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后 记
拍摄安东尼奥尼是因为他有故事,而他与中国的故事更为传奇,更为惊涛骇浪。
安东尼奥尼在晚年,已淡出媒体的视线,专心于绘画,他画了许多以山为题材的画。山水画是中国文人对自己精神世界的移写,对于大师何尝不是如此。他的画与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有着莫名的相似,画中的风景与中国的山山水水又是那样的相同。
在与大师交往的过程中,我们明显感到,他的中国情结已成为他内心世界的一部分。他时时在关注这个他曾经拍摄过的国家。其实,中国是安东尼奥尼的另一个梦,是他电影梦中的梦。
安东尼奥尼为中国留下过影像资料,任何一个纪录工作者都不能否认《中国》这部纪录片对于他们在对纪录片本体上的启蒙作用。这不单单是技巧上的,更重要的是思想观念上的。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应该感谢安东尼奥尼。他是所有世界级大师中,唯一记录了中国那段历史的人。这也使得我们得以看到大师概念表现中的中国,对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审视性的观察和记录是安东尼奥尼留给我们的遗产。没有《中国》,我们就会失去寻找过去中国人民气质的一次宝贵机会。这是我们在一生中都不容易看到的,我们将从中受益匪浅。他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做了这样一件事情,从而影响着我们。
出于对大师的崇敬,我们独立制作了这部纪录片。我们刻意要独立制作,为的就是想做得更自我与纯粹,亦如他的《中国》。
我们也为安东尼奥尼留下了影像,这些影像在拍完后就变得异常珍贵,因为在这几十年来唯有我们这样记录了他。
拍摄安东尼奥尼的每一刻,我们都很幸福。我们这两个年轻的中国人得以与他相识相知,成为忘年交。
拍摄安东尼奥尼的每一刻,我们都会深感遗憾,如同那个既幸福又遗憾的寓言故事。如果我们能早一些来拍他,他会滔滔不绝地来讲述,而非简单的几个手势与几句言语。
其实我们是幸福的,正因为有了这些年的沉默不语,才有了当他见到自己久违了的在中国的照片时的手的颤抖,才有了他面对我们赠送艳丽唐装时的恍若隔世的凝视,与依依惜别时在他眼眶中来去回转而没有流出的那一滴清泪。
谨以此书献给中意两国所有的“马可·波罗”们。特别要鸣谢的是:意大利驻华大使馆,中国驻意大使馆,我们的老师、朋友和家人。你们对我们的爱,满溢我们的心田,我们才能将爱流注笔端。
宇靖、海平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