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海丝核心区与海外华商的互动成果

海丝核心区与海外华商的互动成果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海外华商移居“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历史悠久。他们可以在“五通”方面与 “海丝”核心区积极互动。(一)海外华商在政策沟通中的互动政策沟通是“海丝”核心区建设的重要保障。在拓宽贸易领域、优化贸易结构、挖掘新的贸易增长点、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贸易等方面,海外华商通过与“海丝”核心区相关企业、机构对接合作可起到桥梁作用。

海丝核心区与海外华商的互动成果

海外华商移居“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历史悠久。他们既了解中国,也熟悉住在国的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状况;既熟练掌握中国及住在国的语言,又了解两国文化环境和民众心理差异,且对两国间舆论的运作规则也比较熟悉,是连接中国与住在国的“天然桥梁和纽带”。他们可以在“五通”方面与 “海丝”核心区积极互动。

(一)海外华商在政策沟通中的互动

政策沟通是“海丝”核心区建设的重要保障。海外华商可以发挥其“民间大使”功能,在推进中外政治互信和政策沟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 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在营造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所需的有利国际环境及良好国际形象方面,十分需要借助海外华商的力量。一些国家的政府和人民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并不理解和支持,存在较多顾虑,对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也不太了解。海外华商既了解中国国情、福建省情,又熟悉住在国国情和社会经济形势,与当地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借助他们及其开设的媒体,宣讲“一带一路”、“海丝”核心区建设的互利性等,加强相关国家和地区对 “一带一路”倡议的认识与支持,进而为“海丝”核心区建设营造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

2. 通过民间机构增信释疑

在“海丝”核心区建设的实施过程中,发挥海外华商在住在国政商界的影响力,民间机构先行,有助于消除“海丝”沿线国家间互信度不够等障碍,提前为政府间合作创造条件,打下良好的合作基础。相对官方机制而言,商业协会、社团、智库等非官方组织开展的研究和宣介解读,更易为各方所接受。海外华商是构建海内外各类商协会、社团及智库的中坚力量。通过他们可方便与民间商业协会、社团及智库交流,多做政策沟通、增信释疑、凝聚共识的工作,及时解决问题,使“海丝”核心区建设少走一些弯路。

3. 构建政策双向沟通机制

充分发挥海外华商力量,构建多层次的、从政府到民间、从行业到企业的政策双向沟通交流机制,推动利益融合,促进政治互信,达成互利共赢的合作共识。海外华商、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华侨华人社团、华文传媒、华裔新生代政治家的出现与良好发展,对中国与住在国政治、经济、相关产业与发展规划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和对接起到沟通和桥梁作用。海外华商既可以向相关国家传递“开放包容”的合作理念,也可以发挥熟悉住在国文化背景和经济环境,对政府发展意向有一定程度了解的优势,向福建传递相关国家的需求,推动“海丝”核心区建设。

(二)海外华商在设施联通中的互动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海丝”核心区建设的优先领域。“海丝”核心区建设将加快福建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具体为道路、铁路航运等联通项目。2012年,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在《亚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一书中测算,亚洲地区从2010—2020年,需要超过8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费用[47],才能维持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经合组织(OECD)报告预测,2013—2030年全球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达到55万亿美元,其中港口、机场以及铁路运输设施需求量为11万亿美元,航空客运到2030年要增长2倍,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3倍,才能满足全球经济发展的需要[48]。目前,在基础设施领域,欧美发达国家面临更新换代,推出了庞大的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计划,旨在促进经济复苏和推动就业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普遍薄弱,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对基础设施投资有着强烈的资金与技术需求。海外华商可借“海丝”核心区建设之势,根据自身优势和可能,在产业、资本、平台方面主动对接,参与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众多项目运作中,在分享经济效益的同时助推“海丝”核心区建设的推进和实施。一方面,海外华商可借用基础设施建设的辐射效应,实施产业新布局,或整合资源、强强联合、内引外联,在住在国建设联通大项目。另一方面,海外华商企业可以与具有丰富海外工程承包经验的福建企业联合,在高铁、公路、港口、园区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不仅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奠定基础,同时会给企业带来长期稳定的资本收益。如探索创新合作模式,通过福建企业与当地华商企业合作的方式承揽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的方式进行投资。

(三)海外华商在贸易畅通中的互动

贸易畅通是“海丝”核心区建设的重点。“海丝”沿线国家经济结构互补性很强,经贸互利合作潜力巨大。海外华商可以通过贸易与“海丝”核心区互动。

1. 推动产业合作

利用海外华商的产业基础和政商人脉,推动在“海丝”沿线各国优化产业链分工布局,依托福建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积极参与建立研发、生产和营销体系,提升区域产业配套能力和综合竞争力,重点推动福建机械电子纺织等产业在沿线各国落地生根。通过产业投资合作一方面可以转移福建优质产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 能够有力推动沿线欠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此外,海外华商特别是东南亚华商在与各国合作中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和资本布局。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通过产业转移与承接来实现多赢,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扩大就业带来成效。

