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宁波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现状分析

宁波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现状分析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宁波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成绩1.抓制度建设,建有效机制。2017年底至2018年6月,我市连续召开了4次工作会议,重新编制了新一轮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总体规划。注重典型示范,通过农村文化礼堂“十佳”系列评选等活动,涌现出一批“明星礼堂”,形成了一批品牌。

宁波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现状分析

(一)宁波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成绩

1.抓制度建设,建有效机制。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成立市、区县(市)两级农村文化礼堂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一整套制度、机制,形成了“党政主导、分级负责、社会参与、群众自主”的工作格局。

2.抓科学规划,强顶层设计。2017年底至2018年6月,我市连续召开了4次工作会议,重新编制了新一轮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总体规划。按照“一村一色”“一堂一品”理念,结合各村村史村情,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建成了一批优质礼堂。

3.抓管理使用,建过硬队伍。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给横坎头村全体党员重要回信精神为契机,结合“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组织党员干部进农村开展政策宣讲,让农村文化礼堂真正“活起来”“用起来”,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通过开启“文化礼堂+”模式,推出“菜单式”服务项目供需平台,不断满足村民文化需求,激发农村文化礼堂内生力。

4.抓典型培育,强精品文化。注重典型示范,通过农村文化礼堂“十佳”系列评选等活动,涌现出一批“明星礼堂”,形成了一批品牌。

(二)宁波市薄弱文化礼堂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不足,阵地意识薄弱

在宁波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中,有些基层干部认为文化礼堂也就是村民平时唱唱跳跳、搓搓麻将等自娱活动的场所,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意识薄弱,还没有把加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提升到,是我们党同封建宗族、宗教迷信争夺“阵地”,是宣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课堂,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筑牢党的执政根基的重要举措的高度来认识。(www.daowen.com)

2.文化人才缺乏,空心老龄村多

调研显示,文化礼堂建设薄弱村、“空心村”、“老龄村”的常住人口中,40岁以下的户籍人口基本不在村里住,60岁以上的老人占村里的常住人口达85%以上。这样的村子看上去屋前屋后鸡犬相闻,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但文艺人才匮乏,缺少特色队伍,活动形式单一,村民、文艺骨干参加文艺培训的机会较少。而且,半数以上村的文化礼堂没有专职管理人员,有些名为管理员,干的是物业保洁工作。且大多是老年人,很少有人会操作电脑、网络等现代办公设施和软件,工作力不从心,更谈不上创新。且村里年轻人奇缺,农村文化传承“后继无人”。

3.村级经济薄弱,礼堂经费短缺

活动经费不足是制约我市文化礼堂建设薄弱村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调研中,有位老支书面对询问,吐露了他的难处,该村本来就是一个贫困村,文化基础设施薄弱,村里的日常开支也勉强维系,虽然村文化礼堂在多方帮助下建起来了,但已经拿不出多少经费用于日常维护。“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经费和人员的支持,文化礼堂建设也是不能长久的。

4.文化“送”“需”脱节,形式重于内容

调研中,部分村民反映上级“送”的文化有时流于形式,存在“送”“需”脱节、吸引力不足、针对性不强等问题。问卷显示,农民群众认为“活动不够丰富”的比例达35%。送文化“菜单”上的内容并不一定符合村民的需求,村民普遍反映“对内容不感兴趣”“讲的内容不合‘口味’”“听不懂普通话”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