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区域软环境建设与行政管理效能提升的策略优化

区域软环境建设与行政管理效能提升的策略优化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十七大报告中要求行政机关“要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正如十七大报告所要求的“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建设,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是当今民主政治社会的主流。

区域软环境建设与行政管理效能提升的策略优化

1.从理念层面必须强化四种观念

(1)抓住一个核心。即变“官本位”为“民本位”,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十七大报告中要求行政机关“要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作为行政效能建设的主体——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公仆”意识和“群众”观念,变“官本位”为“民本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是人民的公仆,而不是人民的主人,更不能是人民的老爷。因此,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应当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力尽所能、想方设法解决群众的急难困苦。只有树立公仆意识、群众观念,尽心尽力为人民群众多办事、办好事,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任,树立人民政府的良好形象,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围绕一个轴心。即变“无限政府”为“有限政府”,做到简政放权,减少干预。正如十七大报告所要求的“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建设,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行政效能建设要坚持办事效率和办事程序统一的原则,在行政效能建设中强调提高效率,主要是为解决一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办事拖拉、遇事扯皮等效率低下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政府机关要加强宏观调控,“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的问题”,变“无限政府”为“有限政府”。

(3)突出一个中心。即变“管理型”为“服务型”,做到转变作风,优化服务。“群众利益无小事”,作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时刻要有“服务”意识,心里要有老百姓,转变作风、优化服务,做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变“管理型”为“服务型”。

(4)紧扣一个重心。即变“允许型”为“禁止型”,做到依法行政,规范执法。没有完备的法制保障,就没有成熟的市场经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是当今民主政治社会的主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法律制度不断完善,法制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的市场体制还不完善,尤其是市场经济的诚信机制和依法管理的有效机制还未完全建立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秩序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在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中依然存在法制观念淡薄,不依法行政、不依法办事的现象。这不仅影响政府的效能,而且影响政府的形象。只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结合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逐步形成良好的市场经济法律秩序,才能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为此,要严格做到依法行政、规范管理,变“允许型”为“禁止型”。

2.从目标层面打造四种环境

(1)打造同舟共济的和畅环境。要践行团结之道。团结出生产力,机关干部要有容人容事、相互体谅的雅量,有闻过则喜、坦诚相见的气度。要体现良性互动,领导层面要奋发有为,以身作则;机关干部层面要朝气蓬勃,独当一面;村级基层组织要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健全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共产党员要讲党性识大体,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真正成为各项工作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要形成比赛氛围。所有组织、单位和全体干部要比业务、比服务、比勤奋、比奉献、比效率,创造无穷的力量,推进事业的发展。

(2)打造创新创业的开拓环境。一是要弘扬创业精神,增强机关的吸引力、亲和力、向心力,营造筑巢引凤、引人入胜的创业氛围。二是要创新工作方法,在创新思维中求转变,在创新方法中求突破。三是要创新工作制度,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政务环境、规范管理,整合机关管理资源,优化机关管理要素,规范机关管理行为,改革机关运作方式,使机关思想教育、行为规范、办事效率、队伍建设整体提升。四是要推行干部考核监督的动力和激励机制、不作为告诫制度和首问责任制度等,以制度建设来提升整体效能。(www.daowen.com)

(3)打造真抓实干的干事环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不以会议贯彻会议、文件落实文件,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多做调查研究,多了解实情实况,做到进千家门、知千家情、解千家难、暖千家心。调查也要用与时俱进的观点取舍才能符合实际;要用比较的观点取舍,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要讲真话、用真心、摸真情,不能欺上瞒下、作风浮夸、脱离实际;要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切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大兴苦干实干之风,注重实干、实效。

(4)打造知难而进的奋进环境。机关干部做基层工作困难多、情况复杂。面对困难,必须自身过硬,干净干事、公道正派是战胜困难的前提和先决条件,要不断检点自己、反思自己。面对困难,必须百折不挠,要坚定信心,以持久的努力和坚强的毅力不断克服困难、战胜挫折。面对困难,必须要迎难而上,不怕矛盾和困难,无私无畏,排除万难,不断奋进。

3.在措施层面做到三个坚持

(1)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为区域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创设体制机制性条件。一是要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努力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审批体制,深化行政服务中心的建设工作,培育和规范社会中介组织;二是要积极推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疏通干部进出渠道,激发干部活力;三是要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减少因部门利益差异而带来的效能阻力。

(2)坚持制度推动,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高效平台。行政效能建设需要依靠有关制度作保障,才能体现其公平性、持久性、规范性和科学性。一是要完善行政决策制度,实现科学化。决策的绩效是最大的绩效,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要完善决策程序,实行决策前的论证制、决策中的票决制、决策后的责任制。凡是政府的决策都要符合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以避免决策的随意和不科学。二是要完善机关办事制度,实现公开化。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政务透明度,保证一切行政行为都在阳光下操作。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步伐,探索推行网上申报、网上注册登记、网上审批、网上招投标等办公方式,以科学合理的办事流程、现代化的工具和手段限制公职人员的自由裁量权,保证行政决定的公正性和合理性。三是要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实现规范化。行政机关要科学配置管理资源,优化机关管理要素,合理划分各个岗位和各个环节的事权,做到职责明确、关系理顺、制约有效,提高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和整体效益。

(3)坚持全面促动,激发服务主体活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内在动力。一是要加强教育引导,畅通信息渠道,体现预警性。通过经常性的教育引导,强化广大机关干部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廉洁意识和效能意识;继续深化行风评议工作,办好“行风热线”,多渠道收集、整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畅通群众投诉渠道,加强市发展环境监察中心建设,建立健全各部门的投诉机制,形成上下联动。二是要形成监督合力,加大追究力度,体现惩戒性。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财政、物价、审计、监察等专门监督以及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公众监督等各种监督的作用,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纪检监察机关要突出重点部门、重点项目和重点对象,实施纪律检查和效能监察,哪里不落实就跟踪到哪里,哪里难推动就督查到哪里,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制订出台和严格执行有关损害和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责任追究办法。各部门也要加强对“神经末梢”的监督管理,认真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切实解决“肠梗阻”现象。三是要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提高福利待遇,体现激励性。要明确牵头部门,抓紧调研测算,尽快实现工资外收入分配统一,提高公务员福利待遇,建立并逐渐增加公务员廉洁从政的收入预期和不廉腐败行为的成本预期,使他们更加珍惜自己的岗位,不愿以身试法。要建立绩效综合考评机制,通过量化工作任务、工作指标、工作责任,每年通过民主测评和组织考核的办法,对机关部门(单位)进行年度综合考评,考评结果与各部门年终奖金发放和主要领导的奖惩直接挂钩,奖优罚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