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建议优化:现代化农业园区建设标准优化与资金扶持

建议优化:现代化农业园区建设标准优化与资金扶持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是调整和提高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标准。重新制定休闲文化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标准,从园区规模、地域文化、景观设计、生态环保等方面进行规范,将休闲文化型现代农业园区列入资金扶持范围。出台现代农业园区评估和认定管理办法,每年对园区发展实施情况进行考核验收和动态评估。

建议优化:现代化农业园区建设标准优化与资金扶持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园区发展评价体系

一是加强部门协调联动指导园区工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建议成立由市农委、市财政局、市科委、市发改委和有农业区县主管领导组成的园区建设与发展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园区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指导、协调、审定、督察等工作。各区县都要建立由政府领导牵头的议事协调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整合相关资源,落实政策措施。市农委、市发改委联合组织编制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规划,将园区建设列入全市三区联动发展总体规划和现代都市型农业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市财政局进一步增加投入,将设施农业发展扶持资金转为园区建设资金,统筹安排;市农业、林业、水产、畜牧等部门切实加强对园区建设的指导、管理和服务;市水务部门加强水利灌溉设施、节水设施的的配套建设;市农业综合开发部门优先扶持园区建设项目;市国土资源部门落实园区建设及配套服务设施的农业用地政策;市科技部门支持园区的科技开发和科研推广项目的立项;市金融保险等有关部门加强园区融资贷款和农业保险的落实。各区县要把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作为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来抓,促进园区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调整和提高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标准。目前全市已经出台了现代种植业示范园、农业园区、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和优势水产品养殖示范园区等园区建设标准和扶持资金额度;但部分园区规模偏小,布局分散,应根据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布局、重点和发展目标,重新调整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标准。重点制定循环生态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标准,园区规模由以前的200亩左右调整到1000亩左右,以大型加工企业、种畜企业为龙头带动园区建设,整合资源,提高扶持资金集中利用效果;强化科技支撑型现代农业园区的技术标准,园区直接从事引进、改良、试验的科技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20%,园区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3%以上。强化产业带动型现代农业园区的效益标准,园区至少有1个较强竞争优势的产品,且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土地生产率高于所在区域平均水平的50%以上,带动周边农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市平均10个百分点。重新制定休闲文化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标准,从园区规模、地域文化、景观设计、生态环保等方面进行规范,将休闲文化型现代农业园区列入资金扶持范围。

三是实施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动态管理。制定现代农业园区项目规范科学的立项审批、中期监测、后期评价与管理的办法。把园区所在区县纳入园区管理考核范围,从协调指导、园区用地批复、园区政策制定、园区扶持资金管理等方面,对区县进行考核。针对科技支撑型、休闲文化型、产业带动型和循环生态型等不同园区发展特点,建立具有天津特色的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技术引领能力、产业带动能力、旅游带动能力和资源利用能力等方面,每三年对全市现代农业园区进行统一考核。出台现代农业园区评估和认定管理办法,每年对园区发展实施情况进行考核验收和动态评估。

(2)推动机制创新,完善园区发展制度体系

一是推动园区土地流转机制创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在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尊重农民意愿,大胆创新,积极探索股田制、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租赁+就业、委托经营等多种流转模式,促进土地的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为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争取用地空间。结合我市“三区联动”发展战略,在发展工业示范园区、农村居住社区的同时,配套发展农业产业园区,促进农业用地集中使用,实现农地规模化经营。积极探索并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组织,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沟通、法规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和纠纷调处等服务,成立土地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序、规范流转,有偿租赁经营农业土地。

二是创新园区管理运营机制。建立现代农业园区工作协调机制,确保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实现能源交通、给排水、信息等基础设施的超前规划、滚动开发、联建共享,面向社会公开选择投资商或运营商,确定开发建设主体;强化园区的企业化运作机制,提升园区经营管理水平,规范农业产业化利益连接机制,园区实施“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通过合作社集中土地,吸引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采取建立风险基金、保护价收购、资产联结和利润返还等形式,与农户建立订单生产和农民直接参股等紧密型利益连接机制,实现农民就业增收。

三是建立园区农业风险保障机制。按照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有限风险与分层担责相结合的原则,设立现代农业园区政策性农业风险保障资金,逐步建立政府支持、合作组织经办、农业企业和农户广泛参加的农业保险保障体系;成立园区农业保险合作社,以政府出资为主、涉农企业配套、农户广泛参与组成,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开展农业项目风险评估、风险险种设立、风险保额确定、风险赔偿方案、风险责任划分等工作,形成园区农业风险保障体系,促进现代农业园区持续健康发展。

(3)强化科技支撑,吸纳园区发展人才

一是搭建园区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强现代农业园区技术成果的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联合“三院两校”及我市农业科研院所,形成坚实的园区技术依托;设立特色农业科技论坛,学习现代农业发展较快地区的经验,加强农业技术的合作与交流,以论坛为契机,实现农业产业链信息资源的共享,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吸引企业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在园区建立创新试验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实现就地研发、就地转化、就地生产,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园区实行首席专家、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员分级分项目负责制,鼓励引进、集成、运用和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大力推广生态化、机械化、设施化、标准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技术,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支持有条件的园区逐步培育成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

