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用信仰信念打造团队凝聚力

用信仰信念打造团队凝聚力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是靠信仰和信念。如此说来,企业团队建设也是一种思想,所以也必须解决好信仰问题,以“产生极大的力量”。二是企业团队成员信仰缺失。尤其在单位处于危难状态下,员工们更需要一个负责任、重承诺、靠得住的带头人。对此,毛泽东为企事业单位团队带头人做出了榜样。其实,对于红军长征所具有的信仰和信念的力量,确实令人感动,以至使张学良及其领导的东北军也不得不佩服。同时,复信明确表明态度:红25军完全服从中央红军的领导。

用信仰信念打造团队凝聚力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带领800名工农革命军上了井冈山,到1929年年初下山时队伍已增至3600人。此后,他带领的队伍发展得越来越强大,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1949年,当他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已是一支总兵力达到550万的人民军队的统帅。那么,毛泽东是靠什么凝聚了这样一支坚不可摧的队伍呢?是靠信仰和信念

所谓信仰,即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对某人尤为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所谓信念,即认为对某人或某事可以取信任、有信心或信赖之态度。至于信仰与信念之间的关系,前者体现在人生大本大原的问题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问题上;后者体现在一些比较普通或具体的事情上,比如对日常生活中的看法以及对工作中的想法等。前者层次高而范围小,后者层次低而范围广。

信仰对人生确实非常重要,它能够使人生充满“意义感”,其对人生的意义或价值,可以概括为“它是人生的精神寄托、精神支柱、精神动力、精神向导”。

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革命是一种思想,而思想产生信仰,信仰产生极大的力量!”如此说来,企业团队建设也是一种思想,所以也必须解决好信仰问题,以“产生极大的力量”。

目前,某些企业团队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企业团队凝聚力不足。团队最缺的就是人才,可有的企业有了人才,但未必能组建起理想的团队。尽管公司高层想尽了一切办法,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财力,但往往团队呈现的却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就是捆不到一起,形不成合力。二是企业团队成员信仰缺失。这是困扰企业团队带头人的一个突出问题,表现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责任感、主动性、敬业精神、合作意识明显淡薄,因而不少团队有名无实,致使业绩大打折扣。三是企业团队带头人信仰缺失。团队的组建、业绩的好与坏,主要取决于企业团队带头人。尤其在单位处于危难状态下,员工们更需要一个负责任、重承诺、靠得住的带头人。一个信仰缺失的企业带头人,是不能让下属信赖的,是没有领导力的领导。就像是一名面对敌人进攻的连长大喊“同志们,给我冲啊”,但却没有一个人响应他的号令!

而要成为一名卓越的企业团队带头人,将“同志们,给我冲啊”变为“同志们,跟着我冲啊”,那就必须首先解决信仰问题。对此,毛泽东为企事业单位团队带头人做出了榜样。

毛泽东在《讲堂录》中说:“立一理想,此后一言一动,皆期合此理想。”后来,在组织和改造新民学会的过程中,毛泽东曾总结道,不但“要有一班刻苦励志的‘人’,尤其要有一种为大家共同信守的‘主义’,没有主义,是造不成空气的。我想我们学会,不可徒然做人的聚集、感情的结合,要变为主义的结合才好。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1]这里的主义,就是一种信仰和信念,毛泽东以此去统一新民学会的思想。毛泽东就是从马列主义那里找到了他的信仰,确立了人生的价值观,然后他和一批有着共同价值取向的同路人走到一起,并用他们的价值观去唤醒大众。当大众接受了他们的价值观以后,他们便赢得了民心,聚合了革命力量,推翻了三座大山,最终也就赢得了中国。就是这么个理!

其实,对于红军长征所具有的信仰和信念的力量,确实令人感动,以至使张学良及其领导的东北军也不得不佩服。为什么?因为事实摆在那儿呢,经过长征的红军,到了陕北,装备极差,破衣烂衫,却能够把张学良装备很好的队伍打败。如中央红军在直罗镇一带仅以数连兵力一举全歼东北军109师,外带106师一个团,该师师长牛元峰被迫自杀,仅此役红军就活捉东北军俘虏2000多人。你说能不令人震撼吗?

