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鲁班与橹板》教学计划三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鲁班与橹板》教学计划三(3篇)

更新时间:2025-10-15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教案针对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鲁班和橹板》,旨在通过生动的课堂活动与互动,培养学生对鲁班智慧的理解及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第1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鲁班与橹板》教学计划三
拓展

标题:探索鲁班的智慧——语文课《鲁班与橹板》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文中生字词,正确朗读符号,并能够流畅自然地进行语句连接,读出单词的节奏感,重点理解“艄公、撑船、脚蹼”。

2. 学生能够用有感情的语气朗读课文,准确理解句意。

3. 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到鲁班通过观察和实践而产生的创造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于第四段的理解和表达。

教学准备:

准备投影设备与生字卡片进行教学展示。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1. 开场活动:看图猜猜古代人物。

- 介绍一位中国历史上的杰出发明家,他因受到亭子启发而发明了伞;看到树叶的锯齿,则联想到锯子。

- 展示一些工具图片(如锯、墨斗、曲尺),鼓励学生猜测这位发明家的身份。

- 引导学生读出他的名字“鲁班”,并解释他被誉为木匠的祖师。

2. 引入新词“橹板”:

- 通过展示“橹板”这个词,引导学生注意发音的相似之处(第三声)。

- 观察字形,讨论“橹板”的材料与用途,并引导学生说出“人们把这种摇船的工具叫做‘橹板’”。

3. 课题引入:

- 提问鲁班与“橹板”之间的关系,并分享故事的背景。

二、初读课文:

1. 教师范读,展示书本的正面。

2. 鼓励学生自读课文,仔细观察字音与节奏。

3. 讨论鲁班与橹板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总结出鲁班是发明者。

4. 引导深入思考鲁班是如何发明橹板的。

三、细读课文:(https://www.daowen.com)

1. 探讨鲁班的观察与思考,朗读第一段,强调老船工的辛劳。

- 强调“竹篙”这个关键词,讨论它的制作材料与使用方式。

- 让学生体验撑船的感受,以更深入理解老船工的辛苦。

2. 理解鲁班的思考过程:

- 鼓励学生通过读“有什么好办法……省力呢?”来感受鲁班的困惑与思考。

- 让学生模仿鲁班观察的神态,提升参与感。

3. 观察自然的启示:

- 引导学生一起读出鸭子轻快游动的描述,理解鸭子脚蹼的结构与功能。

- 讨论鲁班如何受到启发,并引导学生继续朗读。

4. 鲁班的灵感闪现:

- 鼓励学生认真读第六段,构建出鲁班的灵感过程。

- 通过图示解读鲁班制作橹板的技巧,增加互动。

5. 效果探讨:

- 讨论鲁班的发明给老艄公带来的变化,引导学生朗读对应的句子并表达感受。

四、识字书写:

1. 进行生字手指操,通过身体记忆帮助掌握字形。

2. 引导学生学习“已”、“安”、“等”这些字的构造与寓意。

- 通过形象比喻和范写,帮助学生理解笔画的写法。

板书设计:

鲁班与橹板

- 观察 竹篙 撑 费力

- 关注 盯想 鸭子 蹼

- 发现 方法 省力 快

总结:

通过此次课堂,不仅让学生认识到鲁班的发明过程,更让他们在故事中感受到观察与实践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与思考能力。

第2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鲁班与橹板》教学计划三
拓展

标题:探索创造力:鲁班与日常生活的灵感

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流畅而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2.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9个生字,同时认识12个只需识记的不写字词,理解如何通过生字组成词语。

3. 鼓励学生体会鲁班的观察力、联想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这些积极的品质和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于第四自然段的理解与表达。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投影、字卡以及图示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板书“鲁班”,老师简要介绍鲁班这位古代工匠的生平与成就。

2. 进一步板书“和橹板”,并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图中的艄公手中拿着的就是橹板。