二是积极引进园区实用人才。完善现代农业园区人才引进机制和培养机制,建立新型的科技人才聘用制度,为高级农业科技人才提供宽松的创新创业环境,有针对性的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考察、讲学和承担科技项目,吸引、鼓励有项目、有成果的人员投身园区建设。利用园区技术服务机构,强化农业技术推广和综合服务能力,积极争取市科委、农委重大农业科技项目在园区开辟中试基地,增强园区农业技术集成与应用转化能力。加强园区信息网络系统农产品市场信息交流与发布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和监测系统、农民教育培训与就业指导系统等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园区产业化和现代化。

三是强化园区农民技能培训。充分利用农村成人教育教学网络,发挥园区技术培训的功能,定期聘请知名农业专家,以现场指导与集中授课等方式,围绕园区特色产业,开展安全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农业生产关键技术等培训,造就技能型、管理型实用人才,为园区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4)强化政策引导,推动园区筹资增效(www.daowen.com)

一是完善园区财政扶持政策。制定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标准指南、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现代农业园区试点评审标准、现代农业园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等有关措施规定;建议市财政设立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专项基金,用于园区基础性、公益性、试验性的项目建设,增强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整合农业土地治理、小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资金,统筹用于园区建设与发展;市财政支农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种源基地和龙头组织培育等专项资金要向园区建设倾斜;科技部门在条件相同的前提下让园区优先承担相关科技项目。提高区县级财政资金用于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比例,区县财政支农资金按照市财政的补贴标准,给予等额或超额配套补助,并逐年增加,确保每年财政支农资金增量高于上年。

二是建立园区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完善有关现代农业园区的投融资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科技企业、工商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以股份、独资、合作等形式进行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园区投融资体制。制定园区招商引资的办法,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园区科技开发和产业发展,积极吸引国内外大公司、高科技企业、风险投资机构到园区投资创业;引导广大农户以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及以承包、入股等形式参与园区建设。通过盘活资产、产权质押等途径,充分利用信贷资金建设园区;完善农业信贷担保机制,扩大有效担保物范围,引导金融服务机构增加对园区的贷款规模,由政府或国有投资公司出面为园区重大项目担保,协调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以低于商业利率的方式发放银行贷款;园区重大项目还可通过发行证券,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强化金融对园区建设的支撑能力。

(5)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

一是加强园区自主品牌建设。利用无公害、绿色食品等特色标志创建品牌,积极进行商标注册,获得品牌名称和品牌标记的专用权;做好品牌包装和宣传工作,全方位打造园区知名农产品品牌;培育和引进物流配送龙头企业,在大型居民社区统一规划园区产品直销点,以品牌战略占领市场,实现品质做优、品牌做响、市场做大,提升园区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二是完善园区制度规范,夯实品牌基础。按照国家和天津市无公害、绿色食品的有关标准,严格实行“从产地到市场准入”全程标准化,加强园区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完善产地环境、生产投入品、生产流程、包装标签、贮运保鲜、产后加工、市场流通与营销等完整的全程质量监控体系;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增强园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能力;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以产品质量保证和信誉赢得市场。

三是加大舆论宣传,提升园区的影响力。利用新闻媒体、新闻发布会等形式扩大宣传力度,并依托各级领导调研视察,深入推介园区,制作接待手册,详细介绍园区的优惠政策、产业布局等情况;通过网站、电视新闻、报纸等方式,积极对外宣传园区的发展战略、投资环境、资源优势和文化特色等,全面展示园区的整体形象和发展理念,提高园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按照市场定位,细分并确定市场目标群体,根据不同目标群体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

(6)加强农业功能建设,提升园区服务能力

一是提高园区设施装备水平。严格依法保护耕地和林地,大力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加强土壤地力培肥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农田水利、高标准农田、机耕路、排灌渠道、泵站、电力、库房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生产配套设施;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广泛应用钢架大棚、喷微灌、温湿调控设备,加快发展农产品贮藏保鲜和冷链运输设施装备;完善土壤地力、生态环境及产品质量等检验检测等管理服务设施,全面提高园区设施装备水平。

二是优化园区环境,强化生态保护功能。严格落实农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排放管理,最大限度的预防、控制和减轻其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加强对化肥农药等投入品和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的管理,强化农业生态环境整治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切实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境的影响。推行现代农业规范科学种植,通过投入品定量使用、节水灌溉、配方施肥、病虫害生物物理防治、畜禽粪便综合治理等措施,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增长模式的形成,全面提升园区在城乡发展中的生态贡献。

三是依托园区产业,拓展休闲观光功能。依托园区主导产业,结合自然景观,设计农业景观、人文景观的内容,在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活动中体现观赏性、参与性和娱乐性;结合地域环境和人文历史特点,组织民俗文化活动,推出观赏、品尝、体验、购物、休闲、度假等一系列休闲项目,满足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规范园区建筑装修、休闲观光设施、环境卫生设施、安全设施及其他配套设施的建筑标准,与区域旅游资源紧密结合,打造精品农业旅游线路,拓展休闲观光功能,提高园区服务性收入。

(执笔人:黄学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