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抓住核心问题,提升效率、解决难题

抓住核心问题,提升效率、解决难题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达斯勒召开全体大会,主管们提出各种方案,都未能切实地解决问题。“关键的问题是提高生产量,增加技工只是其中的一种手段而已。”但这笔奖励是值得的,达斯勒根据杰克的新思路,立刻召集专家组织生产做鞋子的机器。所有的高效能员工,不是只顾着低头拉车,而是时刻带着思想在工作,会抓住问题的关键,找准“靶子”,而不是无的放矢。

抓住核心问题,提升效率、解决难题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每天从早上开始,就马不停蹄地忙,有时连喝水的空当都没有。再看身边的同事,做着和自己一样的工作,看起来却井井有条、安静从容。更让你心里不平衡的是,到了月底计算工作量的时候,对方竟然比你还要高,拿的奖金也比你多。那一刻,你忽然觉得,自己所有的忙碌竟是那么的“廉价”。

为什么总是事倍功半、忙而无功呢?

我想,这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且只能由你来回答:做事的时候,你是否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点呢?人力资源培训专家吴甘霖博士说过:“要解决问题,首先要对问题进行正确界定。弄清了问题到底是什么,就等于找准了应该瞄准的靶子。否则,要么是劳而无功,要么是南辕北辙。”

现实的工作中,有大量的问题等着我们去处理。如果,你总是想着快点解决问题,而不去思考问题的关键点,那你会走很多弯路,且有可能是白费力气。

20世纪20年代,阿迪·达斯勒在德国的一个小镇上,在他母亲工作的20平方米的洗衣房内,手工制作成了他的第一双运动鞋。时隔七年后,他怀着生产1000双完美运动鞋的目标,将工厂迁往达斯勒大厦。当时,他的事业刚刚起步,为了在短期时间内打开市场,他特意组建了一个研究班子,制作了几款样式新颖的鞋子投放市场。结果,订单源源不断涌来,工厂的生产线忙得不可开交。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厂开始对外招聘生产鞋子的技工,可即便如此,还是完不成大量的订单。这该怎么办呢?如果不能按时交货,工厂就要承担一大笔的违约金。为此,达斯勒召开全体大会,主管们提出各种方案,都未能切实地解决问题。这时,一个叫杰克的年轻工人举手,要求说出他的看法。

“我觉得,关键的问题不是找更多的技工,就算不用这些技工一样可以解决问题。”

“为什么?”

“关键的问题是提高生产量,增加技工只是其中的一种手段而已。”

多数人都觉得,他说的话不着边际,可达斯勒却很重视,鼓励他继续说下去。

杰克有点害羞了,怯生生地说:“我们可以用机器来做鞋。”

现在看来,这样的做法是普及的,而在当时那个年代,这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在场的人都笑了,觉得杰克是异想天开,用什么机器来做鞋呢?谁能制造出这样的机器?

杰克面红耳赤地坐下了,可他的话却触动了达斯勒。他说:“这位工人指出了我们的一个思想盲区,我们一直认为只要招更多的技工就能解决问题,而他却让我们认识到,关键的问题是提高效率。虽然他不会制造机器,可他的想法很重要,凭借这一点,我要奖励他500马克。”

这可是不小的一笔奖励,相当于小工半年的薪水。但这笔奖励是值得的,达斯勒根据杰克的新思路,立刻召集专家组织生产做鞋子的机器。四个月后,机器生产出来的,为公司日后成为世界知名品牌奠定了基础。

达斯勒在其自传里讲到这件事时,特别强调说:“这位员工永远值得我感谢。这段经历,使我明白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遇到难题,首先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若不是他给我指出面临的关键问题是提高效率,而不是找更多的工人,我的公司不可能有这样大的发展。”

就个人来说,道理也是一样。所有的高效能员工,不是只顾着低头拉车,而是时刻带着思想在工作,会抓住问题的关键,找准“靶子”,而不是无的放矢。当然了,单纯做到抓住问题关键点还远远不够,下面还有一些提高工作效率的办法,以供参考:

1.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

工作有合理的目标和计划,做事才能有条理,时间才会变得充裕,进而保持一个清醒高效的状态。在制订计划的时候,可有一个长远的目标,但具体的周期可划分到月、周、日。每个工作日结束前半小时,审查当日的计划是否完成,并整理第二天的计划内容。尽量今日事今日毕,不往后拖延,影响整个工作计划。同时,工作计划不要制订到能力极限,80%就好,要考虑到额外情况的发生,不至于让这些事挤占正常的计划。

2.营造高效率的工作环境

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多数成功的人都崇尚简单的生活?这绝非在标榜俭朴,而是简单的环境和生活,能让人更专注。对我们来说,拥有一个简单的工作环境,学会“断舍离”,是提升效率的第一步。

首先,清理过期的资料。如果有些文献资料,你在过去的一年里都没有翻看过,那就不妨考虑将它清理掉,这样既节约时间,又腾出了空间。其次,扔掉旧的阅读材料,有些旧的报纸、杂志并不都是有用的,若是其中有些重要的文章,可以将其剪下来收藏。这样,又能进一步扩大办公空间,缩短阅读和清理周期。把不常用的东西移出视线,伸手可及的范围内保留最为常用的即可。

3.有效管理自己的时间

很多员工在办公室里忙忙碌碌,办公桌上堆放着大量的文件,看似有忙不完的事情,实则却是在时间管理上出了问题。我们当学会主动地规划时间、管理时间,而不是被时间牵着鼻子走。当大量工作排在一起时,要安排好事情的先后顺序,合理分配时间,逐一完成。

