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花缭乱——魔术的基本手法
眼花缭乱——魔术的基本手法
我们在观看魔术时,常常看到魔术师用精湛的手法变出或者变没物体,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要练就这一身看家本领,不仅需要天赋,更需要平时的苦练。下面,我们就以最常见的纸牌和硬币为例,来为大家介绍魔术的基本手法。
扑克魔术的基本手法
1.“展牌”
在表演扑克牌魔术时,往往需要将一副扑克牌在表演桌上展开,让观众同时看清所有牌的牌面或牌背,这种方法称桌上展牌。把一副扑克牌牌面朝上放在表演桌上,放的时候牌叠应该稍微向右倾斜(如图1)。
将右手轻轻压在牌叠上,四个手指夹抠左边外面牌边上,然后往右抹(如图2)。
在右手四指力的作用下,全副牌从底牌开始向右有规律地展开,一直到形成彩带般的形状(如图3、4)。
观众一眼看去,全副牌杂乱无章,表演者没有将扑克牌按一定顺序排列。抹牌时应保持右手的压力和走向均匀,如表演桌太硬、太滑,展牌有困难,就应在表演桌上铺一块台布,以增加摩擦阻力。同时,抹牌的速度要适当地快一点,中途不要停顿,使展开的每张牌之间的距离基本相等。
图1
图2
图3
图4
2.“双手展牌”
将一副扑克牌在表演者两只手中自如地展开,显示有多少张牌,每张牌有无异样,供观众检查或请观众从中挑选。因而,大部分扑克魔术首先离不开双手展牌。展牌动作的熟练程度直接显示表演者的技巧水平(双手展牌又称跑牌)。左手捉住全副牌,右手在一旁做接牌的准备(如图5)。
左手拇指将顶牌一张张往右边推动,右手一张张接过来,同时,四个指头帮助把接过的牌理齐,持续上面的动作,直到左右两手上的牌基本相等,再用拇指捏住右下角向右稍用力推,全副牌便整齐地展开,你就可以请观众抽牌了,待观众将抽去的牌看清花色点数还回牌后,你再根据不同要求表演想要变的扑克魔术。当你需要从一副牌中找出其中的某一张牌时,也可用双手展牌的方法,只要将全副牌的牌面向上进行上述动作,把找到的牌用手指推出来就行了(如图6、7、8)。
图5
图6
图7
图8
3.“开扇”
开扇分为披牌和收牌。
披牌
披牌是将扑克牌逐张披开。其方法是:
左手握牌,牌面朝下,拇指在牌背上,其余四个指头在下。将牌叠的左侧靠在食指和拇指间的虎口处,用拇指第一上关节骨内侧紧压牌叠下端作圆心点(如图9)。
右手拇指贴在牌叠左角上,稍用力向右作圆弧形顺势推去(如图10)。
让牌面依次在左手四指上拖过,直到牌背第一张牌靠到左手手心为止(如图11、12)。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收牌
牌面披开向观众交代后,右手放在牌背左边。
右手按住牌角从左边向右推动(如图13),将牌完全推到一起。各指头帮助将牌叠理齐。
4.“假切牌”
在表演扑克牌魔术时,常常需要通过洗牌将表演者需要用的已知牌洗到牌顶或牌底,而有些机灵的观众往往怀疑你的底牌或顶牌有“毛病”,要求洗牌后再切一二次牌。遇到这种情况,表演者可采取一种有趣的切牌方法——假切牌。它能使观众对你的切牌确信不疑,而你又丝毫不会把牌切乱。
其切牌方法是:
左手拇指和其他四指握住一副牌,右手拇指和中指、无名指捏住下面大约半副牌的两侧抽出来(如图14)。
