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型农民、新型职业农民与农民合作组织

新型农民、新型职业农民与农民合作组织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是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逐步向产前和产后延伸,兴办各种经济实体。

新型农民、新型职业农民与农民合作组织

第一,新型农民,是与传统农民相对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加快培养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主要内涵包括五个方面,即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纪。有文化,指具有一定的知识,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懂技术,指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劳动经验和生产技能。会经营,指具有一定的市场意识、信息接收与反馈能力、能够参与市场竞争。讲文明,指有现代意识,形成符合现代文明要求的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守法纪,指具有法律观念,遵守法律,同时也要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致力于培养新型农民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怎样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基本问题,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关键,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为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国家要将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纳入预算,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规模,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

第二,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大体上可分三类:一是生产经营大户,如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加工大户、农机大户、农民经纪人等;二是农村发展带头人,如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业产业化企业领办人等;三是技能服务人才,如农机手、植保员、防疫员、沼气工、水利员、信息员、园艺工等。〔54〕从长远来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意味着对未来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培育。

第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自愿参加的,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某一产业或产品为纽带,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实行资金、技术、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等互助合作经济组织。〔55〕目前,我国农村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40多万个,其中较为规范的有14万多个,广泛分布于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林业、运输业、加工业以及销售服务行业等各领域,成为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支新生的组织资源。(www.daowen.com)

第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三种主要类型:一是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典型形式。其基本特征是从事专业生产的农民自愿入社,退社自由,平等持股、自我服务、民主管理、合作经营的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也是企业,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为企业法人。二是股份合作社,是在合作制基础上实行股份制的一种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基本特点是实行劳动联合与资本联合相结合、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相结合。三是专业协会,是一种较为松散的合作形式,包括农业服务协会和专业协会等。〔56〕农业服务协会为农户提供综合性系列化服务。

第五,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功能。(1)组织功能。表现在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组织成员进行生产与销售,促使农业生产由行政管理过渡到由合作经济组织协调管理;根据国家产业规划以及市场信息,组织和协调农户进行专业生产;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意愿,把分散的专业户、专业村,通过专业合作,组织起各种类型的专业农协,以参与市场竞争;在经济发达的地区,通过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直接组织农业劳动力有序地流动到二、三产业,实现农业规模经营,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奠定基础。(2)中介功能。由于农户经营的分散性,不可能直接加入大公司的经营序列或纷纷进入大市场销售农产品。在市场需求与市场竞争中,农户为避免自然与市场风险,需要“合作经济”这一中介组织。同样,公司(企业)也需要中介组织,使公司与农户、市场与农户对接。(3)载体功能。是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逐步向产前和产后延伸,兴办各种经济实体。逐步将自身的组织演变成社区性的产业一体化组织或专业性的产业一体化组织。(4)服务功能。向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有效服务,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必不可少的手段。〔5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