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乳制品工业的高新技术发展趋势

乳制品工业的高新技术发展趋势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云南省科技厅先后对“云南邓川蝶泉乳业”“大理东亚乳业”“大理来思尔乳业”三家公司,作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认证,同时安排过一批新产品开发,科技协作攻关课题;对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和竞争能力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国内一批大企业集团进入乳业和跨国公司的品牌、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乳品市场基本被分割完毕。

乳制品工业的高新技术发展趋势

云南省科技厅先后对“云南邓川蝶泉乳业”“大理东亚乳业”“大理来思尔乳业”三家公司,作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认证,同时安排过一批新产品开发,科技协作攻关课题;对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和竞争能力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技术装备水平和生产规模方面:邓川蝶泉乳业拥有从荷兰、瑞典引进的国际先进的奶粉和液态奶生产线;东亚乳业引进的是瑞典利乐公司最新研制改进的设备;来思尔乳业则选用国际、国内名牌产品组合建成的生产线。2005年前后,三户乳业分别达到1000吨/日、420吨/日和150吨/日的生产规模;与国内大型乳品企业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产品结构:以液态奶(利乐系列)和奶粉系列为主;发酵奶次之:特色乳制品占有一定的比例;结构基本合理。新产品开发能力较强,现已形成五大系列80多个品种的产品结构。蝶泉乳业承担省科技厅下达的“果味奶新产品开发及原料基地建设示范”项目后,引进两台利乐枕、两台百利包罐装机。配置了两条果味奶生产线,年产4500吨,有9个果味奶品种投放市场,购置22台奶罐车,挤奶器,建挤奶站,引进丹麦、美国快速分析仪,为提高鲜奶质量服务。还有,“初乳中活性成分分离重组及免疫乳制品研制与开发的合作研究”项目,中国农大已完成实验室初乳活性成分的分离试验;免疫乳制品研制开发工作尚未进行。

东亚乳业承担的“生物保健乳品研究开发”(未实施)、“娟姗奶牛引种”项目,正在建设“欧亚风景牧场”,计划建成800头规模的娟姗奶牛和荷斯坦两个奶牛品种的纯种繁育、胚胎移殖和培训基地。

“来思尔”承担的省列“水牛奶干酪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课题,已完成小试、中试,工艺成熟,设备完善;产业化开发前景良好。关键是水牛奶源不足。“来思尔”还承担了州市的课题,开发出原味型、风味型、功能型的品种20多个。

东亚乳业正在研制开发的特色乳制品有水牛奶、牦牛奶、山羊奶、奶油奶酪冰淇淋及冷饮制品系列。

三户乳品企业,通过新产品开发,树立起“蝶泉”“来思尔”“欧亚”几个品牌的形象;突出优质、绿色的特点;打造了大理乳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由于国内一批大企业集团进入乳业和跨国公司的品牌、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乳品市场基本被分割完毕。大理不具备占领大城市市场的区位优势,如不开拓市场,将会失去发展的机遇。由于“蝶泉”品牌在国际国内市场享有较高声誉,产品畅销全国及东南亚,已成为中国乳业本土品牌奶粉出口排名第一的厂家。“欧亚”系列液态奶,己遍及云、贵、川、湘、闽及“两广”市场;系列奶粉自投产以来均销往台湾及国外市场。“来思尔”酸奶在云南及周边地区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实行网络销售,拥有400多个连锁店,4000多个销售网点,做到以销定产,产品由厂部专车直接配送。

大理已具备建成西南规模最大,全国一流的优质乳品生加工基地;建成良种奶牛繁育和奶源基地;缩小与国内乳业巨头之间的差距。

目前面临奶源不足的矛盾,政府有关部门已提出若干措施,笔者认为,要承认乳扇的加工分流了部分奶源,但它是完全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不可替代的传统名特食品。也不是奶牛品种不好和数量不足的问题。大理通过几十年的杂交改良,基本实现了杂交良种化:近几年又引进了一批纯种奶牛,胚胎移殖也取得成功;大理州的奶牛达到十万头,数量的增加不成为问题;奶农的饲养技术也达到一定的水平,但从2000年产奶量看,大理年平均866公斤/头,昆明2420公斤/头;2000~2002年洱源奶价约1.2元/公斤,昆明及省外为1.8元/公斤,2006年大理奶价约1.6元/公斤,仍低于省内外20%左右,背离了价值规律,奶农积极性不高,饲料投入不足,制约了产奶量的提高,应在稳定龙头企业效益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奶价,才是当务之急。