(二)初读课文

1. 请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大意。

2. 进行再读,鼓励学生在文中圈出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3. 针对生字“吃力”、“对岸”、“盯着”、“扑通”、“安”等词予以重点指导,帮助学生增强理解。

4. 识记不写的词语,进行认读练习。

5. 让学生相互试读课文,锻炼口语表达。

(三)指导写字(https://www.daowen.com)

对“力”与“岸”的书写进行重点指导,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写法。

(四)精读课文

1. 学生默读,思考:

(1)鲁班设计的橹板是怎样的?它能带来怎样的便利?结合插图,指名学生口述相关内容。

(2)鲁班是如何想到要创造橹板的?

a. 通过指名阅读课文的前两段,讨论鲁班在观察中看到了什么、思考了什么。

b. 指名朗读第三、第四段,分析哪些关键词暗示鲁班观察的认真程度。

2. 师范读一个自然段,帮助学生总结橹板名称的由来。

3. 练习概述各段内容,让学生轻轻阅读,思考每个自然段的主题。

4. 鼓励学生用口述形式复述《鲁班和橹板》的故事。

(五)理解生字词

1. 引导学生理解“吃力”一词,找出课文里的句子进行验证。

2. 指名学生体验“盯”的动作,可通过简笔画描绘出河岸景象,并明确“对岸”的位置。同时,讨论“安”的不同表达方式,进行互动演示。

(六)记忆生字方法

学生分享各自记忆生字的方法,重点指导“安”的书写技巧。

(七)总结讨论

1. 回顾鲁班如何发明橹板的过程。

2. 向学生讲述另一个故事《锯子是如何发明的》,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探究精神。

(八)深入思考

通过鲁班的成就,引导学生意识到,许多伟大的发明都是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这些在平凡人眼中无足轻重的事情,能够激发鲁班的思考,经过实践与创新,最终为人们创造了极大的便利,改变了生活的方式。通过这样的思考,鼓励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灵感,勇于探索与创造。

第3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鲁班与橹板》教学计划三
拓展

标题:探索鲁班的智慧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与讨论,初步了解《鲁班和橹板》的故事情节与主题思想。

2. 重点学习课文的前几段,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提问:你们是否听过与鲁班相关的有趣故事?

2. 出示课题,让学生齐声朗读以加深印象。

3. 识记新生字:鲁、板,了解字义和相关联的词汇。

(二)整体阅读

1. 自由阅读全文,注意字音的准确性,力求流利。

2. 识别文中出现的生字,帮助孩子们积累词汇。

3. 通过手势表示课文的段落数量,增强他们的段落意识。

(三)深入学习

1. 学习第一段

(1)独立阅读,鼓励学生分享不理解的部分。

(2)再次朗读,逐步突破难点。

(3)复习生字,加深记忆。

2. 学习第二段

(1)指名朗读,通过互动提升学生的兴趣。

(2)强调阅读中的探问,理解“盯”和“默默”的用法。(https://www.daowen.com)

(3)利用动作来加深理解,提高参与感。

3. 学习第三段

(1)独立阅读,思考其内容。

(2)展示相关课件,以视觉帮助理解。

(3)再次确认生字的拼读和意思。

(四)延续阅读与巩固

1. 学习第四段

(1)鼓励自由阅读,思考鲁班在制作中解决了什么问题。

(2)阅读时进行绘画活动,描绘鲁班的工具形象。

(3)分享观察结果,通过讨论加深理解,同时齐声朗读该段落最后一句。

2. 学习第五段

(1)集体朗读,分享读后感悟与启示,激发学生思考。

(五)书写练习

1. 自主练习新生字的书写,鼓励孩子们探索和尝试。

2. 分享记录中的疑问与心得,进行交流与探讨。

3. 老师示范,指导学生基本的书写技巧。

4. 进行描红和临写练习,巩固书写能力。

三、总结与作业

1. 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收获,重温鲁班的故事及其意义。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背诵1、2、3自然段,并思考鲁班的智慧与创造给我们的启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