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控制质量并评估绩效

如何控制质量并评估绩效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知识点一 控制质量是监测并记录质量活动执行结果,以便评估绩效,并推荐必要的变更的过程。控制质量过程使用一系列操作技术和活动,来核实已交付的输出是否满足需求。质量控制通常由质量控制部门或名称相似的组织单元来实施。解读“质量核对单”是规划质量过程的输出,“完成的质量核对单”是控制质量过程的输出。

如何控制质量并评估绩效

知识点一 控制质量是监测并记录质量活动执行结果,以便评估绩效,并推荐必要的变更的过程。本过程的主要作用包括:①识别过程低效或产品质量低劣的原因,建议并/或采取相应措施消除这些原因;②确认项目的可交付成果及工作满足主要干系人的既定需求,足以进行最终验收。控制质量过程的输入:项目管理计划、质量测量指标、质量核对单、工作绩效数据、批准的变更请求、可交付成果、项目文件、组织过程资产。工具与技术:7种基本质量工具、统计抽样、检查、审查已批准的变更请求。输出:质量控制测量结果、确认的变更、核实的可交付成果、工作绩效信息、变更请求、项目管理计划更新、项目文件更新、组织过程资产更新。控制质量过程使用一系列操作技术和活动,来核实已交付的输出是否满足需求。在项目规划和执行阶段开展质量保证,来建立满足干系人需求的信心;在项目执行和收尾阶段开展质量控制,用可靠的数据来证明项目已经达到发起人和/或客户的验收标准。(《PMBOK®指南》第248~250页,该过程的输入、工具与技术和输出见《PMBOK®指南》第249页图8-11,该过程的数据流向图见《PMBOK®指南》第249页图8-12。)

解读 项目质量控制主要是检验产出的可交付成果是否与既定的质量标准相一致、找出过程低效或产品质量低劣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消除这些原因。质量控制通常由质量控制部门或名称相似的组织单元来实施。

知识点二 预防(保证过程不出现错误)与检查(保证错误不落入顾客手中);属性抽样(结果为合格或不合格)与变量抽样(在连续的量表上标明结果所处的位置,表明合格的程度);公差(结果的可接受范围)与控制界限(在统计意义上稳定的过程或过程绩效的普通偏差的边界)。(《PMBOK®指南》第250页)

解读 预防(prevention):保证过程不出现错误。检查(inspection):保证错误不落入顾客手中。属性抽样(attribute sampling):结果为合格或不合格。变量抽样(variable sampling):表明合格的程度。公差:结果的可接受范围。控制限度(control limits):显示过程是否失控的临界值

知识点三 确认的变更:对变更或补救过的对象进行检查,做出接受或拒绝的决定,并把决定通知干系人。(《PMBOK®指南》第252页)(www.daowen.com)

解读 “审查已批准的变更请求”不是要审查该变更请求的合理性,而是要审查该变更请求是否已得到正确实施。运用“审查已批准的变更请求”这一工具产出“确认的变更”这一输出结果。

知识点四 完成的核对单是项目文件和组织过程资产的一部分。(《PMBOK®指南》第254页)

解读“质量核对单”是规划质量过程的输出,“完成的质量核对单”是控制质量过程的输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