右手将牌刚刚抽出来,立即往胸前移过来一些,再绕左手中的牌叠划一个弧圈。但划圈动作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要自然、有连贯性。
划完弧圈后,右手顺势将牌放到表演桌上(如图15),再从左手中接过那上部分牌直接放到下部分牌顶上(如图16)。
这样切一次牌后,整副牌仍然保持了原来的顺序,一点也没有改变。整个动作只要像在平常切牌一样保持适当的速度,就十分障眼,不会引起观众的怀疑,效果非常好。
图14
图15
图16
5.“双翻”
双翻是快速准确地把两张牌拿在手中,向观众展示清楚,使他们确信只有一张牌,从而达到将一张牌变成另一张牌的目的。这是扑克魔术中用途最广泛的技巧性动作。
左手手掌向上握住一副牌,拇指在牌叠的一端,其他四个指头握住牌叠的右侧(如图17)。
右手伸到左手牌叠上,食指压住顶牌的牌背,拇指和其他三个指头轻轻卡住牌的两端。右手拇指在牌叠里端把顶牌揭起来一点点(如图18)。
右手拇指再将第2张牌同时揭起来一些,左手小指头轻轻压住牌叠的右后角,两张提起的牌就不会落下。
松开右手,顶上的两张牌合到一起。但由于左手小指头的作用,两张顶牌与下面的牌叠有一间隙,只要间隙不朝观众或将牌叠稍微摆动,观众是看不出来的(如图19)。
将右手伸到左手牌叠上,照揭牌时的动作,揭起顶上的2张拼到一起的牌,观众看去就只有1张牌。但揭牌时,右手食指要轻轻地顶住牌背,以免两张牌之间存在间隙,被观众发现是两张牌的秘密。
表演者让观众看清第2张牌的花色点数,将两张牌重新铺放到牌叠上。再拿起第1张牌铺放到表演桌上,请观众翻转牌面示众,原来的牌不见了,变成了一张新牌。他不知道双提牌的秘密,认为这是原来看过的牌。使用双捉牌手法时,表演者的眼睛千万不要看牌。因为你的眼睛看到哪里,观众就跟着看到哪里。你可一边眼看观众,跟观众说话,一边凭手指的感觉来完成提牌动作。
图17
图18
图19
5.“假合牌”(也就是常说的GAP)
魔术师从观众中借来一副扑克牌,把牌当众洗乱。然后请一名观众随便抽一张牌,拿起示众,假如是方块A。
魔术师将手中的牌分成两叠,牌面朝下,左右手各拿一叠,请观众将方块A放在左手的牌叠上(如图20)。后速将小指尖压在牌叠的下角(如图21)。
右手将手中的牌叠合到左手牌叠上,左手将全副牌握住,小指便将全副牌分隔成上下两部分(如图22)。
左手将牌侧立,右手拇指掀动一下牌叠的上头示众,证明全副牌已经合实,观众看到他抽的牌不但已夹在全副牌中,而且全副牌是很整齐的。因左手小指一侧朝魔术师,观众无法看到(如图23)。
右手再将小手指上半叠牌取下来。这时,方块A仍然在左手牌的最上面(如图24)。
左手将牌叠放到右手牌叠上,观众的抽牌就在全副牌顶任由魔术师灵活表演了。
图20
图21
图22
图23
图24
6.单手切牌法
左手掌心朝上,拇指按住扑克牌的一个长边,中指和无名指按住另一个长边,食指和小指分别按住两个短边(如图25)。
拇指稍放松,使下面一部分牌斜落于掌心(如图26)。
食指往下弯曲,顶住落下牌的拇指对面牌边,使牌与拇指紧扣(如图27)。
拇指向外放松,使未落的上半部分牌下落,食指渐弯,指尖顶住上半部分牌(如图28)。同时,食指逐渐向下移,使原下半部分牌超出上半部分牌,逐渐完全叠合(如图29)。这时,上下两部分牌的位置就完全调换过来了。
图25
图26
