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巨人的花园四年级语文教案如何设计

巨人的花园四年级语文教案如何设计(3篇)

更新时间:2025-10-15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总结了鄂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巨人的花园》的教案,探讨了教学目标、课堂活动及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经典作品。
第1篇:巨人的花园四年级语文教案如何设计
拓展

标题:探索与分享——《巨人的花园》的教学启示

教学目标:

1. 识记15个生字,掌握相关词语的读写,如:“奇幻、守护、友爱、变迁、欢乐、朦胧、共鸣、喧闹、温暖、反思、宽容、梦幻、牵挂、重新、和谐”。

2. 朗读课文时能流露感情,具象化故事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童话的魅力。

3. 理解分享快乐的重要性,培养与他人交流感受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故事理解巨人的内心变化,以此引导学生探讨成长过程中人际关系的深化与变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些类型的故事?童话中有许多奇妙的想象与启迪。你们能说一说哪些童话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吗?

2. 今天我们要一起探讨的故事是《巨人的花园》。这个花园里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和变化呢?让我们带着好奇心一起去发现吧!

二、整体阅读:

1. 自主朗读课文,找出新生字和词语,进行标记,并尝试写出有关句子。

2. 小组讨论,分享遇到的疑难词汇和理解困惑。

3. 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理解的故事情节及其中的重要词汇,比如“温暖的阳光”如何反映孩子们的快乐体验。

4. 分组对故事的不同段落进行逐段阅读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变化:巨人回到花园时,环境和心情发生了怎样的不同。

三、总结与拓展:

1. 讨论巨人回归花园前后的不同态度,激励学生思考造成这变化的原因。

2. 激励同学们课后阅读更多童话,探索其中的情感与道理。

第二课时(https://www.daowen.com)

一、导入:

1. 汇报课下大家阅读的童话故事,分享你的感受和收获,看看谁的故事更有趣。

2. 继续我们的《巨人的花园》,请一位同学简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二、深入阅读与感悟:

1. 分别描画巨人在不同情景下的心情,分享大家对巨人的看法与情感共鸣。

2. 讨论巨人对孩子们的态度变化,分析他的话语及其内心的纠结和挣扎。

3. 让学生想象小男孩用眼神传达的情感,探讨如何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影响他人。

三、拓展练习:

1.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表演,或与同学讨论各自的理解。

2. 搜集喜欢的其他童话,准备向大家分享。

第三课时

一、交流所读童话:

分享各自收集的童话故事,促进更深层次的交流与讨论,展现不同的故事和见解。

二、创作与修改:

鼓励学生大胆创作自己的童话,角色及情节可以自由变更,让创造力飞扬。如,把巨人变为睿智的老人、小男孩变为勇敢的小巫师等,重新编写故事。

三、深入创作练习:

1. 学习不同类型的童话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思考编写新故事,寓意深刻且具启发性。

2. 各组内部分享创作的故事,并选出优秀作品进行班级分享与表演。

通过这样的教学流程,不仅让学生深入理解《巨人的花园》中的深意,还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意思维与表达能力。

第2篇:巨人的花园四年级语文教案如何设计
拓展

标题:四年级语文《巨人的花园》教案重构

文章内容:

教学目标

1. 学会认读“温、静”等8个生字,并能熟练书写“温、静、园”等12个生字,同时掌握“热情、安静、谴责”等19个相关词语的读写。

2. 能够感情丰富地朗读课文,理解字里行间的情感。

3. 根据课文的描绘,联想故事情节,从中领悟“分享快乐是多么重要”这一主题。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内容的想象与理解,深入领会“分享快乐”这一道理。

教学难点

围绕课文中的描写,帮助学生理解“分享快乐”的深意。

课前准备

1. 请学生回忆他们熟知的童话故事,并选择其中感兴趣的故事进行再次阅读。

2. 准备课文的音频录音,或适合课文内容的背景音乐。

3. 制作生字词卡片,方便课堂学习

课 时

第一课时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 教师先提问学生们读过哪些有趣的童话故事,讨论他们最喜欢的角色。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2. 教师总结:童话世界真的充满魅力!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王尔德的《巨人的花园》。播放录音至第一自然段,吸引学生兴趣。引导他们思考:这个花园真的是一片欢乐的海洋吗?接下来我们一起探索故事的奥秘。

