孩子们的了解。一共二十多米宽的墙壁,我按照年级将他们分配在不同的位置,他们就毫不含糊地勇敢下笔了。这次即兴壁画创作,与秋季课在纸上设计壁画稿形成了一个反差和对比,我想,孩子们用不完的力气与热情也在墙壁上被释放。在与校长、老师合力之下,我们顺利完成了校园里的第一处壁画。

776

777

2021冬季课,即兴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