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小学一年级沪教版语文教案:探讨《小白兔与小灰兔》的精彩内容

小学一年级沪教版语文教案:探讨《小白兔与小灰兔》的精彩内容(3篇)

更新时间:2025-10-15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教案针对沪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白兔和小灰兔》进行详细分析,旨在通过生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技巧。
第1篇:小学一年级沪教版语文教案:探讨《小白兔与小灰兔》的精彩内容
拓展

教学设计: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白兔和小灰兔》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一篇童话故事,通过小白兔和小灰兔之间的互动,生动地传达了热爱劳动的重要性。故事情节简单,但却蕴含了深刻人生道理,即“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道理”。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字词的含义,理解故事的深层次内容。

二、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和11个词语,认识7个常用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情丰富,能够体验角色的情感。

3. 理解热爱劳动的意义,认识到通过自身努力来换取丰收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

1. 认识和正确朗读7个新生字。

2. 掌握课文内容,能理解故事中传递的道理。

四、教学难点:

理解“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明白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五、教学准备:

1. 课件,生字词卡片,故事相关图片。

2. 角色扮演所需道具(如菜种、工具等)。

六、教学时数:

分为两课时进行。

---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揭题:通过课件展示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形象,引导学生猜测故事内容。

2. 板书课题:并引导学生认读“灰”字。

二、整体感知

1. 听课文朗读:教师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感受故事情境。

2. 学生自主朗读:鼓励学生自由朗读,并注意字音的准确性。

3. 检查生字词:通过展示带拼音的生字词,帮助学生正确识记。

三、精读课文

1. 小组讨论:分四人小组,讨论小白兔和小灰兔的相同与不同。

- 相同点:都有帮助老山羊的行为,表现出乐于助人的品质。(https://www.daowen.com)

- 不同点:

1. 小白兔努力种菜,而小灰兔则依赖别人的白菜。

2. 小白兔懂得感恩,而小灰兔则不知反省自己的劳动态度

四、总结升华

通过句式训练,让学生将学习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明确劳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小灰兔听了小白兔的话后可能的反应,并总结出“幸福的生活需要靠劳动来创造”这一观点。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生字认读:以“火车跑阵”的方式复习生字。

2. 朗读课文:全班齐读,感受故事的情感。

二、语言实践

1. 说带“把”字的词语:读例子并模仿使用。

2. 仿说练习:让学生给带“把”字的词汇造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写字指导

1. 分析字形特点:讨论所学字的结构特点。

2. 练习书写:在指导下反复练习写字,注意提手旁的运用和左右结构的书写规律。

四、作业布置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鼓励学生尝试种植自己喜欢的植物,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

---

板书设计:

```

小白兔和小灰兔

要菜子 收下白菜

种白菜 不干活

送白菜 要白菜

```

通过这个教案,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在轻松有趣的学习中获取人生智慧。

第2篇:小学一年级沪教版语文教案:探讨《小白兔与小灰兔》的精彩内容
拓展

教案:沪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白兔和小灰兔》

教学目标:

1. 在语言环境中识别和理解本课的10个生字:“蹦、施、肥、除、运、饿、挑、担、疑、惑”,并能够认出“足字旁”的用法。

2. 学会在教师的指导下,描摹“运、送、挑、担”这四个字形。

3.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小白兔与小灰兔的对话,从中领会勤劳的重要性,明白只有辛勤劳动才能获得丰收。

4.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根据提示进行口语表达及交流。

教学重点:

1. 识别和理解课中的10个生字及“足字旁”。

2.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描摹“运、送、挑、担”四个字。

教学难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关键词语,从中理解对话的情感。

2. 启发学生进行想象,练习说话,增强自我表达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勤劳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 启发谈话:

-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今天课堂上将有一对好朋友来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猜他们是谁呢?”(此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白兔与小灰兔手拉手走来的动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揭示课题:

- 师生一起朗读课题:“小白兔和小灰兔”。

3. 提问:

- 教师提问:“小白兔和小灰兔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同去听一听。”

> 说明:这一环节通过情境导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充满期待。

二、听录音,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 多媒体展示:

- 边观看动画边听课文录音,注意听清字音,并了解故事的整体意思。

2. 指名复述:

