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会计工作组织形式及其效率问题

会计工作组织形式及其效率问题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会计工作必须首先服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要与之保持口径一致,同时又要与各单位的计划、统计工作之间保持协调关系。又称“一级核算”,是指将企业所有会计工作都集中在会计部门进行核算的一种会计工作组织形式。但如果企业职能部门机构庞大,生产复杂,则会计部门工作量就会增加,反而会降低工作效率。

会计工作组织形式及其效率问题

(一)会计工作组织的意义

1.会计工作组织的概念

会计工作组织是指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人员的配备、会计法规的制定与执行和会计档案的保管。科学地组织会计工作对于完成会计职能,实现会计的目标,发挥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会计工作组织的意义

会计是一项复杂的、细致的综合性经济管理活动,科学的组织会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会计反映的是再生产过程中各个阶段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具体又可表现为循环往复的资金运动。会计工作要把这些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从凭证到账薄再到报表,连续的进行收集、记录、分类、汇总和分析等。这不但涉及复杂的计算,而且包括一系列的程序和手续,各个程序之间、各种手续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造成整个核算结果错误。如果没有一套工作制度和程序,就不能科学的组织会计工作,更谈不上工作效率了。

(2)有利于协调与其他经济管理工作的关系。会计工作不但与宏观经济如国家财政、税收金融等密切相关,而且与各单位内部的计划、统计等工作密切相关。会计工作一方面能够促进其他经济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也需要其他管理工作的配合。会计工作必须首先服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要与之保持口径一致,同时又要与各单位的计划、统计工作之间保持协调关系。

(3)有利于加强经济责任制。经济责任制是各经营单位实行内部控制和管理的重要手段,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在贯彻经济责任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实行内部经济控制离不开会计。科学的组织会计工作可以促进会计单位内部有效利用资金,提高管理水平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二)会计工作组织的要求

1.必须按照国家对会计工作的统一要求来组织会计工作

会计工作组织受到各种法规、制度的制约,比如,《会计法》《总会计师条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专业职务试行条例》《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等。

2.根据各企事业单位自身生产经营管理的特点来组织会计工作(www.daowen.com)

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确定本企业的会计制度,对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配备作出切合实际的安排。

3.在保证会计工作质量的前提下,讲求工作效率,节约工作时间和费用

会计工作组织必须以法律为准绳,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还要考虑人财物的合理使用,准确高效完成工作任务。

(三)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

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是指在单位内部组织开展会计工作的具体方式。

1.集中核算

它是指在厂部一级设置专门的会计机构,集中审核整个企业的主要会计工作。又称“一级核算”,是指将企业所有会计工作都集中在会计部门进行核算的一种会计工作组织形式。采用集中核算时,企业的主要会计工作都集中在财会部门,各车间及其他职能部门一般不进行单独核算,只对其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原始记录,并定期将所填制的原始凭证和原始凭证汇总表送交财会部门。财会部门集中办理全部或大部分账户的明细分类核算,以及所有总分类核算和会计报表的编制。

集中核算便于减少核算的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但如果企业职能部门机构庞大,生产复杂,则会计部门工作量就会增加,反而会降低工作效率。

2.非集中核算

非集中核算也称分散核算,是指由各部门和车间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自行设置并登记账簿,进行比较全面的核算。各部门和车间单独计算盈亏,编制内部会计报表,并定期报送给企业会计部门。分散核算组织形式可以使各部门和车间利用核算资料经常领导和检查工作,但采用这种组织形式,不便于会计凭证的整理,会计人员的合理分工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核算工作量较大,核算成本较高。

集中核算与非集中核算是相对的。在一个单位内部,对各个业务部门可以根据管理上的要求,分别采用集中核算或非集中核算形式,集中核算或非集中核算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也不一定完全相同。但是,无论采取哪一种组织形式,各单位对外的货币资金收付和债权债务结算等,都应由会计部门集中办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