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当归药用植物资源的现状与保护措施

当归药用植物资源的现状与保护措施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伞形科当归属植物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约90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从上述诸多本草记载可以看出,当归是我国较早栽培的药用植物之一,历朝历代均以甘肃产当归为佳品,这也与现在当归的主产地分布类似。由于栽培历史悠久导致当归野生资源逐渐萎缩,张尚智等人文献研究表明(表2),野生当归种质资源目前在中国的分布十分稀少,仅限于甘肃、四川、西藏、陕西、云南等地部分高寒地区和人迹罕至的高山丛林中。

当归药用植物资源的现状与保护措施

伞形科(Umbelliferae)当归属(Angelica L.)植物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约90种,主要分布于亚洲。我国有45种,分布于全国各省,主产于东北和西南地区,其中我国特有的为32种2变种,已收入《中国药典》(2010)的重要当归属药用植物有当归A.sinensis(Oliv.)Diels.、独活A.pubescens Maxim.f.biserrata Shan et Yuan.、白芷A.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Hook.等。

甘肃栽培的当归为伞形科(Umbeliferae)当归属(Angelica)植物A.sinensis(Oliv.)Diels,药用历史悠久,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谓之“当归味温,主呃逆上气”,被列为上品,为中医临床常用中药之一。《名医别录》载:“当归生陇西山谷”。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载:“生陇西川谷,二月、八月采根阴干。”又谓:“今陇西四阳黑水当归,多肉少枝,气香,名马尾当归,稍难得。西川北部当归,多根枝而细。历阳所出,色白而气味薄,不相似,呼为草当归,阙少时乃用之。”其所指的生长地就是当今甘肃陇西等地。唐《新修本草》载:“当归苗有二种,于内一种似大叶芎劳,一种似细叶芎蒡。今出当州、宕州、翼州、松州,宕州最胜,细叶者名蚕头当归,大叶者名马尾当归,今用多是马尾当归,蚕头者不如,此不复用。”其中宕州治所在今甘肃岷县南(宋代曾将宕州并于岷州)。宋《本草图经》载:“当归生陇西川谷,今川蜀、陕西诸郡及江宁府、滁州皆有之,以蜀中者为胜。”另外,明《本草纲目》载:“今陕、蜀、秦州、汶州诸处,人多载莳为贷。以秦归头圆、尾多色紫、气香肥润者名马当归,最胜他处。”

从上述诸多本草记载可以看出,当归是我国较早栽培的药用植物之一,历朝历代均以甘肃产当归为佳品,这也与现在当归的主产地分布类似。《中国植物志》中就提到:“当归主产甘肃东南部,以岷县产量多、质量好,其次为云南、四川、陕西、湖北等省,均为栽培,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巫山。”

1.野生当归种质资源概况

(1)野生当归资源分布研究

闫忠红通过研究史料发现宋代以前当归药材来源于野生资源,北宋时开始栽培当归,距今已有1700多年。当归从古至今的基原植物曾被多种植物所充当,涉及2科8属的13种植物,包括伞形科的当归属(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大独活(注:朝鲜当归Angelica gigas Nakai)、重齿毛当归Angelica pubeseens Maxim f.biserrata Shan et Yuan、东当归Angelica acutilobum Sieb et Zucc)、前胡属(紫花前胡Pencedaum decursivum(Miq.)Maxim.)、鸭儿芹属(鸭儿芹Cryptotaenia japonica Hassk.)、欧当归属(欧当归Levistiecum officinale Koch)、藁本属(藁本Ligustieum acutilobum Sieb et Zucc、野当归Ligustieum glauleseens)、变豆菜属(山芹菜Sanieula chinensis Bunge)、山芹属(隔山香Osterieum citriodorum(Hanee)Shan etYuan)、五加科的楤木属(食用土当归Aralia cordata Thunb、东北土当归Aralia continenialis Kitag)等植物。根据研究统计,国内曾以“当归”、“土当归”、“野当归”之名作当归正品使用的“同名异物”品近40种,其中与当归同科属(伞形科)的有石防风、隔山香、白云花等20多种,与当归不同科属的有菊三七、羊蹄、驴蹄草等10余种。而现今中国民间也经常出现以欧当归(Levisticum officinale Koch)、东当归(Angelica acutiloba(Sieb.et Zucc.)Kitagawa)、朝鲜当归(A.gigas Nakai)和阿坝当归(A.apaensis R.H.Shan&C.Q.Yuan)代替当归入药的情况。而青海当归(A.nitida)、金山当归(A.valida)、大叶当归(A.megaphylla)等因具有类似当归的疗效,在民间也常被作为当归的代用品使用,因此当归种质混杂现象非常严重。

