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德阳市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德阳市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主要指标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总体良好,“十二五”规划实施已经取得成效。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深捷科技、瑞能电力科技、德赛尔、特变电工等10家企业被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特变电工、德赛尔、森普管材、圣德钢缆等4家企业被命名为“四川省创新型企业”。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执法监督工作进一步加强。传染病报告率、报告及时率、传染病登记与网

德阳市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十二五”期间县域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德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进一步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为中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的,以经济转型为主线,以深化和扩大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统筹城乡为突破口,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紧紧围绕规划目标,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农业稳市、三产活市、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主要指标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总体良好,“十二五”规划实施已经取得成效。

二、主要指标实现情况

按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目标要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完成情况基本好于“十二五”规划目标要求,发展质量持续提升。

(一)主要经济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完成或超过“十二五”目标任务。

(二)主要社会发展指标

城乡就业:“十二五”以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已完成“十二五”规划控制在3.5%的任务目标。

城镇化率:随着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到2015年已完成城镇化率达到70%的规划目标任务。

森林覆盖率:“十二五”以来,森林覆盖率从21.8%上升到23.6%。

节能减排:“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持续下降,符合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

三、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一)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明显进展

1.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德阳市牢牢抓住城乡统筹和全市建设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基地等机遇,加强区域合作,巩固提升三大支柱产业,培育壮大五大后续产业,工业集约、集聚、集群化发展成效显著。一是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提升。二是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通过在电线电缆及其成套设备制造、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行业实施一批高新技术项目,产业结构调整和传统支柱产业升级的步伐逐渐加快,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形成了以特变电工(德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爱通电子线缆、旌东电缆、东佳港等企业为代表的电线电缆及其成套设备制造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以德阳钰鑫机械、秦康机械、东科水电、宏源机电、金力机械等开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打破了机械配套加工的传统模式;围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思路,通过组织实施“镀镍基纳米复合镀层材料及制造方法”“铝空金属燃料电池”“电池级石墨烯”中试项目、“纳米级磷酸锂电池”等34个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形成了以深捷科技、德赛尔、森普管材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集群。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深捷科技、瑞能电力科技、德赛尔、特变电工等10家企业被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特变电工、德赛尔、森普管材、圣德钢缆等4家企业被命名为“四川省创新型企业”。三是工业产业布局初具规模。按照三年打基础、五年上水平、十年求跨越的总体安排,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实施一批重点工程,培育一批重点企业,壮大一批产业集群,打造一批重点品牌,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构建良好产业发展环境,实现产业规模跨越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核心竞争能力大幅提升。金路公司与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合作研发的电池极石墨烯材料中试成功,瑞能电力汽轮机自动控制系统研发生产;东深科技铝空金属燃料电池、攀化公司纳米级磷酸铁锂电池、德源电气与西华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合作研发生产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磷酸铁锂电池管理系统及风力发电储能装置项目的顺利实施,使工业经济增长不断呈现出新的亮点。

2.现代农业区域布局基本形成

一是现代农业建设加快进行。生态禽畜、绿色蔬菜、优质粮油、经济林木、名优水产“五大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示范带动作用逐步显现。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强。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三是农业机械化发展深入推进。四是耕地保有量持续保证。

3.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

“建设大市场、发展大流通”的思路初步实现。一是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二是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三是城乡商贸体系建设不断增强。通过“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商贸中心建设,城乡消费日益活跃。四是生态文化旅游业特色凸显。

(二)统筹城乡发展成效显著

结合“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以及德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不断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城乡空间布局不断优化,以城带乡、城乡联动的发展格局逐步形成。一是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二是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果。

(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1.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一是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逐步提高。“十二五”开局以来,我市在科技投入、科技项目申报培训、以企业为主题的科技创新平台、校企合作、引进和培育新兴产业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良好的开局。二是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不断增加。知识产权已经成为支撑企业自主创新和发展的动力,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产业升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提高。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12.75%;小学、初中均无一人辍学;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为100%; 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99.96%。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5.8%,弱势群体教育得到保障。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8%,超过99%的规划目标。高中教育品牌优势进一步形成。

3.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医疗卫生服务资源配置重点向农村倾斜。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执法监督工作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整体反应和保障能力不断加强。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和监管机制不断完善,对管辖区内重点场所、重点品种、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的日常监管进一步加强,严厉打击了危及食品安全的不法行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新农合门诊统筹和住院补偿管理全面实施,实现了新农合门诊统筹村乡镇覆盖率100%,群众就医更加方便。传染病报告率、报告及时率、传染病登记与网络直报一致率均达到100%。

(四)民生改善持续推进

1.人口工作进一步加强(www.daowen.com)

为确保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我市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为出发点,人口政策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增进家庭发展能力,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社会性别平等深入推进。出生干预全面强化,人口素质普遍提高。组建流动人口服务机构,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基层流动人口管理机制不断创新。

2.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以《就业促进法》为主线,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政策,通过加强对困难人员就业援助、促进自主创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动态消除了“零就业”家庭,就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3.社会保障体系趋于完善

一是社会保障制度和管理服务体系不断健全,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逐步实现,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制度基本建立。二是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成效显著。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退休人员社区管理率、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达到100%。三是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超额完成。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4.生态建设稳步推进