所以,张学良将军感慨万分地说:“那所谓的二万里长征,几万里长征,(红军士兵)被包围,没有吃的,那么苦哇,可是他(们)还在一块,被打散了,他(们)还回来。当然了,他(们)的领导是共产党啊……那是共产党成功了。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途疲惫,还能击败东北军,是值得深思的。我常对我的部下说,我们都是带兵的,我们问问自己,这万里长征,你们谁能带?谁能把军队带成这个样子?带得什么情况下都跟你走?如果换成我们,还不早就把兵都带没了?”[2]因而,他非常佩服共产党、红军为着理想和信念的坚强意志和战斗精神。

1934年9月,红军打下榜罗镇后,缴获了当地邮局的报纸,从报纸上发现:刘志丹率领的红26军控制了大片的陕北苏区根据地,徐海东率领的红25军已威逼西安城。红25军是从鄂豫皖苏区直接打到陕北的部队(隶属张国焘领导的四方面军)。此前,徐海东与毛泽东从未谋面。毛泽东心想,张国焘分裂红军,那么徐海东还能否服从中央红军的领导呢?当时中央红军已处于人困马乏、粮草枯竭的境地,而红25军武器精良、兵强马壮、给养充足。

于是,毛泽东便派杨至诚给徐海东送了一封信,一方面言明中央红军吃饭穿衣已极度困难,向红25军借1000块大洋;一方面,试探一下徐海东对中央红军的态度。当徐海东接到毛泽东派人送来的信后,便问供给部查国桢部长:“家底有多少?”查答:“7000块。”徐海东将军毫不犹豫地命令:“留2000块,拿出5000块,送中央。”同时,复信明确表明态度:红25军完全服从中央红军的领导。当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接下这5000块大洋和徐海东的信后,被感动得一块儿落泪了。应该承认,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其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我们有一大批像徐海东这样忠于主义、忠于信仰的战将。

1969年党的“九大”召开前夕,当毛泽东看到代表名单中没有徐海东的名字,就问周恩来为什么没有列入徐海东?为此,毛泽东向全体代表讲了一段话:“如果没有徐海东同志当年率领红25军先到达陕北,巩固和发展陕北根据地,就没有我军的立足之地,徐海东同志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所以我提名徐海东同志为九大代表,并为主席团成员。”[3]这是毛泽东亲自提名的,后来周恩来总理派车去接来了徐海东。(www.daowen.com)

对于一个企业单位来说,处在两种情况下是比较危险的:一是企业处于低迷之时,员工思想混乱,队伍不好组织,容易溃散;一是企业处于成功之时,纷纷计较前期创业“战功”,内部容易出现分裂。那么,如何才能防止这两种情况的发生呢?这就需要依靠企业文化的力量,解决理想和信念问题了。因为,理想和信念能使你的企业在胜利时不分裂,失败时不溃散,而且还能够持续地发展繁荣下去。

实际上,在红军初创时期,斗争环境非常艰苦,毛泽东带领的队伍就经受住了这种考验。1928年4月,朱德和毛泽东两支队伍会师,成立红四军,罗荣桓成为31团三营党代表,他在率领三营远征湘南的过程中表现出色,受到毛泽东的赞扬。“那是1928年8月,毛泽东亲率三营下山去湘南接应朱德,一天夜晚突然遇到敌人袭击,部队被冲散,天亮后集合队伍时,发现只丢了一个担架兵。9月下旬,队伍返回井冈山,发现那个担架兵已经先回来了。当时队伍中开小差的相当多,甚至一场战斗后会少一半人,而三营远征湘南,行程数百里,打了十几仗,却没有一个开小差的,创造了巩固部队的新纪录。”[4]从中表明,罗荣桓落实毛泽东对军队的教育是到位的。士兵领会了为谁打仗,就不会“开小差”了。

历史上,刘邦的《大风歌》确为坚守信念的杰作。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在击破英布军以后,回长安时,途经他的故乡沛县,与父老子弟饮酒,席间作《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唱完后,他令青年跟着学唱,还亲自舞蹈起来,情动之处,泪流满面。《大风歌》的第一句,是指秦乱天下要易主。易主后,你怎么去团结人?为此就要“造势”。第二句,是说自己已经得了天下了,天下从此太平了,很多征兵都可以还乡了。这时,一定要防止队伍分裂,要形成精神家园,把大家凝聚在一起。第三句,是说自己虽然已得了天下,但是还是需要一些贤士来守护。如果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把后续的梯队培养起来。刘邦做皇帝的这一心得体会,对于正在带队伍的企业家来说,不无历史启示。即公司经营中也可能会遇到分裂、员工跳槽、员工不思进取等问题。对此,企业团队带头人应经受住考验,客观分析出现的问题,恰当解决,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稳定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局面,走出危机。

