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各区域实施保障民生措施

各区域实施保障民生措施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寄宿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巩固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衔接机制,减轻农村重特大疾病患者政策范围内的医疗费用负担。强化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大力推进农村地区精神卫生、职业病和重大传染病防治。

各区域实施保障民生措施

(一)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1.促进城乡教育平衡发展

深入推进农村教育体制机制改革,高度重视发展农村教育,推动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教育发展机制。实现学校建设标准、教师编制标准、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基本装备配置标准“四统一”。加强“同频互动课堂”建设,进一步扩大农村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2.提高乡村师资力量

统筹配置城乡师资,并向乡村倾斜,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实施乡村教师素质提升行动,推动城乡教师常态化交流。完善乡村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将绩效工资分配向地处偏远、条件艰苦的乡村教师倾斜。

3.健全教育机构

加强农村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保障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低保家庭和特困供养的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孩子全部接受义务教育。推进农村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支持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加强职业教育,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布局和专业调整,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涉农职业院校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传授农业实用技术、培养技术能人。加快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对农村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实行“零拒绝”“全纳入”。

4.加大农村教育投入

科学规划农村学校布局,保留并办好必要的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完善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寄宿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继续实施教育移民扶贫工程。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农村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

(二)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和收入增加

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深入实施农民持续增收行动计划,巩固工资性收入渠道,扩大经营性收入来源,拓展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空间,加快构建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1.促进农民就业

大力发展特色手工业文化创意产业,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鼓励在乡村地区兴办环境友好型企业,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大规模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实施以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的学历和能力双提升行动,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条件、有意愿、在城镇有稳定就业和住所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有序落户,依法平等享受城镇公共服务。

2.鼓励农民创业

大力发展农村旅游经济、生态经济、电商经济、文创经济、养生经济等,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增加农民创业收入。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实施乡村创业促进行动,将各类财政创业补贴和税费减免政策全面覆盖到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培育农民工等各类返乡下乡创新创业典型。规划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创业点,积极打造新型农民创业载体

3.增加农民收入

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变择业观念,组织农民外出务工。鼓励农民勤劳守法致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低收入者收入,扩大农村中等收入群体,保持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速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贫困人口收入增速快于全体农民收入增速。

(三)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和管护长效机制,巩固基础设施建设成果。突出农村道路、饮水安全、危房改造、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1.道路建设

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着力打造特色致富路、平安放心路、美丽乡村路、美好生活路,完善农村公路网络、管养和运输体系,并着力构建农村公路管护长效机制。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通过强化政策引导、典型示范引领、督导考评激励等手段,实现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

2.饮水安全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快实现城乡居民饮水“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切实提升农民群众饮水安全水平,整体提高水质达标率,保证集中式供水工程供水率,同步推进工程建后管护工作。

3.危房改造

推进农村剩余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三类重点人群及其他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www.daowen.com)

4.电力设施

继续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实施小康用电示范县建设、贫困地区电网改造、光伏扶贫接网等重点工程建设。

5.网络设施

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加快宽带网络进村入户,扩大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面,普及应用远程医疗远程教育,消除城乡数字鸿沟和信息孤岛。

(四)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基本保障全面覆盖、补充保障协调发展、兜底保障无缝衔接的社会保障制度。

1.医疗保险制度

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统一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筹资标准和报销水平,努力降低农民个人实际医疗费用负担比例。巩固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衔接机制,减轻农村重特大疾病患者政策范围内的医疗费用负担。巩固城乡居民医保全国异地就医联网结算。

2.养老保险制度

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合理调整缴费标准,逐步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残疾人康复和供养托养设施建设。

3.低保制度

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推进城乡低保统筹发展,完善低保对象认定办法,建立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农村低保标准不低于国家扶贫标准。

4.住房保障制度

推进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确保进城落户农民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享有政府提供基本住房保障的权利。

5.特殊人群保障制度

建立健全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和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制度,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引入社会工作人才和志愿者等,为“三留守”人员提供关爱服务。

(五)加强健康乡村建设

1.建设农村公共卫生体系

深入开展乡村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开展卫生健康村镇创建。强化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大力推进农村地区精神卫生、职业病和重大传染病防治。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政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完善乡镇卫生院急救网点,并纳入当地120指挥体系。

2.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建设

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支持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改善条件。继续开展乡镇卫生院标准化评审,为“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和标准化中心卫生院配备相关设备仪器。

3.培育乡村卫生人才

实施卫生人才强基工程,完善农村订单定向医护学生免费培养政策,适当简化招聘程序,加大基层卫生人才招聘力度,改革完善人事薪酬制度,提高岗位吸引力,扩大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开展和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妇幼、老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