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盐务缉私武装在民国时期的研究与展望

盐务缉私武装在民国时期的研究与展望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整体来说,对缉私武装的研究有一定的成果,但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为保证政府的盐税收入,盐务缉私机构及缉私武装应运而生。尽管民国及现代的报刊、书籍以及资料汇编中涉及盐业缉私武装的研究略显薄弱,但这些书籍提供了丰富的史料,为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四川盐业缉私武装研究。

盐务缉私武装在民国时期的研究与展望

石振峰[2]

摘 要:盐务缉私是盐政盐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民国盐务缉私,学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对于直接参与盐务缉私活动的缉私人员的研究,不论是在全国盐务和地方盐务的研究中,多集中体现在研究盐政盐务的过程中,以缉私人员为专门研究对象的成果较少。整体来说,对缉私武装的研究有一定的成果,但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关键词:民国;盐务缉私;缉私武装

盐,自开禁以来,即承担着上裕国课、下关民生的角色。作为一种工业产品,其为人民日常生活之用,一日不可或缺;作为一种经济商品,盐业销售所产生的盐税仅次于田赋收入,在国家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历代政府都将其视为重要的战略资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利之所至,私盐乃生,私盐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左树珍曾言:“国之大利在盐,盐之大害在私。”为保证政府的盐税收入,盐务缉私机构及缉私武装应运而生。

民国时期为保证盐税收入,盐政改革成了政府应对财政危机的重要手段,而当时民国盐业处于传统和现代冲撞、主权的丧失与收回的复杂时期,因此关于民国盐业的资料极为丰富,丰富的资料为研究民国盐业改革尤其是民国盐务缉私武装提供了基础。

民国时期报刊发达,盐政杂志众多。1912年盐政杂志社在北京出版发行《盐政杂志》、1913年谈盐丛报社在上海创办《谈盐丛报》、景学钤在北京主编《盐政丛刊》、1929年全国盐务杂志社青盐杂志编辑部在上海创办《全国盐务杂志》(又称《青盐杂志》)以及盐务署主编的《盐政汇览》、财政部盐务署汇总《盐务年鉴》、财政部直接税务处编《十年来之缉私》,这为研究民国盐务改革及盐务缉私武装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支撑。

同时期亦有许多涉及盐政改革的专著,整体性的有盐务署主编的《中国盐政沿革史》[3]和《中国盐政实录》[4]、田斌《中国盐税和盐政》[5]、曾仰丰《中国盐政史》[6]、欧宗祐《中国盐政小史》[7]、陈沧来《中国盐业》[8]、林振翰《中国盐政纪要》[9]、周庆云《盐法通志》[10]、蒋静一《中国盐政问题》[11]等;局部性的以林振翰的《淮盐纪要》《川盐纪要》《浙盐纪要》为代表,这部分专著对民国时期的盐政改革整体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在论述中对民国时期的盐务缉私武装的内容有所涉及,但缺少深入研究,专题性不足。

近年来汇编的一些涉及资料汇编类书籍,其中有涉及民国盐务的内容也为盐业缉私武装研究提供了资料支撑,如南开大学经济所经济史研究室编《中国近代盐务史资料选辑》[12]、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13](该书记载了时期有关盐务缉私的法令)、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14](财政经济卷)等。

尽管民国及现代的报刊、书籍以及资料汇编中涉及盐业缉私武装的研究略显薄弱,但这些书籍提供了丰富的史料,为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现将相关文章对民国时期缉私武装的研究情况叙述如下:

1.对南京国民政府缉私武装的研究

史继伟的硕士论文《南京国民政府盐务税警研究(1931—1945)》[15]一文从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层面分析了盐务缉私税警的成立的背景,缉私人员的选拔、训练、装备、晋升以及缉私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张生《论南京政府初期的盐税改革》[16]一文论述了南京政府所的缉私武装第六师和由盐商出资组建的缉私武装巡带的组建以及后来税警团的成立情况。孙宝根《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缉私研究(1931—1945)》[17]和徐志《民国时期的税务警察[18]二文均言及税务警察的前身乃盐务警察,随着缉私范围的扩大,税务警察所稽查的范围已经不仅仅是盐务,逐步涉及了国家整体的税务,同时还论述了盐务税警的任用、培训、提升等内容。杨光《论左树珍盐务改革思想》[19]言及左树珍在进行盐务改革的时候,建议在产盐地区设立缉私警察以遏制私盐的买卖的内容。