须知,一个企事业单位团队有多大能耐,就要看你能带进多少人、带进多少资源。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孙权曾说过:“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所以,要认真研究怎么带队伍,这关系到一个企业单位的能量问题。从历史资料中可见,毛泽东就是一个带队伍的高手,当年延安这么小的一个地方,毛泽东仍能先后创办30多所学校,如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延安马列学院等,有的日后发展为我国赫赫有名的高等学府,如国防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当年毛泽东在延安办那么多学校干什么?就是为了培养人才、壮大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以实现推翻三座大山的历史使命。

应该说,战争不仅仅是统帅之间的较量,也是战争双方全体成员对全体成员之间的较量。毛泽东率领的军队是真正做到了从统帅到士兵的“上下同欲”。粟裕曾回忆说,他当年之所以参加共产党的军队,就是因为共产党军队里没有当官的打骂体罚士兵的旧军队的恶习,他说,现在的人很难理解这一点对当时想从军的年轻人的吸引力有多大!“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在热河省共牺牲党政干部500多名,战士6000多名。”[5]毛泽东率领的革命军队,干部与战士牺牲的比例之高,是其他军队所不能相比的。其因,就是这支军队凝聚了广大官兵,所以从统帅到士兵的整体效能也就高,难以抵御。

如果一个企业没有或解决不好价值取向问题,即便是老企业、名牌企业,早晚也会垮掉的。2009年被央视曝光、被石家庄中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破产的三鹿集团就是一例。实际上,三鹿集团曾经创下过辉煌业绩:三鹿奶粉荣获过“中国名牌产品”、三鹿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产品畅销全国各地。三鹿的核心价值观是明确的:诚信、和谐、创新、责任;三鹿的企业宗旨也是响亮的:为了大众的营养健康而不懈地进取。但三鹿在经营中却背离了它的价值观和宗旨。即为了提升奶粉的蛋白含量,三鹿奶粉中加入了三聚氰胺(有毒的化学物质),顾客不是“上帝”,顾客是“上当”了。“其中有29万名婴幼儿被检出患有三聚氰胺结石,数万名婴幼儿实施了取石手术。三鹿集团为此支付了9亿多元的医疗费和赔偿费,也因此起事件,这个总资产为15亿元、2007年销售收入达100亿元的全国著名乳制品巨无霸轰然倒下。”[6]

“苗从蒂发,藕由莲生。”三鹿奶粉事件确实有国家对食品安全监督方面的责任,但也必须看到,三鹿的经营者只看到眼前的利润,忽视了产品的健康性和质量保障,更没有将共同的信仰、共同的价值观融入员工当中,因而企业自然无法长期生存与发展,最后只能“恶因结恶果”了。

所以,一个企业团队欲持续发展下去,必须用信仰和信念聚合员工的思想。只有如此,在公司战略发生变化或陷入困境时,公司员工就不会出现分裂倾向,而是团结协作、荣辱与共,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为同一个发展目标而努力!

抗战初期,毛泽东号召八路军官兵到敌后开展游击战,以发展队伍,建立根据地。当时到敌后去什么也没有,有人就向毛泽东要钱要物。毛泽东说,我这里也是什么都没有。当年姜子牙下山的时候,师父元始天尊给了他三件法宝:杏黄旗、打神鞭和方天印,结果姜子牙就利用这三大法宝镇压住了一切妖魔鬼怪。现在你们到敌后去,钱、物资都没有,但是我也给你三大法宝:第一,给你“杏黄旗”,你把共产党领导抗战的旗帜高高举起来。第二,我给你“打神鞭”,你把所有拥护抗战的人拧成一股绳,搞抗日统一战线。第三,给你“方天印”,延安给你统治军队的权力。[7]结果,八路军官兵依靠这“三大法宝”,敌后抗日根据地逐步建立起来了,共产党领导的军事力量随之发展壮大起来。

对于前进过程中遭遇的挫折,面对部下们的一时不理解,作为企业带头人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如此,才能形成整个团队的精神支柱。如果你所在的公司发生危机,身为企业带头人的你一定要扛得住,给予部下与你一道走出困境的信心,否则整个队伍就会垮掉。须知,前进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有时候后退需要有更大的勇气,倘若没有这种“气度”,是成就不了一番事业的。对此,毛泽东在人生路上遭遇困境时,树立了“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信念,从而克服和战胜了一桩桩困难和险阻。

事实表明: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基业长青,那么就必须将企业文化与员工的精神信仰胶合起来。共同的信仰、共同的价值观把企业上下聚合在一起,在创业的风雨之中,风吹不动,浪打不摇,形成坚不可摧的团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