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网络学习与进化:深入探讨

网络学习与进化:深入探讨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价值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产生多学科、多类型、多方面的知识交叉,不同类型的知识聚在一起,产生了许多新的知识联系点,联系点越多,创新的成果可能就越多。主体企业、顾客和网络成员企业在价值交换过程中共同形成流通渠道。在知识流动过程中,主体企业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在于将网络中的隐性知识加以甄别和筛选,因为,隐性知识相比显性知识更能发挥价值创新的作用

网络学习与进化:深入探讨

(1)知识与创新

随着市场竞争不断白热化,企业家们都意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因循守旧无法带领企业走出竞争的泥沼,唯有创新才能开辟新的道路。于是,各式各样的创新口号就被提了出来——技术创新、运作创新、模式创新、资源整合创新等等。真正落实到操作中却有诸多困难,创新对资源的耗用是巨大的,如果没有搞清楚创新的出发点,势必导致方向上的错误,创新就成了无头苍蝇,有头无尾了。

创新并非空中楼阁,它的产生始于一定的假设,这里面蕴涵了企业家对市场机会的捕捉,对信息盲点的洞察,要达到这个水平,就离不开对经营环境的认知,认知的基础便是知识。可以说,知识与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各式各样的创新本质上都是依托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几乎不存在无知识的所谓创新,也不存在能够脱离知识而独立存在的单纯能力。知识为创新提供原料,而创新就是企业对知识的传播、吸收、转化与整合之后产生的。从过程上看,任何一种创新都是企业将特定的知识从原有的结构中抽离出来,然后将这些知识置于一个全新的结构中,通过这种结合产生出全新的知识结构,这些新的知识便是企业创新的源头,企业既有的知识和企业创造与吸收新知识的能力对创新有着极大的影响。

理解了知识在创新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要提高创新能力,就必须加强利用知识的能力。而由于价值网络的特殊性,其知识配置、关键知识的传递、知识互换、知识利用等也呈现出不同于单个企业的特征。设想一下,如果一家企业对所在行业的关键知识有着清晰的认识,它的创新就建立在有把握的基础之上。

创新活跃程度与我们对某个价值创造过程的认知水平有关,对我们了然于胸的价值创造方式,我们就会有较多的创新点,而对于那些尚不清楚的价值,我们的创新就会是盲人摸象。在价值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产生多学科、多类型、多方面的知识交叉,不同类型的知识聚在一起,产生了许多新的知识联系点,联系点越多,创新的成果可能就越多。因此,根据各类直接知识的特点有的放矢地更新整个价值网络的知识体系,可以提高网络的创新能力,使得创新的范围更广、更深。

(2)我们应该拥有哪些创新知识

可以把参与创新的知识分为两大类[3],一类是直接与创新领域相关的知识,这些知识大都是专业性的,如汽车生产商若想进行技术创新,那么来自铸造、锻造、冷冲压、焊接、金属切削加工、热处理等环节的专业性知识就是与创新相关的直接知识。这些直接知识在价值网络创新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比如直接指向创造顾客价值的知识,这类知识具有稳定的组织方式,他们在价值网络核心价值逻辑上有着必然的联系,从而可以使创新主体最经济地分配精力,减轻思维的负担,缩小了创新的探索范围,使得企业尽可能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最关键的问题上,提高了创新的效率

创新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但是,没有证据证明通过学习,然后按照一定的标准程序操作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创新成果。因为,创新不是一件明知结果的事情,整个过程带有不确定性。

因此,除去与创新领域相关的直接知识外,另一类知识同样重要,这就是创新团队的审美水平、个人文化修养等人文类的间接知识。突然迸发出的灵感、直觉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成果,而这些灵感和直觉是不确定的,往往与创新主体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水平密切相关,是建立在想象力情感基础之上的,是一种非线性的思维能力,它的作用在于帮助人们建立概念技能,对复杂事物能够洞穿表象,这就是“工夫在诗外”的意境

人文修养是创造性思维的摇篮,它能够引导人们保持个性不随波逐流,这是创新者最主要的心理品质。人文修养影响了个体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随遇而安”、“大智若愚”、“枪打出头鸟”等类似的文化就是扼杀创新的最佳坟墓,东方文化中的隐忍与安定和西方文化中的崇尚冒险、自由相比,无疑是不利于创新的。创新需要心灵的自由,价值网络要创新,必须得摒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顺从”心态,要敢于“挑战权威”与“崇尚自由”,才能期待有标新立异,甚至“怪诞绝伦”的创新产生。

(3)在价值网络中交换知识

在价值网络中交换知识是企业获得成长的快捷通道。让我们首先了解一下价值网络中的知识流动机制。一个模块化的价值网络中并不缺乏知识创新。在价值网络构建初期,主体企业便制定出了产品技术标准和相互间的界面标准,各个成员的产品应符合事先规定的标准,而各成员的内部管理则相对自由和独立,这样就保证了各个成员的新自由度,只要符合事前约定的产品标准和接口规则,就可以采用任何方法或模块组合出产品,成员企业就会想方设法地改进中间过程,提高自身效率,局部的创新带动了整个网络的创新。主体企业则不断专注于设计更为合理的产品规则与界面标准,不去用行政命令干预各价值模块的内部运作,从而保证了各成员的独立创新地位。(www.daowen.com)

