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野 草

第七节 野 草

不知在何时,一根杂草从家里阳台上的花盆中冒出来了。母亲在浇水的时候把它从花盆里拨出来,要扔掉。我却在一旁开玩笑地说,野草也是生命呀,不会这么残忍吧?母亲笑了,于是幸运的野草便被种进了假山石底部的缝隙里,那里除了石头就只有浅浅的一汪清水了。

环境不太好,对一棵娇贵的花来说是致命的,可对野草来说却好像没什么,只是静悄悄的在那个被人遗忘的角落里生长着。除了我在偶尔浇花的时候顺便分给它的几滴水,没有任何别的照顾。它只是在静静地生长着,像一个逆境中的孩子。

经常会从报纸和电视上看到一些穷困地区的孩子,在我们许多人无法想象的环境里生活着。他们或在乡下泥屋土台上刻苦求学,或被迫年幼时便撑起家庭的重担,这样的环境是在城市温床中娇生惯养的孩子们根本无法适应的。而当城市里的“小皇帝”们一天天健康成长时,这些贫苦的孩子们的未来又会怎样呢?

那株草儿再次被我注意,是在不久之前。当很久没有浇花的我走上阳台的时候,才惊讶地发现曾经幼小的野草居然长到了近二三十厘米之高,已经很难把“小草”这个词和它联系起来了。脚下没有芬芳的泥土提供的养料,仅仅是顽石和水,使人不禁怀疑那么多的物质是从何转化而来。是什么使它长得这么快、这么旺盛?而那些娇生惯养的花花草草,至今还是原来的样子,似乎时间并没有流过一般。

如果草也有思维,或者如果我是个浪漫的诗人,我也许会赞叹它的勤奋努力。可它仅仅是一株渺小的植物,凭的只是一种生存的本能,一种与生俱来的求生能力促使它疯狂的生长。

培根说,“奇迹多是在逆境中出现的”。逆境有时候反而是一种动力,它会使身处其中的人更加努力求生。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大概也就是出于这种原因吧。同样,贝多芬也有类似的名言,“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也许把这话当作是卓越一词的定义会更加确切一些。

或许那些出身贫微而功绩却使我们敬仰无比的人们最适合于“卓越”这个称号,他们的努力或许并不是来自于什么荣华富贵、功名利禄的诱惑,或许已经成了一种生活的习惯和本能,而造就了这种习惯的正是逆境本身。

最让我深思的是,没有思维的野草尚且如此,我们这些生物链顶端的人类应该是怎样生活呢?也许生命本来就顺利,许多人终生都在埋怨着命运的不公平。也许机会总是从身边溜走,世上有太多的不如意,可人应该怎样去活着呢?是去乞求别人的怜悯,去怒吼世界的不公,还是应该像野草一样,静静地悄悄地吸收能得到的每一滴水,利用每一点养分,去争取最大限度的成功呢?

现在的野草,已有一米二三之高,简直有点不可思议了。尽管它仍是野草,却已经成了阳台上最引人注目的一棵植物。想象一下从窗台的水盆伸展到接近天花板的高度的一根瘦瘦长长的野草,真的算得傲立群芳了。有人会再忍心把这样高大的生物挖出来扔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