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商业税优化——以淮南通、泰盐为例

商业税优化——以淮南通、泰盐为例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宋代,商人行销淮南通、泰盐,实行以引计课,其课目之繁,税率之重,甲于全国。万历年间,改定每引400斤(称大引),商人给引价银5钱,余课银8钱。清代,顺治元年,下诏将明末加派杂课名色尽行蠲免,只照万历年间正额按引征课,商人则运淮南通、泰盐。顺治二年,每引纳课银0.675两。咸丰年间,改行就场征税,商人运盐百斤纳税钱300文或交银0.15两;于时行盐经过各处另行加抽盐厘以为军饷。

商业税优化——以淮南通、泰盐为例

宋代,商人行销淮南通、泰盐,实行以引计课,其课目之繁,税率之重,甲于全国。

元代,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依宋旧例办课,每引(300斤)其价为中统钞8两。大德四年(1300),设关防之法,凡盐商经批验所发卖者,所官收批引牙钱,其不经批验所者,本仓就收之。

明代,商人支取淮南盐1引(200斤),洪武初年(1368),需纳课银8分;洪武三年(1370),改于山西大同等仓纳米1~1.3石;永乐年间(1403—1424),改于各边寨纳米2.5斗或粟4斗;成化年间(1465—1487),改于两淮运司输银4钱;嘉靖六年(1527),改为8钱。万历年间(1573—1620),改定每引400斤(称大引),商人给引价银5钱,余课银8钱。明末,因军薪饷急,加斤加引加课,所加浮课相当于正课额七成以上。(www.daowen.com)

清代,顺治元年(1644),下诏将明末加派杂课名色尽行蠲免,只照万历年间正额按引征课,商人则运淮南通、泰盐。顺治二年(1645),每引(200斤)纳课银0.675两。其后陆续加斤加引加课,至嘉庆年间(1796—1820),淮南纲岸每引(374斤),纳正课银1.173两,附正课银0.243两;食岸每引(重量同纲盐)征正课银0.981两,附正课银0.146两;此外还有应征杂款42项,皆按每纲核定银数,纳入通纲带征。道光三十年(1850),改行票法,商人每引(此时每引改为600斤)纲盐纳正课银1.15两、杂课银1.93两、经费银0.658两;食盐正课与纲盐同,杂课、经费减半交纳。咸丰年间(1851—1861),改行就场征税,商人运盐百斤纳税钱300文或交银0.15两;于时行盐经过各处另行加抽盐厘以为军饷。同治年间(1862—1874),整顿盐法,定例每盐百斤在扬州纳课银0.15两,计每引(600斤)纳课银0.90两;运至销岸售贩得价后,在销岸完纳厘金:湖广每引11.98两,江西9.42两,安徽4.4两,外江食岸4两;内河食岸亦酌收厘钱以济淮扬防费。

以上事实可见不同历史时期的商税之名目多、税种繁,国家虽然增收,但百姓遭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