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善心善行,情系桑梓,倾力教育扶贫挖穷根

善心善行,情系桑梓,倾力教育扶贫挖穷根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2年,党彦宝带领团队对宁夏南部贫困山区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他发现这里贫困的根本原因是教育长期处于低下水平。历时10年,党彦宝持续实施教育扶贫并不断扩大资助范围,到2020年,已形成对宁夏全区14个县区、8个乡镇的大学生全覆盖资助规模,占全区80%的区域,已累计捐资2283亿元、资助2229万名宁夏贫困地区学生,惠及20余万个家庭,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受益群众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社会影响力最大的教育扶贫项目之一。

善心善行,情系桑梓,倾力教育扶贫挖穷根

“我们不能控制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把握生命的高度。”这是党彦宝对“生命价值”的认识,他说:“一个人的财富,超出个人需求之外,都是属于社会的。财富是身外之物,应当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

宁夏六盘山连片特困区,这片曾被贴过“不适宜人类居住”标签的土地,历史上有“苦瘠甲天下”之称,贫穷是这里最大的“敌人”,是国家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之一。

富而不忘乡里,达者兼济天下。早在2000年,党彦宝事业上小有成就后,他就自掏腰包,专门为村里打了十几口深达300多米的甜水井,平均三四家就有一口,这让村里人有了好水喝,也有了好地种。

随着企业发展的蒸蒸日上,党彦宝回报家乡的赤子之情也日渐浓烈。2011年他与夫人共同成立非公募基金会——燕宝慈善基金会,本着“善心善行、善款善用、善始善终”的宗旨,每年拿出10%的企业利润大力发展公益慈善事业,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国家和地方脱贫攻坚之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隔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2012年,党彦宝带领团队对宁夏南部贫困山区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他发现这里贫困的根本原因是教育长期处于低下水平。尤其每年有许多品学兼优的孩子因家庭贫困上不起大学,而被无情地挡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导致贫困代代相传。于是,他决定将“教育扶贫”作为扶贫重点,开始对宁夏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区的9县区、5乡镇考上大学的学生全部进行资助,每人每年资助4000元,连续4年,直至大学毕业,并对全区范围内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城市贫困户学生进行资助。力求用教育最根本最有效的“造血式”扶贫,帮助贫困地区孩子依靠知识改变命运,彻底挖断代际“穷根”,实现稳定而长久的脱贫。

育人更要育心。党彦宝不仅给予孩子经济上的资助,更注重精神上的鼓励和鞭策。考虑到青少年时期的孩子,特别是贫困家庭的孩子自尊心较强,不愿意因接受资助而被戴上“贫困生”的帽子,感到低人一等。因此,他决定对这一区域考上大学的孩子,不分贫富、实施“全覆盖、无差别化”的资助,并将“助学金”改为“奖学金”,把资助变为奖励和鞭策。这样既有效解决了贫困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又最大程度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在平等的环境中学习成长,努力实现人生理想。另外,他还在全国首创为受助学生特制奖学金银行卡,每年定期将奖学金直接打到卡上,实现点对点发放,保证了奖学金快捷、安全、及时发放,让受助学生能够安心上学。(www.daowen.com)

捐资助学一次、两次并不难,难的是坚持多年持续投入、倾情奉献。在2014年、2015年两年里,由于能源化工行业受全球经济下行冲击,企业效益也受到影响严重下滑。公司团队都劝党彦宝减缓资助或减少资助人数,以减轻企业经营压力,但他毅然决定持续资助。党彦宝说:“我帮人不能帮到半道上!企业的困难是暂时的,哪怕企业发展的速度慢一点,也不能断了孩子的经济来源。否则,他们一旦失去资助就会陷入困境,甚至面临辍学,对孩子们将是沉重的心灵打击,后果是很严重的。”

点点滴滴,聚沙成塔;涓涓细流,汇流成河。历时10年,党彦宝持续实施教育扶贫并不断扩大资助范围,到2020年,已形成对宁夏全区14个县区、8个乡镇的大学生全覆盖资助规模,占全区80%的区域,已累计捐资22∙83亿元、资助22∙29万名宁夏贫困地区学生,惠及20余万个家庭,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受益群众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社会影响力最大的教育扶贫项目之一。目前已有12万余名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带领家庭走上了通往小康的幸福大道,许多已成长为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推动着人才强国建设持续向前向好发展。

不仅如此,党彦宝的“爱心”和“善行”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使爱心和善念扎根于他们心中。一批批得到燕宝奖学金的学子们在校期间自发成立了“燕宝爱心社”,开展支教环保、助老等爱心活动,用实际行动播撒爱的种子,传递社会正能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党彦宝还将继续捐资助学,力争未来资助宁夏100万个低收入家庭孩子圆梦,为巩固脱贫成果、持续解决社会相对贫困问题贡献力量。

“只要我的企业存在,并健康地发展下去,我的公益慈善事业就要永远做下去,我还要把这份事业传给我的下一代,让他们一直做下去。”这是党彦宝一生铭刻在心灵深处的铮铮誓言,更是他身上的家国情怀,对生养他的这片土地的眷恋和感恩,无不令人动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