云南下关沱茶集团公司:是百年老字号企业,有过辉煌历史,获得过众多荣誉;拥有当今世界先进的茶叶加工设备,及一大批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具备年生产销售6000多吨精制茶的能力,产品有紧压茶绿茶、特种茶(普洱茶)、代泡茶四大类80多个品种。2004年通过股份制改革,激活了经营机制,“十五”期间开发出一批新产品,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制开发出沱茶系列产品和绿茶、普洱茶,袋泡茶系列产品,使新产品数量达到一百三四十个;新产品份额占产值的50%左右。累计申报专利20项,获准注册商标18个,正在申报10多个;还通过改进包装,增加防伪标志;开发高、中、低档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加之市场价格看好和加强管理的因素,使2005年精制茶产量达6500吨,销售收入16000万元。比2004年的产量(4干多吨)增加50%,产值(8100万元)翻番。创建厂60多年来的最好成绩。

大理啤酒有限公司:于1988年建成投产,1999年啤酒产量由一万吨扩大到十万吨,成为云南最大的国有啤酒生产企业。同年重组改制为大理啤酒(集团)有限公司。2003年9月丹麦嘉士伯啤酒集团收购了大理啤酒集团,更名为大理啤酒有限公司。嘉士伯入主大理啤酒后,引进先进的国际化管理机制。建立了在线监测,产品数量、质量管理设备管理,销售管理(分生产、销售、财务、采购)等体系,实现了网络化管理。

制定修订了产品质量标准和标准化管理制度,使产品向国际品质靠拢,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建立了“让出厂的每一瓶啤酒都使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

投资数千万元,对生产设备、监控设备和检验实验手段进行更新改造。更新了CO2回收系统,全部采用新设备,使CO2回收率从用老设备时的100多公斤/小时,提高到五六百公斤/小时;对罐装线进行改造,成为恒压罐装系统,提高了包装质量和效率:新增加高浓度稀释系统;将生产管道全部换成不锈钢管;同时对厂房仓库等硬件设施进行改造;建立了生产用水过滤、灭菌处理系统;进行水回收、冷凝水回收、二次蒸汽回收、碱回收、消毒剂回收利用;在烟囱内安脱硫装置,走出了循环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清洁生产的路子。在软硬件设施得到较大改善的情况下,产品的内在品质和外包装质量都取得了质的飞跃,特别是CO2的广泛使用,使产品的口感和风味稳定性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006年5月,4万吨老生产线已停止使用,用技改配套后形成的10万吨新线生产。2007年计划新建10万吨生产线一条,2008年建成投产,形成20万吨啤酒生产能力。待越南、欧美市场开拓后,再扩大到30万吨的产能。两条10万吨新生产线的建设,准备采用技术先进,价格便宜的国产设备。(www.daowen.com)

2003年生产啤酒73329吨,销售收入14189万元,实现利税3799元;2005年产量近9万吨;2006年计划产量10万吨。

漾濞核桃有限责任公司:是1994年由漾濞县科委引进北京营养源研究所的核桃乳生产技术,投资400万元,建成年生产1000吨的核桃乳深加工企业一大理神达实业公司,产品为“漾宝”牌核桃乳。

2000年3月改制为漾濞核桃有限责任公司,总资产1500万元。有年产6000吨罐装核桃乳和1000吨核桃精制油生产线各一条。2001~2004年承担了国家西部开发项目“云南省植物产业化示范工程——核桃功能制品”的开发。采用国际领先的低温萃取工艺,生产核桃精制油产品取得成功;后续产品脱脂核桃蛋白粉正在研制中。公司年收购加工销售核桃果仁1600多吨。

“优质萝卜产业化开发”是2003年的州列项目,由剑川县原生资源开发公司承担。公司引进日本培育的水果型萝卜品种,建立种植基地,收购原料、加工成干萝卜丝出口日本。2004年在甸南镇种夏萝卜950亩,加工出口40多吨;2005年甸南种1300亩,全县面积3500亩,加工出口300吨,剑川交货价1.5万元/吨,产值450万元。2006年计划出口500吨,需扩大种植加工规模。种植规范化:由公司统一供种,130克/亩,种肥25公斤/亩,追肥20公斤/亩,计划亩产8吨、实际已达10吨/亩,高的12吨/亩,每公斤收购价0.16元(切去两头),亩产值1600元以上。25公斤加工1公斤干萝卜丝。加工设备:引进国内蒸汽烘干生产线(敞口型)进行高温干燥,先经人工削皮,去劣后,用切丝机切丝,人工清洗,蒸汽干燥,去杂包装出口。公司还加工梅胚、李脯、野生食用菌干品等。已开发出8大系列,80多种产品。2005年产值1500万元,利润250万元,税金80万元。评为工业强县的“先进单位”。