缉私武装选拔之后,势必要对缉私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李丽霞《民国时期盐务人才的培养及其得失——以北京盐务学校为例》[20]一文以北京盐务学校为例,论述了其在盐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同时还论述了盐务学校对盐务人才的招收培训等内容。樊磊《南京国民政府后期盐警教育工作研究》[21]一文论述了盐警教育的总体思路、时间安排和教育内容。姚顺东、唐湘雨《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盐务人员管理论析》[22]一文论述了南京政府成立后加大对盐务人员的立法力度,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盐务人员的任用、考核、培训、薪俸等内容的法令法规以加强对盐务人员的管理。

纵然南京国民政府对盐务缉私人员有着严格的选拔、考核和任用制度,同时对盐务人员管理又有着严厉的立法,整体来说,盐务缉私人员在盐务缉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部分盐务人员依然对社会产生一些困扰。姚顺东《浅论南京国民政府对食盐走私的立法控制》[23]一文论述了南京国民政府有鉴于走私问题的严重,在加强缉私队伍建设和规范缉私人员行为方面所作的努力,特别是注重盐业管理人员的素质的提高。张立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盐政与民生》[24]一文言及南京政府为了保证税收杜绝走私,加强了盐务税警和缉私兵力,固然起到了保证税收的效果,但这些缉私武装不顾民生桀骜不驯,非法敲诈,已经成了“病民工具”,民众不堪重负,同时该文还列述了税警扰民的几则案例。

2.对地方缉私武装的研究

对地方性盐业缉私武装的研究成果较为丰硕,多数的研究以某一省、市或者特定区域为中心,且大多以产盐地居多,覆盖区域遍及四川、河北、安徽、山东、云南、贵州、福建、广东、浙江、湖南、甘宁青、东三省等地。

四川盐业缉私武装研究。吴炜等《四川盐政史》[25]第五篇缉私部分将民国时期四川缉私武装的种类、编制、驻防、人员晋升、培训以及对其的奖惩的情况进行了阐述,同时将与四川缉私相关的中央和地方法律条文也分别给予罗列。李福德、赵伯蒂《从历代缉私看川盐缉私》[26]对历代的缉私情况进行了回顾,认为缉私的有效进行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缉私武装。宋良曦《川盐缉私略论》[27]一文论述了历史上四川盐业缉私的情况,并对民国时期四川缉私武装的设立、沿革、编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李佳豪《抗战时期四川缉私研究(1936—1945)》[28]论述了抗战时期四川缉私机构(如盐务防护军、盐巡警、缉私营、税警队等)的设置,同时也阐述了盐务缉私人员的训练情况。

河北盐业缉私武装研究。河北的盐业研究主要侧重在长芦盐区。毕昱文的博士论文《1912—1928年长芦盐区缉私武装研究——以长芦缉私营为中心》[29]以缉私营为研究对象,从长芦缉私的组建、后勤保障、经费保障、缉务活动、人员晋升、军风军纪等几个方面详细地论述了长芦缉私营在长芦盐区的缉私活动,但该文未涉及缉私营的人员培训问题。除此之外,毕昱文分别从缉私营的编制、马后营的编制、领导指挥体制、人事管理制度、财务治理等方面对长芦缉私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写作了一系列相关论文[30]。高寒《长芦盐务税警研究——1931—1937》[31]从缉私税警为切入点,重点从盐务税警的教育、职责以及和民众、中共、日伪的冲突方面论述了长芦盐务税警在当时所起的作用,但对税警的缉务活动并未论述。李燕《民国初年长芦盐区缉私问题探析——1912—1916》[32]缉私机构部分论述了长芦缉私营的沿革、内部组织和职责、兵力和布防、经费和人员薪金等情况,较毕昱文以长芦缉私营为研究对象,该文多了地方官缉私和海关缉私两个部分,但其对这两部分没有做详细的论述。尹建伟《民国初期长芦场务局研究》[33]在场务局与盐场缉私管理部分言及在长芦地区设立巡缉课员对缉私营的监督以及对长芦地区的场警的编练和布防情况。

