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现状分析:创新型企业建设

现状分析:创新型企业建设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创新型企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定性力量和推动、实施创新的主体。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日益显著。中国的创新型企业大多是从21世纪初开始得到迅速发展的,并日益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骨干企业和自主创新的主导力量。表3-1 国家层面创新型企业试点及创新型企业命名情况在《中国创新型企业发展报告2010》中,首次发布了基于技术创新依存度指数的创新型企业TOP100榜单。

现状分析:创新型企业建设

创新型企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定性力量和推动、实施创新的主体。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包括美国、日本等国在内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而这些指标主要是由创新型企业来实现的。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创新型企业对提供先进的产品和服务、推动技术进步、扩大就业和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贡献。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日益显著。

中国的创新型企业大多是从21世纪初开始得到迅速发展的,并日益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骨干企业和自主创新的主导力量。2006年4月,我国科学技术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关于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创新型企业是在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经营管理创新、理念和文化创新等方面成效突出的企业,它需具备以下5个条件:一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二是具有持续创新能力,三是具有行业带动性和自主品牌,四是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较高的管理水平,五是具有创新发展战略和文化。

作为国家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的重点任务之一,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探索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有效模式和措施,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和支持,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形成各种类型具有示范性的创新型企业,引导更多企业走创新发展之路,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支撑。国家创新型企业建设在“十一五”期间提出了培育创新型企业500强的目标,先后确定了四批共计550个企业开展了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并在实践基础上,评价命名了356个创新型企业,详细情况见表3-1。各地也选择确定了4000多家省、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已在全国广泛推开。

表3-1 国家层面创新型企业试点及创新型企业命名情况

978-7-111-48497-4-Chapter03-1.jpg

在《中国创新型企业发展报告2010》中,首次发布了基于技术创新依存度指数的创新型企业TOP100榜单。伴随我国创新型企业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试点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自主研发投入不断加大,吸引和集聚了一批优秀创新人才,攻克了一批重要的技术难题,形成了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推动了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批具备条件的试点企业建立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等创新基地,不断完善创新要素参与分配的激励机制,更加重视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管理与运用,积极建设企业创新文化,创新经费投入呈稳定增长态势。创新型企业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空间交会对接、特高压电网、支线客机高速动车、深海钻井平台、深潜探测、舰载机起降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成果,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典范。

就国家层面创新型企业来说,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创新型(试点)企业研发经费支出总额达到3939.8亿元,占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总额的78.3%,研发经费强度指标也远高于全国大中型企业。此外,这些企业全部建立了内部研发机构,有约70家创新型(试点)企业设立了100多家海外研发机构。截至2011年底,创新型企业(试点)的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9万件,占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的62.7%。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底,创新型(试点)企业主持制定过的国际标准97件,国家技术标准4089件,主持制定过的行业标准4085件。2010年,创新型(试点)企业PCT专利申请量达到5128件,在2008—2010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PCT申请量的企业排名中,华为公司分别以1737件、1847件和1528件排名第1、2、4位。越来越多的创新型(试点)企业跻身世界一流企业行列,在2014年《财富》500强中,中国入围企业数量增加到100家,其中不少为创新型企业。

整体而言,我国创新型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不仅在发明专利申请量方面,在完成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大幅提升,而且创新资金较充裕,技术实力较强,创新组织较完善,创新与现实需求结合紧密,有能力从事大规模的知识创新。(www.daowen.com)

实际上,我国还有大批转向创新型企业的中小企业,他们体制机制灵活,富有创新活力,如雨后春笋般地快速成长,依靠很强的原始创新能力而后来居上,较典型的是北京中关村的那些企业。如2010年4月才成立的、以自主研发软、硬件一体的小米手机为主营业务的小米公司,只做技术含量、附加值高的研发和市场,聚焦“微笑曲线”的两端,取得巨大成功。又如科信公司,在2009年甲型H1N1流感肆虐全球的关键时刻,自主研发出全球第一个获准生产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据《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06—2007)》统计,我国75%的技术创新来自中小企业,80%以上的新产品由中小企业开发,65%的专利由中小企业发明。

国外也同样,领袖级企业和一大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有效组合已成为一个国家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特征。例如,只有120名员工的ALMIL反病毒软件企业与领袖级的IT企业结成商业伙伴,为互联网产业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又如思科公司的核心业务和核心技术,至少是由125家被收购的创新型中小企业贡献的。

从2011年以来世界范围各主要国家的科技与创新战略的新进展看,科技创新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美国奥巴马政府发布并实施以创新确保经济增长为核心内容的创新战略;日本在出台《数字日本创新计划》以后,进一步完善并推行科技创新发展政策;德国出台并实施一系列促进科技创新的计划和国家专项战略;法国坚定不移地高举“科技创新、投资未来”的旗帜,继续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英国颁布并实施一系列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与战略;韩国推出并实施一系列科技改革与创新举措;俄罗斯制定并实施《俄罗斯至2020年创新发展战略》。

我国继出台《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后,党中央、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以及制定并实施了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重大创新政策,特别是明确提出,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并以此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大幅度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而大力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形成了鲜明的政策导向,使更多的企业激发了创新活力,这对于提升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实力,进而加快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极为重要的。

因此,在未来很长一个时间段内,推动创新,以创新促发展,以创新促升级,将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途径,这对我国来说更为迫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总体上还不强,但差距正逐步缩小,在一些重要领域开始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然而在一些新兴产业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节能环保产业、航空航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等,原创技术、自主创新技术还不占主流,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技术、基础材料以及基础工艺严重滞后,基础性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成为短板。

如今,虽然“中国制造”遍布全球,但在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的困局仍渗透到中国制造的很多领域。如中国是手机制造大国,可绝大部分手机用的都是国外芯片;中国盛产圆珠笔,但笔尖上那一颗小小的珠芯也要靠进口。中国出口的许多组装产品,其核心价值在国外,大量核心技术并未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一部价值500美元的i Phone手机,中国从中获得的组装费仅为6.5美元。此外,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一项研究显示,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大约在25%左右,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而世界发达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一般在50%~60%,我国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与国外创新型企业相比,我国创新型企业大都还未真正形成持续创新能力,科技资源配置分散、重复、封闭、低效,关键技术自给率较低,产品和服务中的知识含量不高,盈利水平也相对偏低,因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明显不强,科技创新尚未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这需要更多的大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并尽快形成创新型企业集群,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充分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并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不仅要“中国制造”,更要“中国创造”,使创新型企业建设进入更高水平的快速发展阶段。当然,我国创新型企业建设现状面临的挑战,包括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都与知识管理密切相关,创新型企业的创新管理本质上就是知识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