图27
图28
图29
7.短牌控位法
短牌就是比普通牌稍短一点的牌。其制作方法是将普通牌两头用剪刀各剪去大约1毫米,再将四角修圆即可。短牌在魔术表演中可用于标位、强性给牌和变出观众挑选的牌等。将一张短牌插进一副牌中后,你可以很快找到它,并将它控制到顶牌或底牌位置,其方法是:
左手握牌,右手伸到牌叠上,食指顶住牌背,拇指和其他指头在牌叠的两头卡住这副牌。食指用力顶牌背,拇指把牌叠的里端往上钩。然后,拇指把钩住的牌放松,让牌一张张往下落。当你右手拇指感觉到松下的牌有明显分界或是听到比一连串的落牌声更响的一声“啪”的时候,这就是短牌落下来了(如图30)。
图30
这时,右手立即停止松牌,把未松下的一部分牌拿开,放到左手中的牌叠下面去。这样,这张短牌就成了全副牌的顶牌。当然,如果一次没有找到短牌,可将全副牌切一次,再重新找短牌,一定会找到。
如果要将短牌从牌顶控制到牌底,可用过手控牌法来完成。
硬币魔术的基本手法
硬币魔术的入门手法
1.拇指藏币法(Thumb Palm)
拇指藏币法,就是使用拇指和食指下手掌的肌肉将硬币夹住。这个手法和Classic Palm的运用大同小异,只是拇指部分就没有Classic Palm那么灵活,而且只能够藏一枚硬币。不过,当运用这个手法的时候硬币只有一部分是被肌肉夹住,在实际情况下对于传币(将硬币从一只手暗地里传到另一只手)是很有用的。
方法:
(1)将硬币放置于食指和中指的第三指节
(2)两指弯曲,硬币就被移到拇指边
(3)用拇指夹住硬币
2.古典藏币法(Classic Palm)
古典藏币法,是硬币魔术中最重要的一个手法,也是最基本的一个手法。要学硬币魔术最初就是要学Palm(藏币),而Classic Palm可说是运用最广的藏币法,其他的还有Finger Palm,Down Palm,Back Palm,Thumb Palm,Tenkai Palm等等。
首先我们来看看我们手掌的肌肉,Classic Palm主要就是运用手掌连接拇指和小指的肌肉将硬币夹在手心。这就是Classic Palm的手法。你可以看到硬币是被黄色部分的肌肉夹住,并不是靠箭头指向的那个部分,所以注意这一点。
将手掌抬高后,你可以发现硬币下会形成一个V形的空隙。也许一开始你会感觉到不习惯,不过不久之后你就会很自然地palm着硬币。
把手掌向下,硬币并不会掉下去。
把硬币拿掉之后,你的手掌将会形成一个血印,当你习惯之后,血印的部分将会形成发达的肌肉,所以可以很容易地运用Classic Palm。
习惯了之后也可以试试多palm一两枚硬币,增强肌肉的发达性,也方便在一些魔术程序上运用。
3.硬币消失术[Retention Pass(vanish)]
硬币消失术可说是硬币魔术的最重要的手法之一,由古代硬币魔术演变下来的手法也非常的多样化,而且难度各异。RP运用最重要的是表演的节奏,也是最难掌握的一环,因为要左右手分别做不同的动作,而且视角要准,速度也不能太快或太慢。不过,难归难,它还是硬币魔术的入门必修手法之一。RP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障眼法,让观众觉得你把一枚硬币从右手放到左手,其实硬币还停留在右手。这是一个很好的错误引导方法,观众一般都会把视线停留在左手,进而等待你左手接下来的动作。
