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的提出
环境问题的提出
地球和大自然造就了人类。人类自从成为地球的主人,便从完全依赖于自然,到着手对大自然这个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进行各种各样的伟大改造,并在实践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人类的出现开始了宇宙的新纪元。
人类凭借自由的手、交流的语言和发达的大脑,在地球的生物竞争中掌握了绝对优势,所向无敌。
人类对自然改造的每一次“胜利”,总是伴随着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伟大的生物学家朱利安·赫胥黎曾指出:“不管愿意不愿意,人类的作用在于引导地球的演变过程,其任务是将这一过程引向进步方向,始终朝着它前进。”人类能否趋利避害完成这项非凡的使命,加倍地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并不断地改善所处的生态环境,使地球的绿色永远鲜亮艳丽呢?
南极臭氧洞
人类对地球索取的速度逐渐加快,而且越来越快,对地球的压力逐渐增大。随着对地球、对大自然的改造,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全球环境问题最早提出于1984年。1985年在南极上空出现“臭氧空洞”以后,又被美国人证实,至此构成了第二次世界环境问题的浪潮。
这一阶段环境问题的特点是相继出现“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沉降、海洋污染、土壤沙化、危险废弃物越境转移、植被破坏物种灭绝、资源危机以及人口问题和城市化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共同特点是不仅对某个国家、某个地区造成危害,而且对人类赖以生存的整个地球环境造成危害。
环境问题是自人类出现而产生的,又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老的问题解决了,新的环境问题又会出现。虽然目前环境问题已经受到广泛重视,但新的环境问题依然层出不穷。人与环境的矛盾是在不断运动、不断变化,永无止境的。这就是人类发展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环境问题就其性质而言,其一是具有不断发展和不可根除性,它与人的欲望、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同时产生、同时发展。其二,环境问题的范围广泛而全面,它存在于生产、生活、政治、工业、农业和科技等各个领域。
环境对人类行为具有反作用,它迫使人类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一系列问题上进行改变,使人们不仅认识到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同时更重视生态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环境问题的最后一个属性是可控性,即人们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提高环境意识,充分发挥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借助法律的、经济的、技术的手段把环境问题控制在影响最小的范围内。环境问题既然是由于人类活动而产生的,也就可以由人类去阻止它的发生和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