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破题精准扶贫:寻找新思路

破题精准扶贫:寻找新思路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用一套政策组合拳,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上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参考国际扶贫标准,近半数中国人摆脱了贫困;在中国大幅度提高扶贫标准的背景下,到2014年,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到8%。这就包括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

破题精准扶贫:寻找新思路

构建起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扶贫问题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贫困地区”。习近平总书记到华东地区、西南地区调研工作时再次强调,“十三五”时期,要在推进扶贫开发上取得明显突破。要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用一套政策组合拳,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上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减少、消灭贫困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应有之意。当今世界把贫困作为最大的世界难题之一,解决贫困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必须提供的公共产品。贫穷是严重的社会病,能让本分人泯灭天良、毁弃家庭。现在世界许多地方出现的政治动荡、极端主义、恐怖和暴力等非传统安全,都是因为这样的公共产品缺失产生的负外部性。作为崇尚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国家没有理由不解决贫困问题,改革开放事业的总设计师,同时也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开拓者邓小平同志就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作为承前启后的新一代执政党领导人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必须把消灭贫困作为执政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减少乃至消灭贫困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应有之意。

成效卓著,面临大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全面推进现代化国家进程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扶贫开发事业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1978年,中国贫困人口为2.5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30.7%。经过不懈地努力,中国开启了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扶贫开发的伟大实践。从1978年到2010年,人民生活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参考国际扶贫标准,近半数中国人摆脱了贫困;在中国大幅度提高扶贫标准的背景下,到2014年,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到8%。短短36年中国政府让7亿人快速摆脱贫困,世界银行称,“这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规模减贫”。与国外民间的、小规模的生活救济不同,中国是举全国之力,带有强烈“政府主导”色彩,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地进行扶贫。这在世界减贫史上铸刻上了“中国的成就”,也创造了“中国减贫奇迹”。尽管成绩斐然,在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今天,在中国东部发达省份“富可敌国”的同时,中国中西部特别是交通闭塞的山区依然存在较严重的贫困问题。以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计,现在只有2年时间,要在这样短的时间再解决7000多万人的扶贫攻坚,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www.daowen.com)

务必精准,务求实效。精准,就是目标明确、有的放矢、见效管用,通过对贫困的“精准制导、定点清除”,改“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可以把宝贵的扶贫资金和力量用到最急需的地方。扶贫开发也是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这就包括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这样就可以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避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按照习近平的话说,就是“情况搞清楚了,才能把工作做到家、做到位。帮助困难乡亲脱贫致富要有针对性,要一家一户摸情况,张家长、李家短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当然,新时期还要新思路,改革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扶贫的经验和模式,构建起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在政府层面,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强化扶贫开发工作领导责任制,把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

在市场层面,要融开发于扶贫之中,融扶志于扶贫之中,使扶贫工作从“输血式扶贫”走向“造血式扶贫”;要大力提倡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有劳动力,内外结合才能发展,加大对贫困地区低保的转移支付力度,在贫困地区将低保和扶贫政策相衔接;要完善扶贫规划与城镇化规划统筹协调机制,通过发展小城镇,对不具生存条件的地方进行整体搬迁,使搬迁的群众享受城镇的基本公共服务;还要积极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在社会层面,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重点是整合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的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开发,广泛动员公民个人通过爱心捐赠、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参与扶贫,也可以构建社会扶贫服务平台,与扶贫关联度高的基金会,结合精准扶贫,设计公墓项目,投入到扶贫事业中来,精准扶贫确保实现全面小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