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知识管理的特征与特点

知识管理的特征与特点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知识管理继承了人本管理的思想,是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知识管理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管理,而且是知识化的管理,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就是以知识为中心的管理。

知识管理的特征与特点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伴随着知识经济而产生的全新管理思想,不仅继承了信息管理思想的精髓,又结合人本管理这一新的管理理念而予以创新。因此,有效的知识管理需要做到人和技术的结合。知识管理本身有不同以往管理的独特之处:有效的知识管理成本较大,知识管理具有博弈性和市场性;重视对组织员工的精神激励,赋予员工更大的权利和责任,充分发挥员工的自觉性、能动性和首创性;重视知识的流动、共享和创新;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重视知识和人才,促使企业成长为学习型组织;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具体而言,其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2.3.3.1 以人为本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及信息的传播,世界越来越开放,也更具有创造性。一个企业一个国家要想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必须掌握足够的知识,并且增加对知识的投资,不断创新,才能获得更多的价值。因此,对知识控制权的争夺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也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而在企业中,拥有知识的是人,人是企业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对于拥有新知识的人才的控制和管理是极其重要的。

员工的知识逐渐被看做是最有可能带来竞争优势的来源。为了最大程度获益于知识,企业致力于寻求一种能让员工的知识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共享的方式。同时互联网的能力影响着知识的发展和共享,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知识员工阶层崛起,并逐步成为企业员工的主体。知识型员工不仅具有“社会人”和“自我实现人”的特性,更具有“创造人”的特性,创造是知识型员工的本性。

知识管理继承了人本管理的思想,是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知识和信息本身是由人创造的,人是创造、传播、运用知识的主体,知识只有依靠人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才能转化为相应的竞争优势和财富。同时,知识资源中最具有活力的一部分,即智力资源,又恰恰蕴藏于人脑之中,因而人的智力因素将决定经济发展的水平,人的聪明才智将成为最有价值的财富。1995年4月12日,Yahoo公司正式在华尔街上市,上市第一天的股票总市价就达5亿美元,一夜之间,Yahoo的两位年轻创始人杨致远大卫·费罗就名垂青史,步入亿万富翁之列,而做出如此骄人成绩的Yahoo仅用了1年的时间,它实现的资金积累速度与它在信息世界对人类知识劳动的贡献都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企业绝对无法达到的,其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就是人的知识创新能力。

科学技术的竞争,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人的因素决定着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知识管理是以强调企业中员工的重要性、强调员工的工作实践及文化开始的,以员工为出发点和核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而开展,并与员工绩效直接相关,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

2.3.3.2 以创新为动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企业一方面应通过市场需求信号引导创新活动,另一方面也要在前沿技术领域积极推动创新活动。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创新本质上就是知识创新,知识管理本质上也是创新管理。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也成为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源动力。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每一次科技知识的重大进步,都是创新的结晶。中国古代取得的“四大发明”光辉成就,英国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发生的以新的纺织机、蒸汽机电力为特征的三次产业革命,日本20世纪70到80年代的“技术立国”所带来的飞速发展,美国20世纪90年代“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所激发的经济强劲增长都表明:创新是科技与经济的发动机。尽管不同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式千差万别,成就有大有小,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这就是创新驱动发展。同样,创新对当今企业来说是如此重要,正如亨利·福特(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的精彩描述那样:“仅将其他人赶出竞争行业的竞争是不会持久的,令人感到恐惧的竞争者是那些毫不打扰你,但总在使自己的业务做得更好的企业。不断发展和改良的企业是不会消亡的。但当一个企业停止创新时,当它认为它已达到完美而只需要生产(没有改良、没有发展)时,它就完了。”

我国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的各个方面,自主创新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选择;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一流的高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没有科技创新,总是步人后尘,经济就只能永远受制于人,更不可能缩短差距。

2.3.3.3 以知识为中心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18世纪以前,知识更新速度为90年左右翻一番;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更新加速到3~5年翻一番。近50年来,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有学者预测,到2050年,目前的知识只占届时知识总量的1%。知识如果不及时更新就会失去价值。知识管理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管理,而且是知识化的管理,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就是以知识为中心的管理。强调其管理特性就是要突出知识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加快知识更新,促进知识结构化和组织化,使企业拥有更多的新知识。

知识的生命力在于能否转化为生产力,能否将知识市场化并创造效益,知识管理是提高知识生产力和企业效益的新途径。与传统管理相比,知识管理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势:

——企业传统管理的资产大部分为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而知识资产等无形资产是少量的。实际上,管理学界的学者们估计智力资产占现在一个企业资产的75%~80%。GE公司引用国际权威机构的测算数据指出,在美国企业的市场价值中,1975年无形资产占比仅为17%,1985年为32%,1995年为68%,2005年以来则始终保持在80%上下。无形资产不仅能为企业直接创造巨大价值,而且能为企业扩大竞争优势并赢得长久发展。

