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 果蝇的形态、生活史、培养及杂交方法

实验六 果蝇的形态、生活史、培养及杂交方法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本实验,了解果蝇的形态和生活史。

(2)掌握果蝇的培养及杂交方法。

二、实验材料

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的各品系。

三、实验用具和试剂

显微镜,解剖镜,放大镜,麻醉瓶,白瓷板,毛笔,镊子,乙醚。

四、果蝇的形态和生活史

果蝇属于昆虫纲、双翅目、果蝇属。具有完全变态。因为它容易培养,生活史短,繁殖率高,品系多,所以被广泛地用来验证遗传学基本规律和进行遗传学研究。

果蝇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复眼等,胸部有胸足、翅膀和刚毛等,腹部有条纹和色斑等。

果蝇的生活史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30℃以上造成果蝇不育或死亡。10℃以下使生活史延长,生活力降低。果蝇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表6.1)。

表6.1果蝇生活周期与温度的关系

img21

与一般昆虫一样,果蝇的生活史也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阶段。在25℃的条件下,果蝇从卵到成虫为9~10d(图6.1)。

img22

图6.1 果蝇的生活史

五、果蝇的培养

1.培养基的配制

人们经常在水果摊和果园里看到大量的果蝇,就错误地认为果蝇是以水果为食的;其实果蝇吃的是生长在水果上的酵母菌。因此,凡是能够发酵的基质,均可以作为果蝇的培养基,常用的有玉米培养基、香蕉培养基、米粉培养基等,配方见附录2。

采用下列玉米培养基,效果良好:琼脂粉1.5g,白糖13g,玉米面17g,水150mL。具体配制方法:取75mL水,加入琼脂粉和白糖,搅拌均匀,放在电炉上边搅拌(防糊底)边加热使琼脂粉熔化,将玉米面溶于另75mL水中,调匀,待琼脂粉完全熔化(此时溶液变澄清)后,将调好的玉米面边搅拌边倒入琼脂溶液中,不断搅拌,煮沸数分钟,加入1mL丙酸,准备分装。

2.分装

趁热将玉米培养基倒入已消毒的培养瓶中,厚度为2~3cm,注意勿将培养基粘在瓶口处。待冷却后,用乙醇棉球擦去瓶壁上的水珠,撒上少量酵母粉,并插一三角形纸签(其功能一为吸水,二为提供幼虫化蛹时所需要的干燥场所),最后塞上消毒的棉塞,即可用来培养果蝇。

六、果蝇杂交的方法

1.麻醉取种

在用不同品系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时,需要进行麻醉取种,麻醉瓶选用与培养瓶口径相同的小瓶。麻醉瓶的瓶塞用棉塞,在棉塞上滴几滴乙醚用来麻醉果蝇,具体操作如下:

(1)将培养瓶在手上轻敲一下,使果蝇落入瓶底。

(2)迅速拔取培养瓶塞,同时迅速扣上麻醉瓶。

(3)将培养瓶和麻醉瓶倒转过来,使麻醉瓶在下面,并用手在果蝇背侧方向轻拍培养瓶壁,使果蝇落入麻醉瓶中。

(4)迅速拿掉培养瓶,并塞上内侧滴有乙醚的麻醉瓶的瓶塞,边转动边观察,等果蝇从瓶壁上掉落后,将果蝇倒在白瓷板上。

如果要进行二代分析,可将果蝇深度麻醉,甚至麻醉至死亡。果蝇死亡的象征是翅膀翘起来。

2.雌雄鉴别

幼虫期:雄体后端1/3处可见发亮的圆球体(精巢),雌体无此圆球体,但幼虫期间雌、雄一般不易区分。

成虫期(详见表6.2):

表6.2果蝇成虫雌雄个体的主要特征

img23

(1)雄体体型较小;雌体体型较大(图6.2)。

(2)雄体第一对足的跗节基部表面有一排黑色的鬃毛,叫做性梳;雌性则无(图6.3)。

(3)雄体腹部背面有3条黑色条纹,前两条细,后一条宽而延至腹面,成一明显的黑斑;雌体腹部背面有5条黑色条纹。

3.杂交

在培养瓶中放入所需要的亲体3对,使其交配繁殖,在培养瓶上贴上标签,注明交配组合的名称,实验者姓名和日期,然后置于25℃培养箱中培养。

在杂交实验中要注意下列三点:

(1)雌体亲本必须是处女蝇。雌体有储精囊,可保留交配所得的大量精子,几乎够一个雌蝇用一生,所以杂交实验必须选用处女蝇,以保证雌蝇与所用雄蝇亲体交配。雌蝇孵化后10h内不会交配,要在孵化后8h内收集处女蝇。

(2)子蝇开始孵化以前(即杂交后一星期内),需倒出亲体,以免和子代混交。

(3)子代计数要在杂交后20d内进行,避免子二代与子一代混杂。

七、作业

练习麻醉果蝇方法。

观察比较雌、雄果蝇成体的外形、背腹面,并用显微镜观察第一对足的形态及其区别。

观察几种果蝇品系的外部性状,包括体色、翅形、眼形和眼色、刚毛等(参考图6.4;图6.5)。

八、参考图谱

img24

a           b

a雄蝇  b雌蝇

图6.2 果蝇雌雄外形判别(残翅品系果蝇)

img25

图6.3 雄果蝇的性梳(位于第一对足的跗节基部)

img26

图6.4 果蝇各品系的翅形(左,长翅;中,小翅;右,残翅)

img27

图6.5 果蝇各品系的刚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