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寂寞如兰
第四节 寂寞如兰
我喜欢兰花,因着她的优雅、清高、孤傲和不染俗世。
春节,特意将一盆含苞欲放的蝴蝶兰摆在家里,那修长流线型的绿叶、暗暗含香的浅红色花骨朵,楚楚动人,优柔溢香,是家里最美丽所在。每天我都发现她不同的变化,她不像那些海棠花、玫瑰花、牡丹花,开放的时候热热闹闹,花期一过,马上销声匿迹。兰花比别的植物承受雨露的时间早,经受风吹雨打的时间长。但她从不邀功争宠,只是静静地伫立、默默地开放,悄悄地向世人奉献自己的风姿和清香。她又是孤寂的,长在深谷陡崖,常年和蓬艾野草为邻,没有谁欣赏她,所以唐代诗人就有一首《幽兰》:
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春风到每迟。
不如当路草,芳馥欲何为?
正因为“芳香只暗持”“自无君子佩”,所以,诗人愤愤不平,发出这样的感叹——不如当路草,芳馥欲何为?苏东坡也有一首《咏兰》,其中的两句也是为兰花的身世而慨叹“时闻风露骨,蓬艾深不见”,而孔子也曾叹息“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可见,兰草确是孤独、寂寞和命运不济的。但她仍然一尘不染、芳香暗持、傲对世俗,也正因此,才使兰花显示出与众不同的高贵和美丽。古往今来,兰花成了文人骚客的咏叹对象,“花中君子”、“空谷佳人”的美名也随之而来,并与梅、竹、菊一起成为“四君子”。
为了将兰花的神韵永久保留下来,不谙摄影的我花了两天的时间,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光线,给那棵蝴蝶兰拍了几十张照片,并将其中最心仪的那张兰花特写配上诗,制作成电脑桌面:
绿映浮云几枝秀,
朵朵嫣红笑含羞。
暗香袭人开袅袅,
兰心一点千娇疚。
说实在,我的性格也许有点像兰草。不大喜欢太热闹的场合,不太关注熙熙攘攘的场面,小桥流水、秋江带雨,似乎更适合我的心境。
不喜欢灯红酒绿、不喜欢招摇妖冶,寂寞的我就像寂寞的兰花,只是静静地思、默默地想,在心里细细地体会寂寞带给我的一切。我是寂寞的,但我喜欢寂寞。它使我有更多的时间去检视所走过的路,使我心境平和地审视我做的事情,使我能超脱现实去反思这世界的一切。
其实寂寞是一种心情,寂寞使我远离喧嚣;寂寞使我远离浮夸;远离膨胀和虚伪,保持一点点的本真、朴素和善良;寂寞是一种感觉,能使我感受到世间不被人注意的细节、感受到常人难以欣赏的东西。我就如同寂寞的兰花一样寂寞,悄然挺立,冷对世俗,清高慎独,默然自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