自由阅读,整体感知

1.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a.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句子的流畅性。

b. 出示生字词卡片,进行集体朗读,确保发音准确。

c. 找出生词在句中的用法,反复练习,理解其意义。(https://www.daowen.com)

d. 挑选同学进行朗读,互相评析,确保读音和流畅性。

2. 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思考故事的主旨,并分享各自的见解。

a. 包括质疑环节,鼓励学生提出阅读中的疑问,并针对“巨人拆墙前后的变化”进行讨论。

第二课时

复述故事,研究思考

1. 请学生复述故事内容,巩固整体理解。

2. 引导学生针对上节课提出的问题,寻找文本中相关的句子进行分析。

3. 深情朗读关键句段,鼓励学生在字里行间挖掘更深的情感与画面。

小组讨论,分享感受

1. 学生分组对话,自主朗读课文,激发角色扮演的兴趣。

2. 开展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中重要句子的解读与理解。

3. 随着对课文理解的深入,鼓励学生再次朗读全文,强化情感共鸣。

总结交流,领悟道理

1. 学生分享他们的阅读感受,可以是朗读体验,也可以是讨论中感悟到的深刻内容。教师应适时进行总结与引导,尤其关注如“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唤来了寒冬”这样的句子。

2. 通过播放录音或伴随音乐朗读的方式,让学生想象故事所传达的道理,并引导其总结:“善良带来温暖,快乐应与他人分享。”(板书重点)

再读课文,体验特性

1. 学生自读课后“资料袋”,讨论从中得到的启发。

2. 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阅读全篇,反思这些特性与童话的特质。

3. 完成后,可选择与同学合作表演故事中的精彩片段,或抄写他们所喜爱的句子。

安排作业

1. 完成生字词的书写练习。

2.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项目”,围绕“分享”的主题进行讨论与呈现。

第3篇:巨人的花园四年级语文教案如何设计
拓展

新标题: 美好与共享——《巨人的花园》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并能够正确书写8个新的汉字,从而积累丰富的词汇。

2. 学生能够流利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并从中领悟深刻的道理。

3. 培养学生乐于分享的意识,让他们懂得美好事物需要与他人共同享受。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掌握11个新汉字的读音与书写。

2. 理解故事传达的美好共享的意义,以及其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教学方法:

利用游戏、表演和互动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学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和生字卡片,便于学生学习与复习。

课时安排:

总共有三个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环节:

- 导师提问:“大家喜欢听童话吗?分享一下你们读过的童话故事吧!”引出即将学习的《巨人的花园》。

- 齐声朗读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

- 学生按照老师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阅读课文,同时圈出新学的汉字,并在新的词语旁画横线。

- 讨论课文的段落,了解内容并进行序号标记,增强理解能力。

- 朗读课文,注意书写姿势和发音准确性。

3. 字词学习:(https://www.daowen.com)

- 在小组内互相学习新字,汇报进展,进行生字游戏,增强记忆趣味性。

- 开展识字竞赛,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

- 在课文中找出生字,强化识字能力。

第二课时:

1. 复习环节:

- 全班朗读课文,加深记忆。

- 通过游戏巩固生字认读。

2. 深入文本:

-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到相关段落并进行朗读指导,培养细致阅读能力。

- 比较花园的不同景象,体会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给花园带来的生命。

- 积累词语,鼓励学生通过句子表达新学的词汇。

3. 齐读课文,进行总结。

第三课时:

1. 再次朗读课文,巩固印象。

2. 认读新字,再次复习生字。

3. 书写指导:

- 学生通过小组互动讨论,分享每个字的结构和特点。

- 通过田字格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字形的构造,进行书写训练。

-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学生要跟随老师的笔划进行练习。

- 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尝试用学到的生字造句。

4. 展示优秀作品,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

通过这三个课时的教学安排,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相关知识,还能够在分享中理解美好的共同体意识,明白分享的重要性与快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