——传统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内部的有形资产,着眼点是企业内部在不同的阶段利用不同的有形资产;而知识管理则是在管理企业知识资产的基础上,着眼于在整个经济运行环境中和研究开发、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如何使知识资产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企业管理的有形资产是有限的,由此产生的效益也是有限的;而企业所拥有的知识资产则具有再生性,其无限的扩散能力与进化能力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企业若要取得成功,就必须不断积蓄自己的知识资源,这也是企业实施管理的重要动力。微软公司的有形工厂规模小、原材料库存量少,但其资产价值达2000亿美元;通用汽车公司的全球设施和库存量均居世界首位,但其资产价值只有400亿美元。(www.daowen.com)

——传统管理的目的是谋求企业有形资产最大限度的增值,但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以必然性统治着物质产品的生产,使其着重点放在自身所包含的价值上,而忽视了许多没有被视作资产管理的价值巨大的知识效益。虽然传统的有形资产仍然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必要条件,但仅仅依靠这些资产并不能实现企业资产的增值。知识管理则围绕市场合理有效地配置和使用企业内、外知识资产,达到知识的最佳效益,其着重点转移到了资产所包含的知识量上,特别是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知识量,并可充分利用知识产品的生产特殊性长期实现边际收益递增,在知识经济中,随着知识与技术要素投入的增加,产出越多,生产经营者的收益呈递增趋势越明显,这是知识增值的主要组成。

——企业有形资产在很大程度上有专用性,使用范围有限,其价值将被其生产的新产品所替代,实质上为一种价值转移。而知识管理则注重共享性,树立开放、协同、融合、共赢的新理念,使知识资产在不同人之间复制,使每个人的知识在反复消费共享后,不仅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多,企业有形资产无法与之相比。

——企业有形资产需要占用固定的空间,转移和共享受到物理条件限制。而很多知识资产通过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和相应的存储空间就可以容纳,其转移、共享利用也更加便利,通过网络、信息终端及相应介质即可实现。

——企业有形资产只是被动地等着被开发利用。而“知识”是一种活的资源,它会能动地刺激企业去扩张,去发现和利用那些未知的、未被利用的资源,带动经济快速成长。

2.3.3.4 以知识产权为保证

基于智力创造性劳动、依法获得的知识产权具有保障知识创新、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利益的功能。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知识共享是人类走向进步的重要标志,但前提是必须给予发明创造者一定的法律保护,如果没有知识产权保护,就没有微软、苹果华为等企业今日的辉煌。当今世界的竞争就是知识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

知识的发展、技术的创新需要知识产权保护,而社会公众又要求知识无偿或低成本使用,限制知识专有,反对知识垄断。一方面,利用法律手段和技术手段切实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促进企业、个人创造更多的知识成果,推动知识成果早日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以有利于知识传播、推动知识共享、扩大社会效益为出发点,加快部分知识成果的推广过程,并拓展知识成果的推广范围,使两方面互相促进、相辅相成,促进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

2.3.3.5 以激励为导向

知识管理要求企业的组织结构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在知识社会中,企业要去激发创新思想的诞生,而不是去限制。企业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应该是帮助内部员工和外部相关人员进行知识的创造、分配和利用。但是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应该是管理者通过言语或行动来暗示或指导,而应该更多地重视对员工的导向和精神激励。知识管理需要知识管理者,他们在企业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因为他们是推动创新的主体,在企业发展中,他们如何采用适当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创造力显得异常重要。

在现实生活中,知识常常与金钱、权利及个人的前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知识代表着权利,在某种程度上知识就是权利。因此,知识管理需要建立新的分配激励机制。获得权利的依据是知识和能力,具有更多知识和更强能力的员工,才可能得到更大的权利。这样的权利分配就是“按知分配”。“按知分配”创造了“知识使人获得权利,权利又使人获得知识”的全新思维模式。

知识经济时代,激励已经不仅仅包括物质方面,更多的是精神方面的激励,这种新的强有力的导向和精神激励,就是赋予企业各类创新主体更大的权利和责任,建立起对识别、保持和扩展自身知识及更新和共享知识资产的责任感,认识到知识对他们担负工作的价值,进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自觉性、能动性和首创性,充分挖掘自己的能力以实现自身的价值。

2.3.3.6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人和信息技术是知识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人是知识管理的核心,信息技术是知识管理的基础,两者相互关联,不可割裂偏废。信息技术大大提高了知识的编码、存储、传输、扩散速度,简化了方式,降低了成本,使不断更新的知识广泛传播。信息技术与经济活动的结合,极大地促进了知识创新的物化过程,也加速了新知识的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进程。

信息技术改进了人类知识交流的手段,扩大了知识获取的范围,并使知识的有序化程度增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打破了知识交流的时空限制,使交流形式更为生动、直观,激发人们的创新意识,同时为知识共享提供更为便利和有效的途径;信息技术将专家、群体、数据和各种知识、信息综合集成,把学术理论、人的经验与知识结合起来,为知识的创造提供一个有效的人机结合环境。比如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看,人与电话中枢关系的演变是很有代表性的。这种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是一种需要高技能人员完成的专业;到20世纪80年代成为一种仅需一般技能人员就能实现的工具;而到21世纪初,已形成一种低成本商业模式的市场;2010年则发展成为自动的音控自我服务系统。通过整体优化、互补、聚变、匹配、过滤、集成等,实现知识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知识管理通过信息技术将业务流程与知识员工有机连接起来,在交流和互动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共享、利用和创新,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实现知识创造价值的管理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