云南大理洱宝实业有限公司:是梅果系列产品加工、销售企业。产品120多个,年产果脯1000余吨,饮料4000吨左右,产值3000多万元,上缴税收80多万元,实现利润100多万元。年生产用梅子李子木瓜等原料3500吨左右。列为省级“农、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云南省县域工业特色产业重点企业”。“洱宝”牌雕梅、话梅、脆梅和青梅爽饮料被认定为“绿色食品”“无公害产品”,畅销国内市场。企业通过ISO9001∶2000和QS认证。2005年省科技厅安排“梅制品太阳能干燥技术试验示范项目”,与云师大太阳能研究所合作研究,在取得小试成功的基础上,完成100平方米集热面积的太阳能干燥中试系统,已投入使用。解决了晒场过大,受季节影响的矛盾,改善干燥过程中的卫生条件,缩短干燥周期,提高了梅制品品质。2005年公司与云南农大食品科技研究院协作,研制开发出低糖青脆梅,低糖青梅饮料、冰话梅新产品,适应现代消费新需求。

云南依玛中大食品有限公司:是由法国依玛速冻公司和浙江中大集团股份公司合资建设的冷冻食品生产出口专业公司。位于大理省级经济开发区生物园(在剑川马登、祥云设有分支机构),公司建有150吨-18℃低温成品冷库,20吨可调温冷库,配套低温包装车间。厂区内外环境满足了食品加工条件,配备了系列卫生设施,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能持续地满足顾客要求。

公司收购滇西地区的野生牛肝菌、羊肚菌、鸡油菌、块菌等品种,加工成速冻野生菌出口:收购平菇、香菇蘑菇等人工菌加工串菜用:蔬菜类有红萝卜、白萝卜、小瓜、螺丝菜(小甘露)、法国青刀豆等,用于生产冷冻蔬菜、串菜出口。在弥渡、大理下兑建立生产基地,负责出口加工品种的指导和产品收购。

公司2001年9月成立,11月试投产,2002年出口133万美元,2003年出口370美元,2004年出口585万美元,2005年出口732万美元。公司将利用机制、人才、资本等优势,向更新更高的目标攀登。

云南通大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是2005年7月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2005年6月承担省科技厅下达的“灯盏花素分散片”课题,与合肥创新医药技术公司合作研究,采用独创的工艺技术,于2005年12月拿出试制产品,委托北京燕卫泰康科技公司做临床试验,2008年5月完成,投产后预计销售收入2500万元。

目前公司正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发研究国家九类新药克痹骨泰片,仿制药品七叶安神片,清胃黄连片,保胎无忧片等,现已进入报批和试生产阶段。主要产品有板蓝根颗粒,复方丹参片等。2005年完成产值1000万元,销售收入800多万元。

大理药业有限公司:是2003年8月组建的中外合资企业,拥有中药西制的优势产品群,开发传统中药宝库,生产现代药物制剂,醒脑静、黄芪、丹参、鱼腥草、亮菌甲素注射液等30多种产品,技术水平在国内保持领先地位。醒脑静和黄芪注射液列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产品供不应求。鱼腥草注射液在漾濞建立了原料生产基地,人工栽培鱼腥草属省列课题。2004年实现工业产值13786万元,增加值9213万元,利润I117万元,上交税金34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加6.2倍、10.2倍、3倍和51.3%。

云南白药集团大理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的中西药品种72个,已通过片剂、胶囊剂、软膏剂、散剂等9个剂型的GMP认证。公司生产的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理药牌”益脉康片,对心脑血管疾病有较好疗效,年产3000万片,产值2400万元,占总产值70%。公司承担州列项目,2005年开发出“益脉康分散片”新产品,申报了发明专利。新药证书已获批准,即将投放市场。2006年与广东中山大学眼科中心合作,研究益脉康治疗视神经病变的药理、毒理作用。已申请列入省科技厅的省院、省校合作研究项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