由于栽培历史悠久导致当归野生资源逐渐萎缩,张尚智等人文献研究表明(表2),野生当归种质资源目前在中国的分布十分稀少,仅限于甘肃、四川、西藏、陕西、云南等地部分高寒地区和人迹罕至的高山丛林中。

鉴于当归野生种质资源的稀少而珍贵,近年来许多学者采用实地调查、文献资料、市场调查、标本查阅、民间走访、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研究国内野生当归资源的分布,主要成果如表3。

笔者带领的研究团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甘肃道地药材当归的资源利用、保护与品质评价工作,研究过程中发现在当归四大主产区之一的岷县,当地群众反映目前该地区种植的当归为杂交品种,部分农民通过采集野生当归种子育苗、移栽,以避免当归种质退化。虽然团队成员也在甘肃岷县、漳县、宕昌、迭部等地发现野生当归并采到部分标本(样本信息见表4),但以上说法还需要在当归野生居群和栽培居群亲缘关系研究中得到验证,目前团队成员正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相关研究。

表2 野生当归在中国国内的分布状况

表3 近年来国内野生当归资源分布的主要研究成果

表4 野生当归样本信息表

(2)野生当归相关实验的文献研究

文献检索结果表明,近年来,以野生当归为实验材料的研究,主题涉及形态、结构、生理、有效成分、药理等方面,见表5。

2.栽培当归种质资源概况

目前,国内当归药材商品均为栽培品,主产于甘肃岷县、宕昌、渭源、漳县、武都、文县、卓尼、临潭等地的,称为“秦归”、“西归”或“岷归”;主产于云南维西、德钦、中甸、兰坪等地的称为“云归”;主产于四川南坪、平武、宝兴等地的称为“川归”;此外,陕西陇县、平利县,湖北恩施等地亦有一定规模的栽培种植。上述产区中,甘肃岷县(古秦州)、宕昌等地,早在明朝时期当归就已成为当地广泛栽培的经济作物,栽培历史悠久,并已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栽培技术,所产当归药材个大紧实、香味浓郁、质量优良,年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当归商品生产基地。(www.daowen.com)

(1)甘肃省的当归资源分布

甘肃为当归的道地产区,现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其产量占全国的95%。甘肃省栽植当归主要分布于定西市、天水市、陇南市、临夏回族自治州以及甘南藏族自治州。以岷县、宕昌、漳县及渭源南部半山区分布最多,西靠青藏高原东麓,东接西秦岭,南岷山,北黄土高原海拔高度2200~2400m,年降水量570~650mm,年平均气温4.5℃~5.7℃,7~8月平均气温15℃~16℃,≥0℃积温2460℃左右,3~5月降水关键期降水量在110mm以上,成药生长期降水量达450mm以上。该区气候冷凉阴湿,夏季凉爽,土壤为黑土类或褐土类,土壤肥沃,质地疏松,有当归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产量高,品质佳,为当归的主要产区,其中尤以岷县出产的当归骨质重、气香浓、油性足、质量好,习称“岷归”,主要产于甘肃的岷县、宕昌、漳县、渭源等地。此外,卓尼、临潭、礼县、陇西、舟曲、陇南、文县等地农户历来也有种植传统,近年随着当归价走高,种植面积也逐渐增大。在甘肃,相同种质的当归种植区域不同,药材性状也有所区别。当归属高山植物,生长环境独特,适宜种植于阴坡,要求凉爽湿润气候,喜肥、怕涝、怕高温。在岷县的梅川、西寨、清水、十里、中寨等乡镇,海拔高度普遍在2200~2400m之间,其阴雨日多、雨量充沛、光照较少。高寒湿阴的洮岷山区更具当归生长和有效成分积累的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该地区出产的当归个头普遍较大,主根发达,须根少且粗,质地柔韧,断面黄白色,香气浓郁。而岷县的麻子川、禾驮、秦许等乡镇与岷县上述乡镇相比,质量稍逊。和政、康乐、临夏、西和、武山属于因近年当归价高新发展的产区,种植规模也较大,质量较好,通常侧根较多较细,有些容易断裂,断面多为黄白色或淡黄棕色,香气浓郁。此外,地膜技术栽培的当归有“莲花头”现象,俗称“莲花归”。目前尚未有数据表明“莲花归”的质量好或差。