各成员的创新活动,使得整个网络有了充足的知识来源,下一步就是需要实现知识在价值网络中的流动了。主体企业、顾客和网络成员企业在价值交换过程中共同形成流通渠道。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角色当然由主体企业来扮演,特定的价值网络是遵守一定的核心逻辑为顾客创造价值的,主体企业的作用就是收集和分析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信息,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知识创新与发掘,开发新产品或升级已有产品,这是一个主体企业与顾客之间持续不断的知识交流、共享、完善的过程。然而,来自顾客的全新需求而引发的创新无法由主体企业独自完成,所以主体企业进行知识创新与挖掘后,制定出一套创新战略,指明整个产品体系创新的各部分应该由哪些成员来完成,或者由哪些价值模块来完成。成员企业或价值模块需要做的就是在符合创新战略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企业特点进行内部知识挖掘与创新,生产出价值网络所需要的中间品。随着各局部创新的完成,主体企业就可以将不同来源、不同载体、不同形态和不同内容的知识创新进行整合,最终形成一套新的知识,然后将这套新知识回馈给各网络成员,从而实现整个价值网络的知识升级。

知识的升级还不会停止,当主体企业察觉到新的市场需求时,又会进行同样的知识循环。由此构建了价值网络内的知识流动。在知识流动过程中,主体企业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在于将网络中的隐性知识加以甄别和筛选,因为,隐性知识相比显性知识更能发挥价值创新的作用,成员企业传递给主体企业的知识创新是隐性和显性并存的。由于隐形知识隐藏在员工的经验里,难以传递给别人,所以,主体企业在引导成员企业共同进行知识升级的过程中,不要忘记邀请各企业的有经验的员工彼此交换经验,将知识创新得到的隐性知识也互相交流,或者通过企业内部“螺旋化”的方式将隐性知识显性化,然后再在价值网络中流动,这样的知识流动就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流动,可以说,知识流动的最大价值就是能够发掘隐性知识,这是竞争的秘密武器。

通过循环,价值网络中各企业的知识不断相互交换、相互积累,丰富了个体和组织的知识库,于是,在不同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不同经营业务之间便产生了多条知识链,它们或是平行的或是交叉的,这些知识链便是价值网络价值创新的最大基石。从上文的讨论我们早已得知价值创新的过程实际上是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即价值创新随着知识扩散知识,知识创造知识的过程一路同行。

(4)共同进化

价值网络能促进所有成员共同学习,结合价值网络本身的特性,各成员依托价值网络能够实现共同进化,而且,这样的进化速度要比单独依靠自我积累产生跃变的进化要快得多。

首先,知识创新促进了价值网络更好更快地满足顾客。在顾客需求导向下,主体企业专攻高附加值的研发和营销等环节,将产品生产的其他环节分派给模块供应商,并构建起了通畅的信息沟通机制,不断向模块供应商提供支持,以促进整个生产过程中的知识创新。经过知识创新活动后,各企业可能会发现原有生产流程的些许不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创意,随后经过新的创意与原有知识存量相结合,便有可能产生新的知识和更好的生产流程,从而能更快更好的满足顾客的需求。这些创新在通过价值网络广为传播后,便能提高整个网络的竞争力,这便实现了知识创新的价值。

其次,知识创新提高价值网络防范风险的能力。知识创新与防范风险最大的作用在于对市场环境的缓冲,价值网络已经是一个巨大的组织了,其控制的资源规模大,承受外部风险的能力本身就很强。当顾客需求发生重大改变时,如果价值网络的知识存量不足以应对这种变化,就算是巨大的网络也会土崩瓦解,所以,发生在网络内的知识创新循环实际上能够不断巩固这个价值网络的防范风险能力。

再次,知识创新促进网络成员共同学习和进步。这一点的表现是非常明显的,主体企业与成员企业建立信息传递渠道,实现各种资源,尤其是信息和知识的共享,一方面,主体企业创造和发掘出来的新知识被各成员企业反复使用,并通过闭路反馈给主体企业整合吸收之后再度创新。另一方面,网络结构的松散能让各成员企业自由地进行知识创新,这些专业化的知识创新又通过信息渠道传递给主体企业,不断完善网络内的知识系统,通过这种循环往复的环节,网络成员共同享受着知识创新带来的各种好处,共同推动价值网络的更新和发展。

知识创新能够为网络各成员实现持续的价值增长,在此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虽说价值网络是一个整体,但主体企业与成员企业取得的利润形式却是不一样的。主体企业取得各成员的支持,能够通过知识创新设计出新的产品,打造出强势品牌,或者建立更完善的营销渠道从而增加产品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并凭借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垄断市场,取得超额利润。而成员企业则是通过知识创新更加专精于特定的板块,通过专业生产和规模经济等方式获得价值增值。

在价值网络中,知识创新和价值创新再也不是两个分离的环节,而是形影相随的姊妹。网络组织成员共享知识和技能,并将新知识与自身核心能力相融合创造出新的知识,并在网络内实现了知识创新的价值,提高了价值网络的效率和创新水平,主体企业带动成员企业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最终实现了共同价值增长。可以说,基于网络创新实现企业的成长是企业内部成长、并购成长之后的另一种企业进化成长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