安徽盐业缉私武装研究。李强《倪嗣冲与民国初年安徽盐务》[34]以倪嗣冲整顿安徽盐务为出发点,论述了其在安徽建立盐务机构,设立缉私队加强缉私的情况以及在缉私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李孟圆《民国时期安徽的盐业研究(1912-1937年)》[35]论述了安徽地区皖南和皖北缉私局的设立、编制、人员等情况,对如何缉私及缉私的效果并没有论述。张文凤《缪秋杰与近代淮北盐区的盐政缉私》[36]分析了缪秋杰在主持淮北盐务缉私的时候所采取的措施,缪秋杰将缉私营改编为税警,分区驻扎,缪秋杰认为缉私的成败和缉私武装的素质直接相关,他注重对税警的训练和管理,同时提高缉私税警的待遇以提高其战斗力,缪秋杰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江希喦《浅议两淮盐业缉私沿革》[37]一文论述了两淮盐区缉私营的设立、沿革和人员编制的情况。

山东盐业缉私武装研究。宋志东《近代山东盐政研究》[38]一文论述了山东地区的缉私武装存在政府缉私、商人缉私和官商合缉三种缉私模式,官府和商人缉私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相互配合,但另一方面由于缉私力量不统一,导致缉私效果差,同时商巡也伴随着时间推移,存在一定的扰民问题。宋志东《近代山东的盐务缉私方式及其法规建设》[39]分析了民国时期山东的盐务缉私方式,缉私力量盐务警察的设立、驻防以及人员编制等内容,同时还论述了成立士警训练所以训练缉私税警的情况。宋志东《近代山东私盐的泛滥及其成因》《抗战时期山东盐业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山东盐务稽核机构述论》[40]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山东盐务缉私武装的设立、建制、人员构成和布防情况。

云南、贵州盐业缉私武装研究。赵小平《民国时期云南私盐与缉私制度的变迁》[41]和《民国时期云南盐商、私盐与缉私关系探析》[42]二文详细分析了民国时期云南的盐务缉私活动,缉私机构的变迁以及缉私武装的番号(缉私特务队、缉私第一中队、缉私第一/第二大队)等内容,赵小平认为云南缉私效果不明显与缉私队伍人员不够、缉私人员素质低下、缉私队伍内部腐败及官商勾结、缉私力量分布不均有关,总而言之是由缉私制度不健全导致。李浩、贺菊莲《民国时期贵州盐务机构演变》[43]一文,详细地论述了贵州盐务机构的演变和变迁,如缉私局和盐务税警队的设立等情况。贺菊莲《国民政府主黔时期的贵州盐警缉私》[44]论述了国民政府时期的贵州政府制定的一系列跟盐警缉私有关的政策和制度,以及盐警在缉私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福建、广东、浙江、湖南盐业缉私武装研究。李慧艳《1927—1937年福建私盐问题研究》[45]及《抗战前福建政府抵制私盐的主要措施》[46]二文提及福建政府整编盐务税警、场警的力量,认为只有通过提高缉私人员赏款及福利,改善工作条件,才能达到提高缉私人员积极性的效果。于广《1920年代广东地区的私盐与缉私》[47]一文论及广东为减少盐税收入的损失,试图建立和完善缉私制度,虽然缉私组织得以建立,但因为军事局势的影响,缉私制度基本上处于废弛的状态。孙娇《战后浙江盐政的重建与变革》[48]论述了战后浙江地区缉私协警在浙江的重组及布防情况,同时也分析了提升缉私效率的相关措施。侯强《抗日战争时期宁波的盐产品走私与缉私——以地方盐业志为中心的考察》[49]以盐业志为考察的出发点,分析了抗战时期宁波地区缉私组织的整顿与警力的布防情况。唐振民《抗战时期湖南盐务管理述论》[50]一文论述了湖南地区缉私机构的演变及缉私队伍的建设情况。