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全面完成了各项节能目标任务,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持续下降。贯彻落实国家、省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要求,严格限制“两高”企业进入,督促企业按要求淘汰落后产能、拆除落后设施装置,制定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方案。按期按规定关停了四川德阳佳丰化工有限公司万丰化工厂、德阳市前锋化工厂。围绕新型能源、新型材料、节能技术开发、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和循环经济利用等重点工程,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

“十二五”以来,以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生态恢复重建、农村农田林网、血防林等重点工程为依托,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工作,加强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开展科技兴林活动,林业产业发展迅猛。一是造林绿化成效显著。二是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森林采伐管理进一步加强,严格控制采伐指标,连续二十三年实现无森林火灾,天然林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生长明显大于消耗。三是林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林业产业发展呈现出可喜局面。

四、面临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展不快,服务业比重提升缓慢

目前,二产业比重过大、三产业增速过慢,三次产业中结构不够优化的问题仍然突出,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农业经营规模化、品牌化、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偏小、带动力不强。工业经济三大支柱产业占有突出地位,其他产业尤其是新兴产业还比较弱小,高新技术产业所占的比重较低,产业层次亟待提升。服务业比重提高相对缓慢。

(二)转变发展方式成效不明显, 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

工业发展主要还是依靠资源消耗和投资拉动增长,坚持新型工业化、发展循环经济、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任务艰巨。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规模普遍偏小,大部分企业还处于粗放式经营阶段,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能力弱,原创性技术和产品很少,核心竞争力不强。农业生产仍然比较粗放,标准化、机械化生产的程度不高,粮食加工产业链短、层次低,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仍然较少,竞争力不强。服务业总体规模小、数量少,发展形式单一,现代化程度低,仍以传统业态为主,先进业态的集聚度不高,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人才短缺,总体发展水平有待提升。

(三)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依然存在,统筹城乡任务艰巨

农民与城镇居民收入的差距仍然较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产生活条件和防灾减灾能力依然较低。社会保障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与城市差距仍然较大,村级医疗机构的服务难以满足农民就医需求,公共文化活动设施不够完善。城乡之间发展还不平衡,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任务比较艰巨。

(四)社会事业发展不够平衡,影响均衡发展的推进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义务教育免费政策的出台,市区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导致教育资源紧缺,生源拥挤,就学压力大。医疗卫生服务资源配置重点向农村倾斜的力度不够。医疗设备滞后、人才匮乏、技术力量薄弱,服务能力与农民就医需求不相适应。企业科技研发开发投入不足, 自主研发能力有待提高。城乡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转轨就业、大学生就业和农村转移就业同时出现,劳动技能与岗位、供给与用工需求不相适应,就业供求和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五、进一步推动县域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凝聚发展合力

各级各部门领导要经常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亲自部署和决策,亲自协调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坚持每季度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专题会,判断当前经济走势,研究对策;凝聚发展合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二)突出结构调整,推进转型升级

促进三大支柱产业层次提升,推进五大后续产业快速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依靠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技术创新,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推进产业优化和升级。调动各方面资源,大力促进机械加工产业向装备制造产业在量和质两方面的转变,促进电线电缆产业向新品种、新市场、大规模拓展,加快天然气新储量开采、发展高附加值化工产品,把新材料、电子、食品、纺织服装四个加快发展产业作为工业招商的重点方向,加快投入产出,迅速扩大规模。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强化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机械化和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挥五大农业产业化基地示范带动作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优质粮油、生态禽畜、优质蔬菜等优势产业带,扶持市场竞争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合组织,促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把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的战略重点,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培育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全面提升服务业质量和水平。

(三)加快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抓好各年度重大项目储备,加大项目落地、建设考核力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坚持落实重点项目区级领导监督和协调制度,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强化要素资源保障,重点建立资金、土地、环境保障机制。完善重点项目建设优惠政策、奖励政策,积极帮助各类特色项目向上争取资金支持。以新农村示范片、四川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黄河新区和黄许物流园区为平台,加大三次产业招商力度,着力引进带动型、总部型项目,充分发挥项目建设拉动投资、稳定增长的重要作用。

(四)推进城乡统筹,促进一体化发展

把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作为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主路径和主引擎。加快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推进卫星小城镇、重点场镇、中心集镇的建设,不断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增强城镇的辐射带动能力和产业、人口承载能力。尽快建立健全与户籍制度改革相适应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城乡壁垒,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公共卫生、义务教育、文化等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群众生活生产环境。继续深入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产权制度改革,使农村集体产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体制更加适应。

(五)全面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继续改善就学条件,优化教育布局,做好城区新增教育需求的发展规划;建设特色学校,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差异,确保教育均衡发展;培养农村学校骨干教师队伍,建立城乡合作交流机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努力促进就业,增加就业岗位,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妥善解决好就业供求和结构性问题。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资源配置重点向农村倾斜的力度,改善农村医疗技术条件,提高乡村医生待遇。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网络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扩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统一开放、相互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廉租房、公租房的建设,切实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和农村特困户住房困难。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五保”供养能力,努力解决困难群众、弱势群体和残疾人的生活困难,不断完善社会福利服务网络,加快慈善网络体系建设。开展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等节约型社会创建活动,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着力完善防控体系和调解机制,做好信访工作,认真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全力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强化应急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和演练各类应急预案,全面提高对公共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能力。强化安全发展意识,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提高安全监管水平,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确保社会和谐安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