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加强校园软环境建设,提升教育管理

加强校园软环境建设,提升教育管理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名校的优秀之处还在于对校园学术氛围和良好育人环境的营造和维护。国际合作办学不论是全日制的普通高等教育,还是通过远程开放教育实施的非全日制或非学历教育,都是引进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教学内容抑或课程体系,为提高我国非义务教育的教学水平,为国家的文化、经济发展服务。对于通过远程教育手段进行讲授的非全日制学习体系,双语教师的任务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加强校园软环境建设,提升教育管理

加强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不应只停留在课程体系、教材、教法、管理制度等学校硬件框架方面的学习、消化和吸收。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名校的优秀之处还在于对校园学术氛围和良好育人环境的营造和维护。几十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使我们的学校懂得了使用高薪、奖学金、科研启动资金等优厚的物质条件来吸引优秀人才,却忽视了学术氛围和校园人文环境对顶尖人才的吸引也是必不可少的。美国哈佛、耶鲁以及英国剑桥、牛津等执世界牛耳的高等学府,通过自由、勤勉、创新、严谨、诚实等学术精神和厚重的校园文化等优良的校园软环境吸引最优秀人才,吸引最优秀学生。这是发达国家研究型大学国际化的特点,也是能够吸引世界优秀学者、留学生到校学习和研究的不二法门。

下面阐述国际合作办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办学理论研究。

(一)师资队伍建设

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对师资队伍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这是由国际合作办学的性质决定的。国际合作办学不论是全日制的普通高等教育,还是通过远程开放教育实施的非全日制或非学历教育,都是引进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教学内容抑或课程体系,为提高我国非义务教育的教学水平,为国家的文化、经济发展服务。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遇到语言沟通的问题,即在课程进程中要使用大量外国语言来进行教学活动。由于教学计划和教材都借鉴了国外的原版资料和媒体,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存在着很大的语言障碍,需要教学人员将这些原版教材消化吸收,运用通俗易懂的母语和外语讲授给学生。之所以是双语,是因为全过程外语讲授既不现实也无意义,而全母语讲授又失去了国际合作办学的本意。

双语课程讲授既要求教师要有很强的专业学术素养,又要求其有很高的外语沟通交流水平。这不是简单地外语教师和专业教师的叠加,而是要求教师熟练运用母语和外语讲授专业知识,并在两种语言之间自由和熟练地切换。而这恰恰是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所急需的。

对于通过远程教育手段进行讲授的非全日制学习体系,双语教师的任务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一方面,接受远程教育进行学习的学习者的学习时间是非完整的、零碎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习者的知识习得效果;另一方面,由于接受远程教育的学习者的学习水平相对全日制学习者较低,对导学教师的依赖性更大,导致了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值更高。

如何培养和锻炼出一支过硬的适应国际合作办学的双语师资队伍,是摆在准备开拓国际合作办学模式的我国高校面前的一件大事,甚至是最大挑战。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对外语语言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和素养的培训或集训,使其在短时间内掌握一门或几门专业课程,完成一门或数门专业课程的讲授。另一种是对专业教师进行外语集训和提高,使其短时间内具备运用外语或双语讲授专业课的能力。这两种手段都有自身的优势和缺点:外语教师语言水平较高,能够比较地道地运用外语来描述和表达课程内容;专业教师对专业知识和重点的把握相对熟悉,更能较准确地把握本专业和课程的核心。双方各自的优点又是对方的短板,因此在实施双语教师培训的时候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和困难。

(二)教学资源建设

国际合作办学的主旨就是大力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使我国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使我国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得到大幅度提升。国外教育资源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从广义上说,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包括: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实践体系,以教材、教辅和多媒体辅助手段和内容为代表的学习资源等;从狭义上讲,来自国外的教育教学资源就是指国外目标专业学科课程的教材、教辅和多媒体学习资源。