- 学生归纳故事大意,教师适时给予提示与引导。

3. 自读课文:(https://www.daowen.com)

-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纠正字音,并标记小节号。

4. 分节读:

- 指名学生进行分节朗读,及时纠正错误并帮助正音。

5. 提问互动:

- “读完课文后,大家最喜欢的小角色是谁呢?为什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 说明:这一环节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和表达的习惯,尊重他们的情感体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三、读课文,学习生字,感受内容

1. 小组学习:

- 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生字“蹦、施、肥、除”,并标出相关句子进行交流。

- 各组分享学习生字的经验和方法,并进行句子讨论。

2. 全班展示:

- 学生齐读提取小白兔种菜的句子,并观看动画理解小白兔的辛勤劳动。

3. 对比学习:

- 教师出示小灰兔的情景,提问“小灰兔在干什么呢?”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并进行讨论。

4. 角色朗读:

- 通过角色扮演,学习和朗读小白兔与小灰兔之间的对话,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 说明: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通过对比分析帮助他们理解不同角色的选择与结果。

四、复习巩固

1. 游戏活动:

- 组织“小灰兔种白菜”游戏,借此复习生字。

- 进行“小灰兔收白菜”游戏,通过读词语加强记忆。

2. 字形书写:

- 指导学生书写“运、送、挑、担”四个生字,通过书写训练加深字形记忆。

> 说明:通过游戏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同时巩固所学生字,提升书写能力。

教学总结:

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工具和互动式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新生字,还通过故事理解了勤劳的重要性,培养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3篇:小学一年级沪教版语文教案:探讨《小白兔与小灰兔》的精彩内容
拓展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8个及11个词语,能够认识7个新字。

2. 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流利度,并引导学生理解通过劳动获得成果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 理解“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的深刻含义,并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价值。

课前准备:

1. 生字、生词卡片。

2. 教学挂图或投影片,帮助学生更直观理解课文内容。

3. 朗读课文的录音带,为学生的朗读提供范本

4. 写有课后练习4的小黑板,以便在课堂上进行互动。

5. 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变化,鼓励他们在家中或学校的空地上栽种蔬菜或花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 通过与上节课《两只小狮子》的故事连接,引出本节课内容,介绍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故事。(出示挂图)这两只兔子分别是什么颜色的呢?板书课题,并请学生读课题,了解生字“灰”。

二、整体感知

1. 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情节。

2. 引导学生进行自由朗读,重点注意拼音与字音的准确性。

3.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并纠正错误。

三、导读课文一至六段

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第一段,并解释生字“收”和“菜”的构成及读音。

2. 在第二段和第三段中,突出小白兔和小灰兔是如何对待老山羊的善意,鼓励学生用心去理解他们的感情用语。

3. 借助插图,鼓励学生参与到对话的朗读中,展示兔子的礼貌和感恩之情。

4. 学习小白兔的动作,鼓励学生用动词描述其行为。(https://www.daowen.com)

5. 通过插图引导学生理解小灰兔拉回家的白菜,以及他对劳动的态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前课

1. 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加深记忆。

2. 进行一至六段课文的集体朗读,增强语言感知。

二、导读七至九段

1.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小白兔和小灰兔不同的做法及其结果。

2. 学生分角色朗读,加强对话的感受和理解。

3. 综合全课内容,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总结出“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的重要性。

三、生字学习

- 学生分析新生字的字形与词义,增加其语感。

四、课堂朗读练习

- 采取多样化的朗读方式进行深入练习,包括分组、分角色朗读等。

五、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1. 拼音认读生字卡片,强化识字和写字能力。

2. 着重指导生字“谢”、“哪”、“您”和“拔”的书写技巧。

六、课堂练习

1. 完成练习3,通过组词辨析不同意思的字。

2. 课堂互动,通过填空练习加深对生字的理解和应用。

板书设计:

小白兔和小灰兔

要菜子 收下白菜

种白菜 不干活

送白菜 要白菜

通过这样系统的教学过程,旨在帮助学生通过语言学习和实际观察,引发对劳动的理解与热爱,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劳动的美好与收获的喜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