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东西交通对经济的影响

中国东西交通对经济的影响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期中国对东西二方经济往还,兼循海陆二途发展,加惠万邦,历久常新。大抵在宋则对于日本之影响最大,在元则对于西方之影响最大。至于火药之影响,所及于经济、国防及欧洲政治变动者,尤为深切。其自欧洲传入中国者,有耶稣教经籍、建筑、美术等。尔时,自中国与亚洲西部诸国传往至欧洲之货物与文化技艺,较欧洲固有之事物有更高之效用,因此对于欧洲经济进程引起一种剧烈变动。

中国东西交通对经济的影响

本期中国对东西二方经济往还,兼循海陆二途发展,加惠万邦,历久常新。大抵在宋则对于日本之影响最大,在元则对于西方之影响最大。

一、对于日本之影响。唐代以来中国文化输向日本亘数百年未已,至宋时而益盛。据《日本记》云:弥三右卫门曾随东福寺僧圆尔辨圆入宋,习织物而归,于是在博多创博多织。宋宁宗嘉定十六年,加藤四郎左卫门随永平寺僧道元入宋,学陶器制法于天目山,在宋五年,归国乃在濑户经营陶业,“濑户烧”之名遂盛传一时(后伊势松板人五即大夫祥瑞,于永正年间随了庵桂悟入明,学习陶器制法,于武宗正德八年间归国,开窑于肥前之伊万里,其制造较前复有长足进步)。镰仓时代,入宋僧荣西于宁宗庆元二年携茶种归国,初植之于筑前脊振山,继植于京都梅尾山,梅尾山之茶为当时日本第一产茶处,种茶之风始遍全国。元明食物制作输入日本者,为馒头豆腐之制法及糖等。元顺帝至正十年,元人林净因随龙山得见至日本,居于奈良,更名盐濑,始传馒头于日本(《博多记》)。其他经济技艺、文学美术,自中土传播日本境内,不可悉记云。

二、对于西方之影响。中国经济之自东徂西者,如磁针、火药及炮、印刷、珠算算盘纸币等,均随蒙古远征队而传至西欧。其中以火药、磁针、印刷术与提花机等为最重要。火药传入欧洲,大抵由蒙古军西征为之媒介。成吉思汗西征(1219年)略定花剌子模全境,拔波斯都城,阿拉伯与波斯人遂首获火药与炮之知识。后拔都(1235年)与旭烈兀(1256年)两次西征,火药遂更西行而达欧洲。当13世纪中期(1248年)时,英人培根(Roger Bacon)著《工业全书》曾记述火药制法,惟词义失之简略,仿造尚属困难。百年战争(1328—1453年,当元文宗天历元年至明景宗景泰四年)中,1346年克里西(Crecy)之战,英军以炮四尊轰击法军,当时英军之炮引火颇为危险,英王曾令伦敦古堡高龄老人往军前燃炮,足征其制作尚极简单。1453年(明景宗景泰四年),土耳其曾挽大炮以攻君士坦丁,自后炮火之用遍布欧美各国,远极南非、澳洲、极北诸地。16世纪,德国教士施瓦尔次(B.Schwarz)始著书详释火药制法。

磁针与火药之效用,海洋优于大陆,故一传至南欧、大西洋地中海沿岸诸国,海上掠夺商业殖民地事业猛然猖獗。地球各洲地理上之发现,与海洋地层气候之了解,均赖磁针之用而显。至于火药之影响,所及于经济、国防及欧洲政治变动者,尤为深切。当火药输向欧洲时,正欧洲封建制度盛行之际,枪炮代替弓矢,致骑士失业,封建堡垒存在不易,王权统一赖以促成。在欧洲各国之殖民运动方面,因大炮之运用海上征伐,遂益发挥长距离之战斗威力,于是东西印度、南北非洲,受炮火之洗礼,先后建立若干新殖民帝国,而使气息奄奄之欧洲经济面目为之一新。(www.daowen.com)

印刷术于宋、明之际传至欧洲,1423年(明永乐二十一年),有哈尔仑(Harlen)人科士特(Coaster)始仿制木刻雕版,上距593年(隋开皇十三年)中国最早之雕版八百余年;1438年(明英宗正统三年),德意志人古登堡(Gutenberg)始仿制泥活字,1446年(正统十一年),欧洲始有金属活字,即铸铜为活字以印《圣经》,上距宋庆历间迟约四百年。当时欧洲第一次活字印行之私人著书,为1457年(明英宗天顺元年)出版之《曼兹(Mainz)诗集》,说者谓欧洲15、16世纪之宗教革命,则由于《圣经》之自由传播,而文艺复兴亦可视为印刷术之直接贡献,良非虚言。

其在丝织业方面,则有中国之提花机首自中国传至中亚之大马士革,后又传至意大利,更由意大利传入法兰西,后于1801年(清嘉庆六年),法人据此改良发明雅卡特织机(见Knight,Barner and Fluegel,Economic History of Europe)。其自亚洲西部、南部与欧洲大陆传入中国者,亦不乏其事。北宋仁宗时,早稻种自暹罗输入中国(番薯于明中叶时自南洋传入中国),此外有回回历、毛织等。

元代阿拉伯、波斯、中亚细亚诸学者、军人、政治家、商贾、工匠艺术家、历算家,东来者趾踵相接,如大食人也墨迭儿设计建北平都城及宫殿,北马拉丁西域仪象,包括浑天仪、测验周天星曜器、春秋分晷影堂、冬夏至晷影堂、浑天图、昼夜时刻器等(见《元史·天文志》)。其自欧洲传入中国者,有耶稣教经籍、建筑、美术等。据法国人赖木沙(Abel Romusat)所述,当时欧洲王公往亚洲者颇多,彼等将中国文物、技艺介绍于欧洲。尔时,自中国与亚洲西部诸国传往至欧洲之货物与文化技艺,较欧洲固有之事物有更高之效用,因此对于欧洲经济进程引起一种剧烈变动(即商工业革命)。是以赖木沙并云:欧洲中世纪漫天黑云,暗无天日,因蒙古远征乃重睹光明,有如晴空霹雳,将数百年之酣睡懒病,自梦中惊醒。帝国之覆亡,乃上帝自欧洲所取之代价,为后世享受灿烂文明之幸福(参《中西交通史料汇篇》引Memorie Frcneh Academy译文)。赖氏之说,洵信而足征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