陕甘青宁地区的盐业缉私武装研究。汪红娟《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食盐走私与缉私》[51]论述了边区政府为打击食盐走私健全缉私机构等情况,尤其强调了群众力量在缉私中所起的作用。田旺杰《近代化过程中的甘宁青盐业》[52]粗略地论述了该地区的盐业缉私队和税警的缉私情况。金伟《民国时期甘肃地区的盐政研究》[53]和许甜甜《民国时期甘肃盐政制度建设研究》[54]二文均论述了甘肃的盐务缉私队成立及驻防的情况。樊磊《民国绥远地区盐政研究(1912—1937)》[55]盐务缉私部分论述了民国绥远地区的盐务缉私机构的沿革情况,对缉私税警的待遇及驻防地区进行了阐述。

东三省缉私武装研究综述。孙忠《清末民初东三省盐业缉私研究》[56]和李媛媛《清末民初奉天省盐务研究》[57]二文阐述了东三省盐业缉私的情况是多方统筹协同缉私,除了专门的缉私武装外,地方政府和水师水警都会参与缉私,但由于当地缉私武装力量的兵员单薄,为了有效地开展缉私活动,当地缉私武装的枪械子弹较为充足,在一定程度了抵消了因人员单薄而导致缉私不力的情况。同时因为当地特殊的地理情况,日私、韩私、俄私均存在于当地,为解决缉私问题,当地会求助外国力量加以协同缉私,例如以聘请日本警察和日籍雇员的形式开展缉私。

综上,关于民国时期的盐业缉私武装的研究除少数几篇论文以缉私武装为对象进行专门研究外,其他的缉私武装研究几乎都是在研究盐政盐务问题的时候有所涉及,且研究的过程中多是论述缉私机构的成立、沿革、编制、人员及驻防问题,对盐业缉私武装的教育培训、升迁奖罚、后勤保障等方面的研究较为不足,有待于进一步地开展深入的研究。学界对盐业缉私武装研究的范围几乎遍及全国,但对部分地区的研究深入度不足,尤其是对作为民国主要产盐区的四川盐区的缉私武装的研究更是有待于深入研究,甚至有些地区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对民国时期盐务缉私武装的研究对于中国缉私警察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注释】

[1]基金项目:本文为2019年度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重大课题“民国四川盐区盐务缉私武装研究”(项目编号SC19EZD048),2018年度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轻化工大学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资助项目“清代官四川运局文约凭票研究(YWHY18-08)”阶段性成果。

[2]作者简介:石振峰(1985—),男,四川轻化工大学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历史学博士。

[3]盐务署盐务稽核所编:《中国盐政沿革史》,1915年。

[4]盐务署盐务稽核所编:《中国盐政实录》,1933年。

[5]田斌:《中国盐税和盐政》,江苏省印刷局,1929年。

[6]曾仰丰:《中国盐政史》,商务印书馆,1936年。

[7]欧宗祐《中国盐政小史》,商务印书馆,1927年。

[8]陈沧来:《中国盐业》,商务印书馆,1929年。

[9]林振翰:《中国盐政纪要》,商务印书馆,1930年。

[10]周庆云:《盐法通志》,鸿宝斋书局,1928年。

[11]蒋静一:《中国盐政问题》,正中书局,1936年。

[12]南开大学经济所经济史研究室编:《中国近代盐务史资料选辑》,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

[13]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台湾文海出版社,1999年。

[14]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

[15]史继伟:《南京国民政府盐务税警研究(1931—1945)》,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论文。

[16]张生:《论南京政府初期的盐税改革》,《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2期。(www.daowen.com)

[17]孙宝根:《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缉私研究》,苏州大学2004年博士学位论文。

[18]徐志:《民国时期的税务警察》,《涉外税务》2002年第6期。

[19]杨光:《论左树珍盐务改革思想》,《盐业史研究》2017年第3期。

[20]李丽霞:《民国时期盐务人才的培养及其得失——以北京盐务学校为例》,《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21]樊磊:《南京国民政府后期盐警教育工作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3年第3期。

[22]姚顺东、唐湘雨:《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盐务人员管理论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6年第1期。

