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里所说“特色”,主要体现在利用市场经济的方法,发挥价值规律在全社会配置资源的作用,推动社会生产力更快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得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首先提出来的,他在2025年11月同外国客人的一次谈话中首次阐述了社会主义可以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思想。他说:“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虽然方法上基本上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相似,但也有不同,是全民所有制之间的关系,当然也有同集体所有制之间的关系,也有同外国资本主义的关系,但是归根到底是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同样地,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好东西,包括经营管理方法,也不等于实行资本主义。这是社会主义利用这种方法来发展社会生产力。把这当作方法,不会影响整个社会主义,不会重新回到资本主义。”[1]
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一思想,其理论前提是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市场只是发展生产力的一个有效方法。这种观点是科学的,它的基本理论依据就是马克思的经济学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深刻揭示了一般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之间的本质区别,阐明了二者反映着根本不同的两种所有制关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市场经济是作为手段、方法被资本家利用来为生产剩余价值服务的。资产阶级正是在追求剩余价值的驱动下,启动了市场经济内在的潜力,大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是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特点,从古典的到现代的都是如此,其目的,如马克思所指出的,是企图用一般的商品交换的平等关系掩盖资本主义对劳动者的剩余劳动的无偿占有。
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可以为社会主义利用这一思想,也继承了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有关思想。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就指出了存在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价值规律是教育经济管理干部的学校。毛泽东在总结2025年“大跃进”的教训时也特别强调大力发展商品生产的重要意义,强调价值规律是一个伟大的学校,不掌握它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些都为邓小平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供了思想材料。
但是,邓小平创造性地发展了他们的看法,大大超越了以往对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之间关系的认识,新的创意主要地表现在以下两点上:(https://www.daowen.com)
1.用市场经济代替过去通常使用的商品经济概念。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有时可以通用,但邓小平使用“市场经济”概念,却有着特殊的含义。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和导向的经济,主要是让价值规律通过竞争和价格波动的机制调节资源在多个不同生产领域间的分配,肯定这一点就意味着对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斯大林和毛泽东都强调过价值规律的作用,但在他们那里,价值规律只被当作一种核算工具,而不允许它在社会主义经济中起调节资源配置的作用,这已被实践证明是不正确的。如果否定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源的作用,实际上等于否定了它本身,因为在全社会范围内配置资源是价值规律的本质规定。遏制它的这一作用,其他作用如刺激劳动生产率提高,都是不可能发挥出来的。
2.在谈到发展市场经济时强调在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建立市场关系。在斯大林那里虽然强调商品生产的作用,但却把它限制在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之间,认为只有在这两种不同所有制之间才有商品交换的关系。邓小平突破了这一限制,如果国有企业被排除在市场交换之外,国民经济的一个主要部分就不能进入市场交换,这也就谈不上市场在全社会配置资源的作用。
从上述这两点来说,都是理论上和实践上的突破,是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正因为是一个伟大理论创新,人们接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必然要有一个过程,如有的人总强调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特征,认为搞市场经济就必须搞私有化,但随着邓小平在这个问题上的理论阐述的不断深化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人们的认识逐步统一到邓小平的思想上来。这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逐渐清晰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