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边际效益递减与社会共识:探究剥夺与满足命题

边际效益递减与社会共识:探究剥夺与满足命题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社会学中这种边际递减被叫作“剥夺与满足命题”。我们通过“量”的比重侵占从而达到“共识”的目的,这种共识的基础条件就是“概率”,也就是一旦一件事情达到了某种量的积累就形成了一种统一的认识。但这种“概率”是不可靠的,它误解了人对于空间的多元化以及本质上的认识。他们通过“概率”的角度制造了虚幻的“风格主义”,又把这个风格定义为某种特定领域的风向标。

边际效益递减与社会共识:探究剥夺与满足命题

经济学中的边际递减理论指出:“边际效应递减有时也称为边际贡献递减,是指消费者在逐次增加一个单位消费品的时候,带来的单位效用是逐渐递减的(虽然带来的总效用仍然是增加的)。我们向往某事物时,情绪投入越多,第一次接触到此事物时情感体验也越为强烈,但是,第二次接触时,会淡一些,第三次,会更淡……以此发展,我们接触该事物的次数越多,我们的情感体验也越为淡漠,一步步趋向乏味。”在社会学中这种边际递减被叫作“剥夺与满足命题”。我们通过“量”的比重侵占从而达到“共识”的目的,这种共识的基础条件就是“概率”,也就是一旦一件事情达到了某种量的积累就形成了一种统一的认识。但这种“概率”是不可靠的,它误解了人对于空间的多元化以及本质上的认识。他们通过“概率”的角度制造了虚幻的“风格主义”,又把这个风格定义为某种特定领域的风向标。在这里,“风格”被孤立地放在了“时间”之外,同时也放在了“人”之外,风格被强加给空间,并由“单一个体”的人来制定出它该出现的时间以及它该出现的位置这些虚幻的“痕迹”。这种虚幻的痕迹标志着人们对于真正意义上关于文化以及审美的消费趋于日常,伴随而至的就是我们递减的审美以及文化识别的高度。我们享受于极好满足的欲望之下,不停追求我们对于世俗化审美量的积累。而这样,很快,我们的欲望就要趋于饱和,这种太容易的满足慢慢也演变成了一次次的厌倦。这种集体性厌倦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与文化识别不对等的扩张,导致了今天文化上的浮夸和虚空。一切传统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一次次快速且没有根基的洗礼。这种变化带给我们的一方面是我们传统的空间、社区、生活方式已经消失殆尽,另一方面,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对于西方现代派空间的简单的重复和模仿。现代主义的快速进程,让我们没有借鉴欧洲的意识形态的思考,而全然模仿美国那种风格化的形式,而这种没有骨头的形态化的“方盒子”是没有灵魂的。(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