表5 国内野生当归的相关研究

(2)云南省的当归资源分布

云南省栽植当归主要分布于云南省东北部的昭通市、曲靖市,西北部的迪庆藏族自治州、丽江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保山市以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910年,云南鹤庆、剑川从甘肃引种成功,于是开始大量种植。云南产区生态条件适宜当归种植,其中鹤庆马厂是云南当归的道地产区,栽培历史悠久、产品质量上乘,商品头大、质坚、味浓、油性足,被称为“马厂当归”,深受东南亚市场青睐,种植面积不大,约1000亩。它被认为是云南当归质量最好的产地,所产的当归个体大,香气浓郁,质地柔韧,断面黄白色,质好价高。维西、德钦、香格里拉、兰坪、鹤庆是云归的老产区,曲靖及昭通地区则是近年由于当归价高以及当地政府大力扶持新发展的产区,其种苗来自于丽江和岷县,曲靖的沾益县是目前云南省当归种植面积最大的一个县,其中播乐乡2007年当归种植面积8230亩,2008年在15 000亩左右。周边的炎方乡、白水镇、菱角乡等的种植面积也较大。2008年沾益县当归面积达25 000亩左右。该地区所处海拔较低,一般在2100~2300m之间,又因为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光照较多,温度较高,土壤普遍为红壤土。一般1月份开始播种,5月份移栽,同年12月份采收,种植时间较短,所产当归一般主根较小,须根多且细,但香气特别浓郁,有效成分阿魏酸含量可达0.425%。

(3)四川省的当归资源分布

四川省栽植当归主要分布于川北一带的广元市、绵阳市、德阳市、阿坝藏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以及雅安市北部地区。四川的九寨沟、平武、松潘北川由于与甘肃南部当归产区接壤,销售便利,并且当地政府对种植药材有补贴,以至有较大规模的种植,种苗主要购自甘肃岷县。宝兴和甘孜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从甘肃岷县引种,现少量种植,多为自己留种,自产自销。阿坝州的茂县、小金、理县及青川、江油地区有一定的种植规模,但在“五一二”地震中面积损失较大。

(4)湖北省的当归资源分布

当归为高山植物,海拔低的地区栽培不易越夏,因而湖北省适合当归的种植地方较少。湖北省栽植当归主要分布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神农架林区以及十堰市东部地区。该区域地处高山地区,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比较适合当归种植,主要集中在恩施、利川、建始等地,海拔一般在1500~1800m之间,较国内其他当归种植区域海拔低,种植面积也较小,其中湖北省恩施州红土乡石灰窑村所产当归,在20世纪中叶尚有一定出口规模,并于1956年12月,由中国药材公司湖北省公司正式定名为“窑归”。1963年,受计划经济影响退出市场,当归生产停滞了数十年,至今全乡当归种植面积仅百余公顷,没有商品规模。现零星分布于恩施、巴东、神农架林区、建始、咸丰、鹤峰、利川、竹溪等地。

(5)其他省份的当归资源分布

除上述产区外,陕西省也是较早种植当归的地区,但在20世纪90年代因早期抽薹率高,现少有种植,仅有平利、太白留坝等县少量种植,但不成规模;青海省近几年开始种植当归,但其种源主要来自甘肃省,分布于西宁东部和附近湟中、民和、乐都、化隆等地,由于销售渠道不畅通,再加上产量少,品质又无优势,农户积极性逐年减少,种植面积萎缩,主要通过甘肃药商销售,现分布于互助县、大通县、班玛县、达日县、久治县、平安县及同仁县;贵州省近年来也开始发展当归生产,现主要分布于雷山县和遵义县,习水、威宁、黄平等地亦有分布。

3.当归药材资源种类及分布

当归是传统常用中药,药用历史已有千年,具有活血化瘀、养血调经、镇静、镇痛等功效,为临床常用药,素有“十方九归”之称。当归属多种植物民间常做药用,包括常用中药当归、白芷和独活等,另外,有些种类可以食用和作饲料。在我国及东亚其他国家,“当归”的来源并不统一,有一些植物也以“当归”为名作为药材或食品使用。目前,当归主流药材以药典正品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为主,日本的药用当归实际上是东当归A.acutiloba(Sieb.et Zucc.)Kitag.,朝鲜当归A.gigas Nakai和阿坝当归(法落海)A.apaensis R.H.Shan&C.Q.Yuan在民间也作为当归用。当归药材原植物种类见表6,当归药材资源全国分布情况见表7。

表6 当归药材原植物种类

表7 当归药材资源种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