2. 深化经贸合作

利用海外华商通晓双方贸易规则和惯例、拥有传统贸易渠道和网络的优势,进一步提升福建与“海丝”沿线各国的经贸合作水平,加快培育福建外贸竞争新优势。在拓宽贸易领域、优化贸易结构、挖掘新的贸易增长点、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贸易等方面,海外华商通过与“海丝”核心区相关企业、机构对接合作可起到桥梁作用。福建可发挥侨梦苑、海外侨商创业园以及 “海外知名科学家福建行”等平台和活动积极引导海外华商投身相关产业与贸易建设。

3. 助力福建企业“走出去”(www.daowen.com)

海外华商企业在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一是借助海外华商企业的雄厚实力,开展企业间合作,走强强联合发展的道路,可以帮助福建企业节约成本。二是海外华商熟悉住在国国情和市场运作规则,对市场发展有相对准确的预测和判断,可以帮助福建企业把握投资方向,避免盲目投资。三是海外华商商业网络比较成熟,在住在国人脉广泛,熟悉经济环境,可以帮助福建企业更加顺利地进入当地市场,迅速打通营销渠道。四是海外华商了解住在国民风民俗,与当地政界、商界有密切往来,可以帮助福建企业融入当地主流社会,消除文化差异,减少投资摩擦。五是海外华商具有国际经营管理经验等优势,可以帮助福建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尽快与国际接轨。

(四)海外华商在资金融通中的互动

随着“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的建设,海外华商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发挥金融桥梁和管道作用。

1. 提供资金支持

海外华商经济实力雄厚,可以有效整合海外华商资本,为“海丝”核心区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海丝”核心区建设为广大海外华商资本提供保值增值的机会。海外华商可以参与亚投行或其他形式的金融合作,通过开展亚洲区域发展中国家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融资业务,获得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

2. 推动人民币区域化

加快推动人民币进入“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随着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日益紧密,人民币在东盟的地位仅次于美元,东南亚是人民币区域化的重要方向。海外华商在东盟经济、金融行业中占据重要位置,在福建有大量经贸投资。可以发挥海外华商的金融桥梁和渠道作用,推动人民币的更广泛使用,将对地区经贸发展和金融稳定产生积极作用。

3. 建立侨商银行

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的融资模式,建立侨商银行,推动福建国有、民营私营企业等直接对接海外华人资本进行投资。此外,中国与“海丝”沿线各国政府正在大力推动的双边货币互换、人民币离岸结算等都将有助于海外华商资本在“海丝”核心区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五)海外华商在民心相通中的互动

“民心相通”尤为关键,是社会根基。如果得不到沿线国家民众的理解和支持,“海丝”核心区建设将举步维艰。海外华商既熟悉住在国的政策法规、文化环境与风土人情,又与祖(籍)国同胞血脉相通、同宗同源,能够在民心沟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 侨务公共外交

侨务公共外交的核心是以侨为桥,沟通中国与世界。它有两大特点:一是民间性,二是柔性。随着新移民和华裔新生代数量的增长,海外华侨华人经济科技实力不断增强,政治社会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通过他们的积极宣传,树立中国的正面形象,引导住在国人民和政府人士了解中国、了解福建,支持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海外华商和中国实现双赢。他们善于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选取易被住在国民众所接受的内容、方式和途径,以“当事人”的角色开展公共外交,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2. 促进文化交流

海外华侨华人是福建与住在国文化交流的使者。长期的侨居生活,使他们融入了住在国生活的方方面面,通晓住在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和法律,熟悉住在国民众的社会习俗、生活方式,掌握住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状态和需求,积累了中华文化与住在国文化相互融合的经验。通过他们向国外传媒、学界、民众、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客观地介绍福建,解读“海丝”核心区, 能够加深福建人民与沿线国家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实现民心相通。

3. 推广中华文化

海外华文学校、华侨华人社团、华文媒体等在培养跨文化人才、讲好中外故事、培养民间友好感情、夯实“一带一路”合作民意基础等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目前,遍布世界的2万多所华文学校、2万多个华人社团、1000 余家华文媒体,以及独具特色的唐人街、中国城、中餐馆和中医诊所等,已成为传播中华文化、丰富各国多元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在海外推广中华文化基础最牢、覆盖面最广、效果最好的平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