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武汉稻田综合种养面积突破10万亩

武汉稻田综合种养面积突破10万亩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介绍,“稻田综合种养”,是以“稻虾连作”为特征的种养循环模式,主要分布在江夏、新洲、黄陂和蔡甸区,小龙虾总产量超过1万吨。“稻田综合种养促进农民增收,保障水产供给。”据悉,武汉市将进一步加大“稻田综合种养”的扶持力度,把规模扩大到25万亩左右。

武汉稻田综合种养面积突破10万亩

记者 李先宏 通讯员 王璐

图6-16 2017年虾农稻虾丰收

武汉市农委日前发布数据:截至2017年5月底,武汉市“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推广总面积超过10万亩,其中集中连片面积在200亩以上的基地总面积达到7万余亩,占“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总面积的70%以上。

据介绍,“稻田综合种养”,是以“稻虾连作”为特征的种养循环模式,主要分布在江夏、新洲、黄陂和蔡甸区,小龙虾总产量超过1万吨。2015年以来,该模式作为全市水产发展主推模式得到蓬勃发展,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www.daowen.com)

2017年6月26日,江夏区法泗街养殖户刘汉波,正收获他2017年的最后一批小龙虾。虾沟旁的秧苗绿油油,长势喜人。刘汉波告诉记者,每年10月稻谷收割后,到第二年6月前,气温在32℃以下,正适合小龙虾生长。“稻田虾3月上市,6月进入尾声。接下来,供应市场的是池塘虾和湖虾,可以一直吃到11月。”

作为“稻虾连作”的示范户,刘汉波年收入百万元。据测算,“稻虾连作”的综合效益,亩均纯收入可达2500—3000元。“稻田综合种养促进农民增收,保障水产供给。”武汉市水产技术推广指导中心主任况开河说,由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大量湖面将退出水产养殖,或进行限养,稻田综合种养将填补湖面退养限养后,水产养殖面积的不足。

据悉,武汉市将进一步加大“稻田综合种养”的扶持力度,把规模扩大到25万亩左右。

(《湖北日报》2017年7月3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