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工商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的历史演变

“工商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的历史演变

时间:2023-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工商融合”的溯源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原江苏省苏州商业学校和江苏省丝绸学校这一“工”、一“商”两所学校合并组建而成的。2003年7月2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发文,批准成立隶属江苏省教育厅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

“工商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的历史演变

(一)“工商融合”的溯源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原江苏省苏州商业学校和江苏省丝绸学校这一“工”、一“商”两所学校合并组建而成的。两校自中专建校以来,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江苏经济快速发展,急需培养一大批专业复合型、外向型、应用型高级职业技术人才,两校面对各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在各自的办学中,注重加强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培养。1996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江苏省在一批省部级重点中专中开始试办五年制高职,到2000年7月试办的中专校已由最初的16所发展到61所,在校生人数达到2.62万,近200个专业。2000年,两校紧抓机遇,调整办学思想,认准了更高的办学目标,大力发展高职教育,两校首次开办五年制高职教育,不约而同地都选择了复合型专业:江苏省苏州商业学校开办了营销策划与电子商务、金融保险与投资理财、导游服务与饭店管理、空冷技术与机电工程、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工程五个专业。江苏省丝绸学校开办了丝绸工程与贸易和服装设计与管理两个专业。2001年起又陆续增设了纺织品染整与检测、数控技术应用、微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技术应用,电子商务与报关、现代物流等专业,形成了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商科和工科两大专业群融合和沟通的基础,并为工商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后续的深化和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二)“工商融合”的萌生

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得高等学校有了大发展,2000年,江苏省教育厅决定让有条件的国家级重点中专校升格进入高校行列。与此同时,国家对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兴起了以“共建、调整、合作、合并”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体制改革高潮,其中相当数量的学校进行了合并。院校合并实际是一种教育资源的重组,是资源优化配置的最高形式。就江苏省而言,1999年之后经教育部和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独立设置的公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39所,其中由两所或两所以上学校合并组建的院校有15所,据有关资料统计,从1992~2003年,我国大专升为本科的学校53所,中专升格为大专的学校175所。

2002年,为了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加快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培育更多的创新应用人才,苏州市对市区职业教育布局进行了调整,并于同年10月启动建设以开展高等职业为主的苏州国际教育园,苏州国际教育园实行统一规划,市场化运作,生产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运作模式。

江苏省丝绸学校和江苏省苏州商业学校都是先由行业办学后划转到省教育厅直管的省属国家级重点中专校,同处苏州这一苏南经济发达地区,两校的办学基础设施齐全,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主线专业特色鲜明,实习实训设施先进。两校各自具备明显的办学优势,在省内外都具有良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当时,江苏省丝绸学校具有全国同类学校中一流的丝绸、染整、服装类专业,不仅丝绸类的主线专业特色鲜明,而且形成了工科类、艺术类和文管类三大专业群,工科类专业覆盖了机电、电子、信息工程领域。江苏省苏州商业学校已形成商贸、机电、旅游服务三大类专业,其中商贸类专业覆盖了商业经济、财务会计和工商管理等领域,2002年底,两校共开设高职专业16个,教职工297人,在校生7 304人。

2002年8月,两校主要领导交流了想法,酝酿联合申报高职院的初步意向,并向江苏省教育厅汇报提出联合申办的设想。

2003年7月2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发文,批准成立隶属江苏省教育厅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由于学院升格建院较晚,在当时的高职院校中缺乏竞争优势。要保持学院的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确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准确定位办学目标。(www.daowen.com)

学院在明确“从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专科学校”办学层次定位基础上,从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使命出发,确立了“立足苏州、面向江苏、辐射全国“,“坚持面向现代制造业、信息产业、流通业和服务业,多层次、全方位地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服务方向定位,确立“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从专业设置实际出发,明晰了“以管、工类专业为重点,以经贸服艺为品牌,以文、理、工、经、管为主体的多科性专业结构与布局”的专业设置定位。牢固把握苏州区域经济技工贸一体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总结挖掘原两校“商科”和“工科”两大专业群优势,首次提出了将“文理渗透”作为学院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

(三)“工商融合”的明晰

结合苏州市的城市精神“崇文、融合、创新、致远”,以及学院在发展中形成的“同为经贸学院人,共创经贸学院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经学院充分讨论、梳理和凝练,2007,正式提出将“工商融合”作为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并得到了专家组的充分肯定,更加坚定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工商融合为特色,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办学理念。

(四)“工商融合”的发展

在“工商融合”特色的引领下,大力推进“重工重商”的人才培养方案,“亦工亦商”的专业建设布局,“能工能商”的课程自主开发,“会工会商”的实践教学训练,“兼工兼商”的双师教学团队,“融工融商”的学生技能素质。

截至目前,该学院工科专业群(含21个专业方向)已有7个专业(12个专业方向)完成工商融合化;商科专业群(15个专业)中已有7个专业完成了工商融合化,并完成了学院现有专业的70%的工商融合特色化建设。形成了由78门课程构成的工商融合课程库,建成68个校内外工商融合紧密型实训基地。

由于工商融合专业的毕业生上岗适应快、就业质量高,用人单位评价高,学院被劳动部授予“江苏省就业实训中心”基地。该人才培养模式已被列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