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构建农村贫困者安全网络: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构建农村贫困者安全网络: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农村地区最重要的是推进和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我们认为,应建立以我国法定基本社会保障为主体、乡村集体保障和家庭储蓄保障等并存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来自于国家财政、地方财政和农民参保三方,但国家要明确三方的合理投资分配比例。要广开融资渠道,可考虑将土地补偿费、土地使用费、农业产业化经营所得的合理部分纳入法定的农村社会保障基金渠道。加快立法,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支持。

构建农村贫困者安全网络: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前述研究表明,收入不平等是阻碍农村减贫进程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完善收入分配体制,确保贫困者利益是当前农村减贫的一个重要课题。尽管经济转型给整个国家带来福利增进,但对不同群体会形成不同的福利冲击,可能使某些家庭和群体,特别是穷人的福利遭受损失,甚至陷入困境。因此,补偿性的国内政策必须及时到位,以利于调整和补偿失利者。在农村地区最重要的是推进和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首先,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我国农村发展极不平衡,单一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很难照顾到各方面的要求。我们认为,应建立以我国法定基本社会保障为主体、乡村集体保障和家庭储蓄保障等并存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其资金来源按照部分积累的原则,由国家政策引导、集体补助、个人缴费为主。基本社会保障基金先由县级起步,逐步过渡到省级统筹,待条件成熟后再实行全国统筹,最后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飞跃。

其次,建立国家、地方和个人三位一体投资结构。农村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来自于国家财政、地方财政农民参保三方,但国家要明确三方的合理投资分配比例。要广开融资渠道,可考虑将土地补偿费、土地使用费、农业产业化经营所得的合理部分纳入法定的农村社会保障基金渠道。

再次,加快农村社会保障法制化建设。加快立法,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支持。农村社会保障是一项群众性、政策性、法规性很强的工作。鉴于国家目前社会保障法还未出台,可以根据全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新的地方性法规。通过农村社会保障的地方立法,使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有法可依。(www.daowen.com)

最后,实行“政府定政策,市场化运营”的社会保障保值增值策略。改变政府职能,由过去的“一手抓”改变为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和监督社会保障基金运作。同时对筹集上来的社会保障基金可委托给专业保险公司或投资机构来运作,以保证资金的保值增值。

总之,推动农村贫困减少是一项艰苦的系统工程,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国家必须将经济增长方式从“唯增长”向“利于穷人”的方向转移,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向“先富带动后富”发展,使贫困人口能从经济增长中获得更多的好处,使中国农村贫困状况得到根本改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