现在来解释一下RP的技巧,以下的技巧对新手来说会比较有难度。
(1)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抓住钱币的尾端,横放在左手手掌上。
(2)右手翻过来让硬币接触左手的手掌,这时候的左手手指要稍微弯曲。
(3)左手手指继续弯曲,右手的中指移到硬币中间。
(4)左手手指继续弯曲,右手的中指移到硬币中间,直到与水
平线平行为止。同时右手开始往右边收回。
(5)将硬币横放在无名指和小指上,右手继续收回,而左手继续合上。
(6)将左手完全合上,右手继续保持自然的姿势。这时观众的焦点会落在没有硬币的左手,因为他们认为你已经把硬币放入左手。
整个过程必须非常流顺和熟练才能有效果,而且要注意你的眼睛必须和观众一样停留在左手,不可看右手(这是很多人都会犯的错误,常常观众都会注意魔术师的眼神,所以你的眼神是观众最好的引导)。当完成了这个过程后,记住右手不可有太大的动作,你可以放在桌子上,或者放在大腿上(千万不要把右手放入裤袋,这会引来观众的怀疑)。
4.Downs Palm
将硬币横放在虎口(就是拇指到食指之间的弯曲位置),然后用两边的肌肉夹住硬币的两端。当你把硬币的位置放对之后,你可以发现在手掌的前后你是看不到硬币的。通常这个手法是用来出币、手掌藏币等的。
方法:
(1)将硬币用食指和中指指尖夹住。
(2)两指弯曲,将硬币推至虎口。
(3)用虎口的两侧肌肉夹住硬币。
(4)遮住观众视线的角度。
5.滚币(Coin Roll)
通常各类魔术都会有一些花式技巧(flourish),硬币也不例外。这里跟大家介绍一下这个神奇的花式手法。为什么说神奇呢?因为这是新手必练的花式技巧,一方面有助于提高魔术师本身的形象,另一方面可以锻炼手指的灵活度。这个手法其实不难理解,不过需要下一番苦功才能够玩得流顺。滚币的要点主要有以下几项:
(1)从拇指的第一指节和食指的第三指节开始,将硬币的尾端夹住,然后放松。
(2)这样硬币的另一尾端会碰到食指和中指之间,再继续用中食指直接夹住硬币的尾端,把硬币轻轻地摆向另一边,以此类推。
(3)当硬币碰到最后一个指缝的时候,小指和无名指将整个硬币夹住(这时候是夹硬币的中心不是尾端)。
(4)然后拇指顶在硬币的中心将硬币带出,回到原点。这样便是一个周期。
注意事项:刚刚开始练习时手指会有一些迟钝,不要操之过急。它和Classic Palm一样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建议时常随身带着一枚硬币,空闲时就可以练习练习。
6.背藏法(Back Palm)
背藏法是最难的手法之一,不过,你想真正学硬币魔术的手法的话,这个手法你不能错过。这个手法主要是让你的手掌变空,在魔术表演中,观众会时时刻刻都在注视着你的手掌,所以说让手掌变空是一个很好的错误引导方法。
方法:
(1)将硬币放在中指和无名指上。
(2)中无二指弯曲,用拇指将硬币推到二指的背后。
(3)用食指和小指夹住硬币两端,四指伸直。
7.格斯曼夹币(Goshman Pinch)
格斯曼夹币的方法和背藏法差不多,不同的是它只用小指来夹住硬币。
方法:
(1)将硬币放在中指和无名指上。
(2)中无二指弯曲,用拇指将硬币推到二指的背后。
(3)用小指将硬币两端夹住。
(4)四指伸直(注:硬币和手指水平面必须呈30度到40度的角度)!
