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发挥市场机制,完善市场引进策略

发挥市场机制,完善市场引进策略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利用市场,引进市场机制,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目前人们已经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搞商品经济,必须引进市场,必须把计划与市场结合起来,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特别是发挥价格的调节作用。企业有了以经济利益为基础的市场意识,对市场机制的反应才会灵敏。现在看来,着重点是市场,而市场机制能否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企业能否搞活。

发挥市场机制,完善市场引进策略

利用市场,引进市场机制,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东欧国家的改革,其要点也就是改变原来高度集中的体制,引进和发挥市场的作用。1949年南斯拉夫首先把中央控制的统治经济变成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1968年以来的匈牙利改革,实行的是在中央集中的体制之中引进市场,扩大市场的作用。东欧其他国家的改革,都在不同程度地走这条路子。我国在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后,认为原来高度集权的体制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传统体制的特点是:依靠行政办法而不是依靠经济力量,一切经济活动由国家直接控制,国家直接管理企业活动,甚至直接干预个人消费,国家成了经济的唯一的调节者。传统体制下这种单一的直接计划调节,使市场不能发挥作用,经济运行中缺乏市场自动调节的功能。而市场机制是商品经济的调节器,市场机制的调节主要是价格调节,价格高生产者就生产,价格低生产者就不生产,以至转产,通过市场价格的这种变动使生产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市场的自动调节作用,亚当·斯密称之为“看不见的手”。资本主义经济中,社会分工不同的各部门、各企业,不是由国家下达生产计划,而是通过市场信息、价格信号来引导、推动和调节其生产,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使生产与需求相均衡。当然,市场机制也不是万能的,它能够使经济达到均衡,但这一均衡又是在不均衡中实现,并表现为价格的盲目波动和周期性危机的形式。不过总的说来,市场机制在商品经济中是有其积极作用的,是客观存在的。

过去,我们认为,只有以行政方法直接控制为特征的计划经济,才能保证比例的协调和经济的均衡。实际上,行政控制照样产生不均衡。匈牙利著名经济学家科尔奈说:有控制的宏观经济不等于平衡的经济,而且,控制将造成失衡。捷克著名经济学家奥塔席克说:传统的中央控制引起的是失衡的结构,这种失衡的结构也可能进行再生产,但是,它偏离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目前人们已经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搞商品经济,必须引进市场,必须把计划与市场结合起来,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特别是发挥价格的调节作用。要把市场作为基本的调节杠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调控方式,应该是国家控制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国家控制市场,即控制市场参数。市场参数主要有:(1)价格。这是基本的市场参数。对价格的控制大体上有两种方法:一是国家直接控制,即国家调价,浮动价格,现在社会主义国家多是采用这种方法;二是国家影响价格,西方控制价格多是采用这种方法。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国家若既要使经济按比例发展,又不给企业下达生产计划,就必须掌握价格杠杆,即必须把价格放活。我们现在价格不活,商品库存再多也不降低价格,这表明我们还没有充分利用价格这一参数。(2)利息。利息是重要的市场参数。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控制经济过热,要紧缩银根,为此,就要提高利率;而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则要降低利率。这也是资本主义国家在市场调节方面显示出其成效的方法。(3)税收。提高税率,等于降低了企业商品的价格;降低税率,或给以补贴,则等于提高了企业商品的价格。(4)工资。这也是一种杠杆,如要鼓励某些企业或行业得到发展,可适当提高职工工资,反之亦然,因为这样可以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为什么要利用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呢?(1)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就是发挥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传统的看法认为,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就是按照价值定价。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因为马克思认为:价值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且是算不出的。价格是在市场中被决定的,是一个市场行为。商品的价值只有投放到市场上,在市场交换中才能得到确切的衡量。因此,价值规律发挥作用必须通过市场机制,市场价格的长期均衡点预示着价值水平。可见,人们要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就需要开放市场,允许价格波动。(2)市场机制的调节是一种自主调节。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不仅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供给也是不断变化的。靠国家的直接计划机制是不可能使企业跟上需求的变化的。就供给方面来说,由于企业的生产方法、物质技术条件在不断发展,企业生产的商品的成本、价格也将相应地发生变化,这就要求企业自身不断进行调节,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实现经常性的生产调整和避免供求脱节。(3)市场机制的调节是立足于经济利益之上、由经济利益所驱动的,而用行政手段进行的调节,则是立足于国家的强制力的。企业作为商品生产者,它具有从属于经济利益调节和排斥行政强制的本性。不仅集体企业的运行是这样,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运行也是这样。搞商品经济,就要把企业对自身利益的关心同全局利益统一起来。社会主义的经济调节,必须立足于企业关心自身利益的基础之上。企业有了以经济利益为基础的市场意识,对市场机制的反应才会灵敏。(www.daowen.com)

我们这里所说的国家利用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是指国家控制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而不是指自发的市场调节。社会主义的调节机制表现为:国家—市场—企业。国家—市场为第一段,市场—企业为第二段。由于国家能够影响并控制市场参数,因此这里体现了计划调节。国家的宏观管理,就是以市场参数为直接对象,使市场参数服从于国家的经济政策。那么,我们到底应该采取怎样的产业政策?在经济起飞的过程中到底扶持什么样的产业?日本60年代初期的经济起飞,产业重点是重工业、化工业,英美30年代是重点发展汽车业,然后就是建筑业钢铁工业。我们在制定经济政策时,亦应为重点产业的发展开绿灯,要在价格、税收、信贷等各方面为企业提供优惠和照顾。作为国家计划机关,就是要设计好这些市场参数,使这些参数互相配合而不要互相抵消,从而最有效地发挥间接调控的合力。这样,国家虽然没有直接管理企业,企业却能按国家计划目标运行。要实现宏观控制、微观搞活的目的,是要建立如上面所说的这样一种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和调节机制。

总之,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由旧体制向新体制过渡,必须掌握三个环节:一是企业,二是市场,三是宏观控制。现在看来,着重点是市场,而市场机制能否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企业能否搞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