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对教材的选择面临两种不同的意见:一是坚持拿来主义,直接引进原版教材为我所用;二是坚持选择经典原版教材的中译本。如何选择成为教育管理者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坚持选择原版教材的优势在于:对国际相关学术领域最新研究和教学成果能够实现最直接、最迅速和最接近原意的把握,同时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强调启发式教育和案例教学,这恰恰是国内教学机构所应加强的。通过对外文原版教材的引进和讲授,可以极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意识,进而提高学习效果。应当承认,外文原版教材对学生的外语水平要求极高,同时也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理解和把握有着很高的要求,很容易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并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国际合作办学理论建设

国际合作办学的理论研究是随着十几年以来合作办学实践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虽然国际合作办学理论研究也如同教育学研究的其他分支一样,借鉴了西方国家的研究成果,一些学校和地区甚至尝试性地引进了西方的某一教育流派改革的教育实践。但不少研究者形成了这样的共识:“中国特定的文化传统、特殊的国情、富有自身特点的教育管理体制,都决定了西方的教育学无法切实解决中国的问题,只有借鉴人类一切有益的研究成果,扎根本国的教育土壤,紧紧跟踪中国教育特殊的研究领域,才能使教育学理论真正为教育实践改革与发展服务……”(www.daowen.com)

1.国际合作办学意义研究

国际合作办学的目的是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与国际接轨,提高我国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水平,主要观点有:国际合作办学是我国教育走向国际化尤其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桥梁,是我国教育的重要补充形式;是不出国就可以留学的途径;可以培养我国教育经费的不足;可以满足大批高考生的求学愿望等。

我国对于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探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这体现在2000年以来国内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项目数量大幅上升,培养了一批合格的跨国专业人才,这些人才正在为我国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此外,国际合作办学也可以向其他国家地区输出中华灿烂的文化和近几十年经济建设的巨大成果,既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外汇收入,也可以扩大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不可否认,我国国际合作办学理论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十几年的时间无法将其形成系统化的理论框架。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仍停留在国际合作办学的意义、模式和存在问题等实践层面,其他一些问题,诸如国际合作项目的法律问题、文化价值观问题等仍少有涉猎,这些都是今后需要深入加以探讨的。

2.国际合作办学模式研究

目前,国际合作办学模式研究集中在办学模式、出资模式和合作模式的研究。办学模式有多种划分方法:按照培养方式分成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教育;按照学历性质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培养方式又分为国内培养一贯制和国内国外混合培养等。目前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大多数为学历教育,这主要考虑了国内教育市场对国外学历的渴望和需求。学历教育的合作办学对于出国留学资金不甚充裕的学生和家庭有很大的吸引力。此外,从培养方式上来考量,国内的合作办学项目一般采取国内国外混合的模式,这是因为大多数国外合作方希望中国学生能够到外方院校亲身感受真正的国外学习氛围,对方学校也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培养状态,给学生以更加客观公正的评价。当然,学生到境外学校学习还可以给接收国带来可观的财政收入。

国际合作办学模式按照出资模式又可以分成外方以课程体系、专业设置、教学资源等无形知识产权出资,我方以校舍、教学设备、办学资金等有形资产出资的模式,以及外方以资金等金融资产和无形知识产权出资,我方以校舍、教学设施等不动产出资的模式等。

应当注意到的是,双方不同的出资模式界定出资双方或多方的责、权、利提出了一个严肃课题,特别是当合作办学项目终止或退出时,双方的财产清算极易产生纠纷。

3.国际合作办学可持续发展研究

国际合作办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也是这一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国际合作办学这一事业的未来。对于这个问题的研讨和探索,将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的前瞻和实践的指导。应当注意的是,作为国家国际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管理部门,国家教育部的方针、政策和重要讲话也是国际合作办学问题研究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基础。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张秀琴在解释国际合作办学评估工作时曾指出,要处理好国际合作办学发展中的三种关系,即处理好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与满足社会多样化教育需求的关系;处理好加快合作办学发展与谋划好办学布局以及调整合作办学规模、结构的关系;处理好合作办学与国家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关系。处理好这三个关系,将对我国合作办学发展乃至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重大和深远的作用。

对于国际合作办学的性质,我们需要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来考量。张秀琴指出:要坚持把国际合作办学作为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战略措施,纳入国家、地方和学校整体发展规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