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湖北恩施枫香河村的益贫乡村计划:案例分析

湖北恩施枫香河村的益贫乡村计划:案例分析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进行规划设计,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发展乡土旅游,成为枫香河村“益贫乡村计划”的不二选择。整村改造是“益贫乡村计划”的核心内容。跨界合作是“益贫乡村计划”的重要亮点。“益贫乡村计划”集合八方市场力量,形成公益生态系统闭环,进行整村推进的专项扶贫实践,无疑是值得持续关注与深入研究的案例。

湖北恩施枫香河村的益贫乡村计划:案例分析

香河村位于恩施西南50公里,平均海拔为1100米,平均气温20℃,耕地2726∙79亩,林地11143亩;2018年底共有村民144户50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1户,村民多外出务工,种植玉米为主要收入来源。村里交通极为不便,基础设施落后,人居环境恶劣,青壮年外流严重,老龄化、空巢化趋势加剧,属于深度贫困村。

恩施枫香河村“益贫乡村计划”,是探索深度贫困村落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扶贫公益项目,以“修缮民居,提升环境,完善设施,发展实业”为抓手,实现“整村改造,整村脱贫”的目标,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深度贫困乡村精准脱贫的新样本。

充分挖掘当地独特资源,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是枫香河村立体化专项扶贫项目关键所在。枫香河村虽为深度贫困村,但自然资源颇为丰富,山水风光秀美,土家族文化独特,古树、古村、古迹与民族风情相映成趣,还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期间贺龙领导武装斗争的红土地。

如何打造贫困古村落脱贫“直达快车”?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进行规划设计,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发展乡土旅游,成为枫香河村“益贫乡村计划”的不二选择。枫香河村人均有5亩耕地、20亩林地,为打造“生产、观赏、参与、体验”多功能田园综合体提供了条件。扶贫项目实施了建设高山药材产业园、规模化种植藤茶,丰富了产业业态,进一步夯实了脱贫根基。

整村改造是“益贫乡村计划”的核心内容。扶贫关键在“识贫”,枫香河村环境闭塞,村落破败,人气不聚。新湖集团在多次调研后提出,“唯一出路在整村改造”。新湖集团有做地产做景观的专业优势,直接抓最薄弱的环节,立体化推进整村改造,引导村民提升环境,让他们直接受益,把东部地区已经实施的“美丽乡村”带入武陵大山。(www.daowen.com)

同时,新湖集团利用自身优势,手把手指导农户修缮民居,开设民宿;建设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儿童活动中心、医务室、分布式生态停车场、便利超市等现代生活设施;进行人居环境绿化,打造入口、道路、水系、梯田、农户庭院、重要休憩节点立体景观,从而实现整村立体提升,“脱胎换骨”。

跨界合作是“益贫乡村计划”的重要亮点。在全国工商联等部门倡导的“万企帮万村”及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大背景下,“益贫乡村计划”实施期间,新湖集团成功吸引了各大企业、慈善公益组织、院校专家团队、政府、村民、媒体、乡村旅游消费者共同参与其中。

新湖集团作为“益贫乡村计划”任务承接者、启动资金捐赠方发挥了主导作用;新湖慈善基金会承担了项目设计实施,秘书长叶正猛两年间从杭州六赴枫香河村,还派出专职工作人员长期驻村蹲点落实具体任务;项目邀请中国农业大学著名扶贫专家李小云教授的“小云扶贫中心”参与合作,设计了“益贫乡村计划”,并进行全程式研究与执行互动;地方政府对项目安排了一定的配套支持,受益村民直接参与项目建设;媒体的广泛介入,推动了项目向市场的快速推广,扩大了社会影响力。恩施枫香河村成为网红打卡地后,旅游消费者不仅是市场力量的参与者,也成了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贡献者。

“益贫乡村计划”集合八方市场力量,形成公益生态系统闭环,进行整村推进的专项扶贫实践,无疑是值得持续关注与深入研究的案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