8.后指夹(Back Finger Clip)
Back Finger Clip也是背藏的手法之一,功能也跟其他的背藏差不多。不过,它具有藏币速度快的优点,它的操作比Goshman Pinch和Back Palm容易得多,而且逆向操作(将之前的操作倒回来做)也很快。唯一的缺点就是视角比较有局限,不像之前那两个背藏那样灵活。
方法:
(1)将硬币用拇、食、中三指夹着。
(2)用拇指将硬币推到中指背后。
(3)食指和无名指夹着硬币的两端(注:无名指的作用是调整食中指夹硬币时的角度)。
(4)无名指放开,用食中指夹着硬币一端,四指伸直。
常用手法
错引:“眼疾不如手快”这句老话最初很可能是出自一位聪明的魔术师之口。作为迷惑观众的一条信则,这也许是千真万确的。表演魔术节目时,迅速利落的动作可以瞒过人们的眼睛。然而,它也会增添观众的疑虑,而不是带来更多的神秘感。唯一可行的补救手段,就是用各种巧妙的办法把观众的注意力从值得怀疑的关键动作上转移开,魔术师们把这些办法统称为“错引”。
如果你的节目需要接连进行可能引起怀疑的动作,你必须考虑以某种错引方式来消除观众在某一动作上的疑心。譬如你要使一件类似钱币的小物品从手中消失,可以装作把它放到了左手上,而实际上它仍留在你的右手中。你不能只是简单地把左手伸开表示钱已经变没了,机灵的观众往往会看着你的右手,因为他们最后一次看到钱币是在你的右手上。所以你的视线应该一直跟着自己的左手。这就是错引手法最重要的一条规则:你看着哪里,观众就注意哪里。左手在“隐遁”钱币的时候,应该先晃一个圈,或者是让手指头一个一个地打开,最后才露出一只空手。右手也可以拨着左手,使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在那儿,同时也给他们一个印象:你的右手肯定是空的。简言之,你把观众的注意力错引开越久,节目的高潮也就越显得神奇。
错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重复动作”,也就是说,在高潮之前的预备阶段,你将一件物品从一只手转换到另一只手,或者是从一个地方转换到另一个地方,你的动作常常可以按照一套程式来反复进行,让观众习惯、默认这种“规矩”。当你的“秘密动作”到来时,你仍然显得是在“循规蹈矩”,观众就不会意识到中间出了什么问题。其原因当然是在于你事先用一套自然的、有规律的动作错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这一点特别适于纸牌节目,只要你使观众熟悉了你的操牌方式,像“移牌”和“标位”等手法,你尽可以用正常的分牌和洗牌动作来加以掩饰。
老一辈的魔术师(包括许多现代的优秀魔术演员)都爱用一根“魔棍”作为错引的工具,将它从桌子上拿起来或放回去时就可以“带彩”,即秘密地抓起或扔开什么东西。今天,魔术师们从衣服口袋里拿出一支铅笔,再把它放回去,也可以获得同样的结果。在适当的场合,铅笔就代替了魔棍的作用。你把手伸进衣服口袋里,抓一把“谁也看不见的魔粉”,也是错引的一种方式,观众往往把它错认为一个喜剧性的过门,而不会察觉这是对某种秘密动作的遮掩。
总之,魔术技巧或手法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和一些具体的手彩节目结合起来。手彩魔术技巧节目离不开基本功,而基本功的高低明显地体现在手彩节目里,二者是统一的,如《空手变球》、《空手变牌》、《空手染巾》、《空手变烟》、《巧变顶针》等,既是基本功的训练内容,又是优秀的手彩节目。所以有的把变球、牌、烟、环、花、巾、顶针、银元、手铐、鸽子等列为十大基本功。
魔术演员就是通过各种典型的手彩节目的训练,逐渐掌握魔术技巧或手法基本功。在练习魔术技巧或手法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不要本末倒置,急于求成。熟练掌握第一个动作以后,再练第二个、第三个动作,如《空手变球》,先练变一个球的基本魔术技巧和手法,然后再练变三个球、四个球,不能一开始就练变四个球。二是要勤学苦练,持之以恒。不少演员“球不离手、牌不离身”,随时随地练习。当然还必须善于动脑筋,摸索规律,掌握要领。只要有这种认真自学、刻苦钻研的精神,再难的魔术技巧也是能够练会的。有的人避难就易,不演具有高难度技巧的手彩魔术技巧节目,而专演“门子活”,虽然也行得通,但毕竟是不全面的。
魔术演员有了扎实的魔术技巧和手法基本功,有助于表演好各种类型的魔术节目。因此,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魔术演员都必须练好魔术技巧手法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