最后还要提醒一句,高效率源自行动,计划再好、时间安排得再合理,也需要靠行动来实践。所有伟大的理想、美好的意境、宏伟的憧憬,都是某一瞬间产生的,要将它们变成现实,就要避免拖延,立刻执行。谁都能下决心做大事,能够自始至终去执行决定的人,才是最后的成功者。

不少年轻人提起工作满腹委屈,说自己真的很努力地在做事,却迟迟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就像我认识的一个男生,在单位里勤勤恳恳,什么事情都抢着干,是公认的“好人”。可是两年下来,升职没他的份儿,加薪也少得可怜。他心里挺不平衡的,说自己的态度没问题,做事也很认真、仔细,为什么得不到重用?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有效的主管》里如是说:“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则是做正确的事。效率和效能不应偏颇,但这并不意味着效率和效能具有同样的重要性。我们当然希望同时提高效率和效能,但在效率和效能无法兼得时,我们首先应着眼于效能,然后再设法提高效率。”(www.daowen.com)

在这段话里,“效率”和“效能”,“正确地做事”和“做正确的事”,是两组并列的概念。在现实中,我们关注的重点通常是“效率——正确地做事”;可实际上,真正重要的却是“效能——做正确的事”。

正确地做事,无疑能让我们更快地朝着目标前进,但如果做的不是正确的事,那么所有的努力都变得毫无意义。“做正确的事”是战略统筹的问题,“正确地做事”是执行层面的问题。如果做的事情是对的,就算执行中有些偏差,结果也不会有大碍;倘若做的是错事,就算执行得很完美,结果也是南辕北辙。

所以,当那个男生跟我抱怨自己不受重视时,我给他讲了管理学中的一个故事:我们走进一片丛林,开始清除灌木丛。费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清除完了这片灌木丛,刚直起身来准备享受一下辛苦劳作后的乐趣,却突然发现,旁边还有一片丛林,那才是真正需要我们去清除的任务。他在工作中的表现,就如同砍伐灌木丛的工人,只知道认真、勤奋、努力,却没意识到自己真正需要努力的地方在哪儿?

我看过一项关于“人们习惯按照怎样的优先次序做事”的调研,其结果大致如下:

大量研究表明,在工作中,人们总是依据下列各种准则决定事情的优先次序:

1.先做喜欢做的事,再做不喜欢做的事。

2.先做熟悉的事,再做不熟悉的事。

3.先做容易做的事,再做难做的事。

4.先做只需花费少量时间即可做好的事,再做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才能做好的事。

5.先处理资料齐全的事,再处理资料不齐全的事。

6.先做已排定时间的事,再做未经排定时间的事。

7.先做经过筹划的事,再做未经筹划的事。

8.先做别人的事,再做自己的事。

9.先做紧迫的事,再做不紧迫的事。

10.先做有趣的事,再做枯燥的事。

11.先做已发生的事,再做未发生的事。

12.先做易于完成的事或易于告一段落的事,再做难以完成的事或难以告一段落的事。

13.先做自己所尊敬的人或与自己有密切利害关系的人所拜托的事,再做自己所不尊敬的人或与自己没有密切利害关系的人所拜托的事。

其实,上述的这些准则,只是多数人的思维习惯,但均不符合高效工作方法的要求。那么,该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重点、有方向、做正确之事的职场匠人呢?在此,我给出几点建议作为参考:

第一,将个人做事的目的与公司发展目标结合起来,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避免重复,减少错误的机会。现在,就自身的情况来梳理一些问题:你现在的专职工作是什么?你的目标是什么?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目标的实现?有哪些可用的工具和资源?应当做出哪些改变?

第二,确认自己在做“正确的事”。工作是一个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时问题和解决办法就摆在眼前,但在行动之前,你必须确认自己正在解决的问题是否是正确的事?这就好比,领导交给你一项重要的任务,这是你本职,而同时又出现另一个问题,你就当做出取舍和抉择。一定要搞清楚,你要处理的是不是真正的问题,方向是不是错了?有时,忙碌起来,我们就会忘记做最重要的、最正确的事。

第三,掌握说“不”的技巧。匠人的世界之所以安静,是因为他们从来都懂得拒绝,任何干扰他们专注力的人和事,都被统统抛在工作之外。在工作的问题上,我们也要有这样的能力,不要让额外的要求扰乱自己的工作进度。当你犹豫要不要答应对方的要求时,要先问问自己:我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什么对我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如果答应了对方的要求,是否会影响进度,这样做的结果是否会影响到他人?就算答应了,能否真的达到对方的期望?想通了这些问题后,就不难做决定了。只是回答的时候,态度要坚定,语气要柔和。

第四,过滤那些不重要的信息。这是一个碎片化时代,我们每天都会被大量的信息搞得疲惫不堪,分散注意力,为做正确的事带来干扰。所以,想练就一颗匠心,必须要学会过滤次要信息,把精力集中在重要的问题上。过滤信息时,不是非看不可的东西,那就不要看,这样可过滤50%的干扰消息;如果消息有关近期内必须完成的工作,那就保留,若不是的话,即可跳过,这样又可过滤25%的消息。

养成只做正确的事,时刻专注于有效的工作,你的工作效能将会得到大幅的提升。换句话说,唯有时刻忙在点子上,你才会取得好的结果,成为辛勤劳动的受益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