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助力生猪市场 稳产保供,探索绿色高质量发展路径

助力生猪市场 稳产保供,探索绿色高质量发展路径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各级政府积极施策,全力做好猪肉保价稳供工作,保障老百姓“菜篮子”工程。规模化生产可以有效保证市场的平稳供应,平抑“猪周期”,大幅降低猪肉生产成本。蓝润集团通过调研发现,生猪养殖全产业链是一条可控性好、安全性高、绿色环保的发展之路。蓝润集团积极探索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倡导将先进技术引入企业的生产发展中,同时加强环保理念,做到生产与环境和谐相处,不伤害大自然,真正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助力生猪市场 稳产保供,探索绿色高质量发展路径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猪肉消费国,猪肉是我国大多数居民最主要的肉食品。因此,生猪产业是关乎我国民生的重要产业,也是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目前,我国生猪养殖、屠宰产业集中度较低,呈现出产能利用率较低、竞争分散的局面,规模化水平不足影响了生猪生产的稳定性,散养户过多导致猪周期波动加剧。

疫情影响,生猪行业出现产能不足、进口受限的问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2019年,我国生猪出栏量分别为6∙89亿头、6∙94亿头、5∙44亿头。对应2020年出栏量约4∙3亿头,相比2017年、2018年尚有近四成缺口。各级政府积极施策,全力做好猪肉保价稳供工作,保障老百姓“菜篮子”工程。

例10:为“平价猪肉”出点力

2019年下半年以来,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国内生猪产能呈现下滑态势,为保障猪肉供给,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生猪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国内猪肉生产产能仍不能满足市场消费需求。

2019年国庆节前夕,成都市猪肉供给出现紧缺情况。蓝润集团得知后,迅速协同旗下产业采购5000吨冷冻猪肉,紧急调运至成都,以成本价交予成都市相关部门进行调配,全程运费自行承担,只为保障老百姓能吃上“平价猪肉”,为当地稳价保供出一分力。

长远来看,生猪养殖产业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是大势所趋。规模化生产可以有效保证市场的平稳供应,平抑“猪周期”,大幅降低猪肉生产成本。蓝润集团通过调研发现,生猪养殖全产业链是一条可控性好、安全性高、绿色环保的发展之路。2019年,蓝润集团布局生猪养殖全产业链,希望通过产业运营为人们提供安全、放心的肉食产品,保障人们的餐桌安全。

蓝润集团积极探索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倡导将先进技术引入企业的生产发展中,同时加强环保理念,做到生产与环境和谐相处,不伤害大自然,真正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例11:大数据“养猪”

蓝润集团农牧板块逐步搭建起一体化和智能化的大数据管理监测体系,通过RFID身份标签技术,建立猪的数据档案,可实现“一猪一码”。同时,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体温检测、体重预估、数量盘点、个体数据追踪等方面,达到对生猪生长与健康状态的全方位、全时段追踪。

图11 智慧养猪管理体系

图12 个体数据追踪及精准环境检测模型(www.daowen.com)

例12:严把质量关、狠抓检测端,双管齐下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在食品生产流程中,对质量和检测程序的把控,决定了食品的安全等级,蓝润集团农牧板块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HACCP、ISO9001质量控制体系的要求组织生产,对公司全产业链各主要环节中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各种危害因素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针对关键控制点进行重点管控。组成三级质量管控体系,对生产全过程进行严格品质控制,建立了严谨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该体系一方面能够监督各环节的食品安全控制情况,做到有据可查、责任到人;另一方面,一旦发现食品安全问题,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追溯查询,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针对食品检测环节,建立起从养殖、屠宰、物流到终端的层层检测体系,涵盖饲料检验、兽药检验、出栏检验、加工过程中的18道检验、配送车辆GPS温度控制、终端官能检验等诸多环节,切实做到对每个批次的生猪产品进行取样检测。

图13 “9+1”模式核心优势

例13:变废为宝,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蓝润集团农牧板块将“绿色环保”理念贯穿到从生产到应用的全产业链中,通过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探索出一条“无害化养殖+环保化生产+生态化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依靠“种养结合”模式,蓝润集团农牧板块建设有机肥厂,并配套建设粪肥贮存池、沼液输送管网、沼液施用等设施,打通粪肥还田通道,促进粪肥就地就近运输和施用,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区域内原料封闭化、污物零排放,将粪污转化为沼液和生物有机肥,以“猪—肥—粮(果、林)”循环立体的种养模式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生产生活废水经厂内污水处理站采用“预处理+水解酸化+气浮+SBR+深度处理”处理工艺处理后直接排放。通过“种养结合”,蓝润集团农牧板块深入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建设,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努力达到农业废弃物“零排放”和“全消纳”。

图14 种养结合理念

图15 “零排放”“全消纳”循环模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