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个人缴费能力的测算方法与指南

个人缴费能力的测算方法与指南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数据说明和假设运用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日常生活支出/人均消费支出、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平均支出等数据,分析可支配收入减去日常支出/人均消费支出和缴纳社会保险费后,剩余资金中的预防性储蓄和预防性储蓄与名义工资的比重来判断个人企业年金的缴费能力。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一般为个人可支配收入的20%。表7-6企业年金个人负担能力测算表

个人缴费能力的测算方法与指南

1)数据说明和假设

运用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日常生活支出/人均消费支出、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平均支出等数据,分析可支配收入减去日常支出/人均消费支出和缴纳社会保险费后,剩余资金中的预防性储蓄和预防性储蓄与名义工资的比重来判断个人企业年金的缴费能力。

(1)A为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对城镇职工的收入水平进行衡量时,没有使用“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收入”这项指标,这是由于职工的工资收入有一部分是用来家庭赡养支出,可支配收入这一指标更加客观、合理。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是指城镇居民家庭的名义现金收入,包括经常或固定得到的收入和一次性收入,但不包括周转收入,例如向朋友借入款项、收回借出款及其他暂收款等都不包括在范围内。

(2)B为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

(3)D为社会保险费支出。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一般为个人可支配收入的20%。

(4)E为人均剩余收入。为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人均日常生活支出和社会保险费支出后的余额,属于员工自主性较强的收入。

(5)F为预防性储蓄。刘金全、邵欣炜(2003)采用条件异方差(ARCH)模型,通过分析我国居民的耐用消费品和非耐用消费品的消费序列,得出在我国储蓄行为当中,预防性储蓄动机是显著存在的,并且通过计算,得出在整个储蓄增加中大约20%是出自预防性储蓄动机。所以我们通过人均剩余收入乘以20%来计算。(www.daowen.com)

(6)G为预防性储蓄率。即预防性储蓄占城市居民人均工资收入的比重,缴费能力测算(G 1):

预防性储蓄/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日常生活支出-城镇居民社会保险费支出)×20%/人均可支配收入

2)预测的数据分析和结论

如表7-6所示结果,个人的缴费能力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动,更确切地说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变动的,所以,企业的个人预防性储蓄率的发展是动态的,是一个不断变动的过程,我们可以对企业个人的缴费能力进行趋势预测。

表7-6 企业年金个人负担能力测算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