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深入探讨产业转型升级内涵界定

深入探讨产业转型升级内涵界定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40年来,关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一直备受经济理论界的普遍关注。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随即引起学者们的关注。目前,关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他认为产业转型升级实质是人类与生态关系的系统。Rotmans等人认为产业转型升级是社会、技术、经济和制度等相互作用,多层次、多维度的社会子系统的结构变化过程。刘志彪等认为,产业升级是指各产业间的资源转移、产业内低效与高效企业间的资源转移过程。

深入探讨产业转型升级内涵界定

近40年来,关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一直备受经济理论界的普遍关注。早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第三次产业革命的结束,发达国家产业发展开始逐渐失去动力。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随即引起学者们的关注。目前,关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界定。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领域在不断拓展其内涵,大多仍然是将产业转型升级分为“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来分别加以界定的。

1.2.1.1 关于产业转型的概念界定

如前所述,产业转型早在20世纪80年代即已开始,相关研究也是从那个时期逐步发展的。其中,关于产业转型概念的界定,也是逐步演变的。

早期的产业转型是以企业微观行为为基础、以产业层面的调整为主要内涵的演变过程。Adams(1984)认为转型是以创造出一个不可回复,与先前不连续的系统,该系统在思考和行为上业已彻底改变旧有的系统。[1]Kuruvilla和Erickson(1998)认为,产业转型的过程是企业通过适应或突变来完成转变过程。[2]Kochan等(1995)依据对美国产业转型的研究,发现产业转型是一个不断改变的过程。在该过程中,各交易场所的战略决策者的自主性增强,产业内部交易场所趋于分散,而参与的职工、产业组织、附属的工资报酬及就业安全等不断发生改变。[3]Piore等(1998)又进一步对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等发达国家进行研究,总结出他们在产业转型中的共同特征,即产业转型发生时,产业内部出现企业聚集、劳动力流动性增强、工会成员减少以及更加重视技术发展等。

随着研究视野的扩大,关于产业转型的内涵界定逐步与产业结构、社会系统等宏观经济结合起来。Norén(1998)围绕产业结构变化、调整等展开研究,指出产业转型是一个结构调整、机制再造、制度创新、观念转变的过程。[4]张建平(1999)以主导产业部门的转换为特征来表示产业结构的变化,认为产业转型实质是产业结构重构,是生产要素的替代及其在变化环境下的一种重新组合。[5]有外国学者认为,以产业为突破口,研究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的动态关系,并试图认识复杂的社会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科技和环境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等。他认为产业转型升级实质是人类与生态关系的系统。产业转型研究的中心领域在于生产和消费系统的根本性转变的潜力和可行性等。Rotmans(2000)等人认为产业转型升级是社会、技术、经济和制度等相互作用,多层次、多维度的社会子系统的结构变化过程。相比前面学者的研究,Rotmans对转型的界定相对更全面。国内学者较早研究产业转型与技术、附加值之间内在联系的是刘志彪教授(2000)。他认为产业转型升级是指产业由低技术、低附加值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演变的趋势。[6]

伴随经济和社会发展,产业转型也被赋予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人们逐渐意识到必须以可持续的方式利用环境资源,并对消费和生产体系进行重大改革。但对产业转型是产业结构、主导产业转移的观点仍在延续。此时,也有学者提出产业转型是一种制度安排。Kohler(1999)主要研究了当前产业体系如何向可持续产业体系转变的重要途径,指出产业转型升级是社会经济体系间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7]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HDP)从产业转型的目的、机制和驱动力方面,提出产业转型的目的在于减少产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产业系统如何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Tian(2002)重视产业布局重构,认为产业转型是传统产业的布局结构向高技术产业或服务业的产业布局新格局转型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城市功能结构特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8]景维民(2003)认为,转型是引入一种全新的制度安排,是以新制度代替旧制度的过程。[9]徐振斌(2004)认为,产业转型就是根据国际和国内环境,一国或地区对现有产业结构的各个方面进行调整的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相应的产业和财政金融政策。并以中国为例,指出新的产业布局一定要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10]

郭丕斌(2006)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认为产业转型是基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产与消费过程转型。[11]毛蕴诗等(2008)提出,产业转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为产业结构的合理、优化;另一方面,也体现在企业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高加工度以及高技术的转变过程。[12]卓勇良(2010)认为产业转型是一个诸多因素变动的综合范畴,既包含产业结构、产业技术水平,也包括产业组织形态等。[13](www.daowen.com)

而在当前新产业革命方兴未艾的大背景下,产业转型的讨论逐步从产业结构等外在特征转向其技术进步的本质特征上来。赵儒煜(2017)认为,产业转型应包含增长动力、密集要素、环境资源三个层面的转型。

1.2.1.2 关于产业升级的概念界定

同样,理论界对于产业升级的理解也经历了从微观到宏观的演进历程。较早提出的产业升级概念,大多专注于产业升级的微观机制。Gary(1999)基于对全球价值链(GVC)的分析,认为产业升级可被理解为是一个经济组织进入更具技术能力、获利能力的经济领域的提升过程。[14]也有外国学者认为,产业升级是企业通过获得技术能力和市场能力,以改善其竞争能力以及从事高附加值活动。产业升级包括企业内部、企业之间、本土或国家内部以及国际性区域四个层次。刘志彪等(2000)认为,产业升级是指各产业间的资源转移、产业内低效与高效企业间的资源转移过程。[15]

随着产业升级的逐步深化,人们开始注意到产业升级的宏观效果。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受到关注,并体现在学者对产业升级概念的界定上。李江涛(2004)认为,产业升级是指先进产业替代落后产业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由产业之间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带来的。随着产业升级,产业结构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产业结构会不断实现高度化。即较高级形式的产业结构代替较低级形式的产业结构。[16]刘树成(2005)认为,产业升级最终带来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提升,因此产业结构升级又称产业升级。[17]

也有学者认为,产业升级在本质上是技术进步带来的,产业结构的转变并非其本质特征。金碚(2014)指出,产业升级实质上是工业所具有的创新性和革命性的自发彰显,在此过程中,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18]赵儒煜(2017)指出,产业升级分为特定产业、产业链和整个产业体系三个层次,都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的。

综上所述,产业转型升级的概念界定是一个从关注微观到兼顾微观和宏观经济的不断深化过程。其中,一部分学者强调产业转型、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的关系,而新的观点则更强调产业转型、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的内在联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