[23]姚顺东:《浅论南京国民政府对食盐走私的立法控制》,《盐业史研究》2004年第2期。

[24]张立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盐政与民生》,《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年第8期。

[25]吴炜等:《四川盐政史》,四川盐运使署铅印本,1932年。

[26]李福德、赵伯蒂:《从历代缉私看川盐缉私》,《盐业史研究》1995年第2期。

[27]宋良曦:《川盐缉私略论》,《盐业史研究》1986年第1辑。

[28]李佳豪:《抗战时期四川缉私研究(1936—1945)》,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学位论文。

[29]毕昱文:《1912—1928年长芦盐区缉私武装研究——以长芦缉私营为中心》,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

[30]毕昱文相关的研究论文有:《20世纪70年代以来盐务缉私研究综述》,《盐业史研究》2010年第2期;《北洋政府时期长芦缉私马后营编建述论》,《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北洋政府时期长芦缉私营编整述论》,《盐业史研究》2013年第2期;《北洋政府时期长芦缉私营领导指挥体制述论》,《盐业史研究》2013年第1期;《北洋政府时期长芦缉私营人事管理制度述论》,《盐业史研究》2012年第3期;《盐务稽核所对长芦缉私营财务治理述论》,《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北洋政府时期长芦缉私营硝私查缉述论》,《兰台世界》2013年2月下旬;《长芦缉私营涉私物品处置述论》,《盐业史研究》2015年第1期。

[31]高寒:《长芦盐务税警研究——1931—1937》,河北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32]李燕:《民国初年长芦盐区缉私问题探析——1912—1916》,河北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33]尹建伟:《民国初期长芦场务局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论文。

[34]李强:《倪嗣冲与民国初年安徽盐务》,《盐业史研究》2013年第2期。

[35]李孟圆:《民国时期安徽的盐业研究(1912—1937年)》,2016年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6]张文凤:《缪秋杰与近代淮北盐区的盐政缉私》,《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3期。

[37]江希喦:《浅议两淮盐业缉私沿革》,《盐业史研究》1996年第2期。

[38]宋志东:《近代山东盐政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39]宋志东:《近代山东的盐务缉私方式及其法规建设》,《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三辑)》,巴蜀书社,2003年。

[40]宋志东:《近代山东四眼的泛滥及其成因》,《盐业史研究》2013年第4期;《抗战时期山东盐业的曲折发展》,《盐业史研究》2015年第3期;《民国时期山东盐务稽核机构述论》,《潍坊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

[41]赵小平:《民国时期云南盐商、私盐与缉私关系探析》,《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42]赵小平:《民国时期云南私盐与缉私制度的变迁》,《盐业史研究》2010年第1期。

[43]李浩、贺菊莲:《民国时期贵州盐务机构演变》,《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第10期。

[44]贺菊莲:《国民政府主黔时期的贵州盐警缉私》,《兰台世界》2014年3月上旬。

[45]李慧艳:《1927—1937年福建私盐问题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论文。

[46]李慧艳:《抗战前福建政府抵制私盐的主要措施》,《黑龙江史志》2013年第10期。

[47]于广:《1920年代广东地区的私盐与缉私》,《盐业史研究》2017年第1期。

[48]孙娇:《战后浙江盐政的重建与变革》,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学位论文。

[49]侯强:《抗日战争时期宁波的盐产品走私与缉私——以地方盐业志为中心的考察》,《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第1期。

[50]唐振民:《抗战时期湖南盐务管理述论》,湘潭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51]汪红娟:《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食盐走私与缉私》,《河北学刊》2019年第5期。

[52]田旺杰:《近代化过程中的甘宁青盐业》,《盐业史研究》2014年第1期。

[53]金伟:《民国时期甘肃地区的盐政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

[54]许甜甜:《民国时期甘肃盐政制度建设研究》,北方民族大学2018年硕士学位论文。

[55]樊磊:《民国绥远地区盐政研究(1912—1937)》,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

[56]孙忠:《清末民初东三省盐业缉私研究》,辽宁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

[57]李媛媛:《清末民初奉天省盐务研究》,辽宁大学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