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再制造升级的发展背景

再制造升级的发展背景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徐滨士院士在1999年的中国工程院咨询报告中就将再制造升级作为再制造的一种重要模式提出,但当前再制造升级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大多仍然是以产品性能恢复为目的开展再制造生产。我国也可以重点在老旧机床再制造及其数控化升级、汽车及其零部件、重大技术产品、工程机械、农用机械、矿山机械及典型军用产品中开展再制造升级,来实现工业化向信息化的跨越式转变,支持发展节能环保的战略型新兴产业。

再制造升级的发展背景

  随着技术更新的日益加快,大量尚未达到物理寿命的产品面临着因技术原因而退役的境况,这不但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还增加了企业的经济负担,并影响了企业的生产能力。传统的再制造方式能够恢复产品原来的性能,但无法实现因功能而废弃产品的重新再制造利用,即因功能而废弃的产品在采用传统的性能恢复的方式进行再制造后,虽然能够得到性能恢复,但无法满足用户对产品更高性能的需求,因此,越来越多产品因功能废弃的现状,对传统性能恢复的再制造方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再制造升级因为要在再制造中使用大量的新技术,其实施模式、设计要求、保障资源及工程应用,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复杂于传统的再制造模式,因此,需要进一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探索科学的再制造升级内涵体系及其在实施应用中的问题,来提高再制造升级研究与应用水平。

通过在产品再制造中进行性能或功能升级的再制造方式,即进行功能废弃产品的再制造升级,可使旧品的性能得到快速提升,实现旧品中蕴含的资源和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再利用,缓解资源短缺与资源浪费的矛盾,减少大量的失效、报废产品对环境的危害,并因再制造升级产品的费用较低,可以高效益满足人们生活和企业生产的需求。以欧美等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对汽车工程机械铁路机车、国防产品、医疗设备、复印机机电产品的再制造升级。(www.daowen.com)

徐滨士院士在1999年的中国工程院咨询报告中就将再制造升级作为再制造的一种重要模式提出,但当前再制造升级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大多仍然是以产品性能恢复为目的开展再制造生产。我国也可以重点在老旧机床再制造及其数控化升级、汽车及其零部件、重大技术产品、工程机械、农用机械、矿山机械及典型军用产品中开展再制造升级,来实现工业化向信息化的跨越式转变,支持发展节能环保的战略型新兴产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