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其他专业的公共卫生服务介绍

其他专业的公共卫生服务介绍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各地区其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数:珠三角地区共523所,占52.2%;粤东地区129所,粤西地区133所,粤北地区217所。包括疾控机构、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以及其他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在内,广东省每千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仅为0.72人,这与规划中“每千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至少1人”的目标还相距甚远。

其他专业的公共卫生服务介绍

其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主要包括急救中心、采供血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健康教育机构、卫生监督机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

1.资源现状

广东省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不断发展,卫生计生资源总量稳步增长,结构布局不断优化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与服务效率日益增强。如表21所示,2017年广东省其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002个,其中包含急救中心(站)23个,采供血机构4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28个,卫生监督机构202个,健康教育所(站)31个,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576个。各地区其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数:珠三角地区共523所,占52.2%;粤东地区129所,粤西地区133所,粤北地区217所。

表21 2017年广东省各地区其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数(单位:个)

如表22所示,从人员方面来看,广东省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卫生人员与卫生技术人员数都有所增长,卫生人员从2008年31094人增长至2017年60467人,增幅为94.47%;卫生技术人员从24520人增长至48,472人,增幅为97.68%。

表22 2008年与2017年广东省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情况(单位:人)

如表23所示,从房屋建筑面积(含租房面积)与万元以上设备来看,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这两项指标均呈现大幅度增长。然而健康教育机构的房屋建筑面积和万元以上设备数均出现了负增长现象,下降约34%,这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健康教育是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范围内都要重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教育意识的提高,提高公民自我保健能力”的要求相悖,具体原因还需进一步研究。

表23 2008年与2017年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房屋建筑面积及设备情况

2.问题与挑战

(1)资源总量相对不足。

总体上,广东省专业公共卫生资源总量特别是优质资源相对不足,卫生服务压力较大,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居民卫生服务需求。2008—2017年,广东省卫生人员稳步增长,从31094人增长至60467人,增幅较大。同期,广东省常住人口从9893万人增长11169万人,增幅也不小。包括疾控机构、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以及其他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在内,广东省每千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仅为0.72人,这与规划中“每千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至少1人”的目标还相距甚远。

(2)服务体系碎片化严重。

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职能定位不够清晰,民众不够了解甚至不相信健康教育机构工作人员,部分不同层级、类别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存在无序竞争现象。卫生服务体系碎片化问题比较突出,公共卫生机构工作机制不健全,各项标准不统一,有效联通共享不足,各级各类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合作不够、协同性不强。

(3)机构发展面临瓶颈、挑战各异。

急救体系。据不完全统计,广东省急救机构接近2/3集中在珠三角地区,急救人才也多聚集在该地区。就广东省急救系统而言,仍面临着共同的问题,如财政投入不足或欠科学,城乡救护模式差别大,救护车等基础设备数量差距大,院前急救人员成长环境欠佳,从业人员“难招聘”“聘即离”,急救知识宣传普及难度大,区域性急救医疗质量降低等,广东广东省急救体系急需完善和升级改造。

采供血部门。2014年广东省献血率为1.05%,固定献血者达到38.42万人,占总献血人数的34.09%,总献血人次和献全血人次每年均有所增长。但是,就卫生人员而言,珠三角地区本科学历及以上占比达49%,而非珠三角地区仅有23%,还不足珠三角地区的一半,且非珠三角地区采供血机构规模偏小、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成为其整体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妇幼保健机构。妇幼卫生资源区域配置均衡性较差,粤东西北地区妇幼保健机构卫生资源总体配置水平不高,多数指标低于广东省平均水平。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卫生资源存量较大,且具备持续而强劲的吸引力,导致妇幼卫生资源配置“两极分化”。各区域之间医护比差异较大,粤东地区医护比为1∶1.49,而粤西地区仅为1∶0.87。广东省婚前医学检查率地域间差异大,妇女宫颈癌与乳腺癌患病率居高不下,尤其是粤东地区,远高于省内其他地区。孕产妇死亡率近年来虽然逐渐下降,但随着生育政策调整,高龄孕产妇以及患有基础疾病的孕产妇增多,各种不典型妊娠并发症也逐渐增多,如何加强孕情监测及服务,做好妊娠风险评估和预警尤为重要。(www.daowen.com)

卫生监督。相对来说,珠江三角洲地区相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卫生监督协管模式、经费投入等方面要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广东省卫生监督协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中专以下学历及无职称人员占总数的1/3,其中大部分人员没有从事过卫生监督工作,所受相关的专业培训较少,执法能力不强。非珠三角地区卫生监督的办公经费不足、人员编制少且待遇偏低,严重影响了乡镇卫生监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执法工作质量。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机构因缺乏资源配置的统一指标,机构规范性建设受到严重影响。广东省健康教育发展不仅面临区域间差异大、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还存在卫生专业人员不足、房屋建筑面积少等基础建设问题。

计划生育。作为贯彻计划生育政策较好的省份,广东与国内很多省份一样,依然存在出生性别比例失衡、人口老龄化严重、独生子女家庭风险大和人口流动大带来的健康保障等问题。例如,广东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已从2000年的137.76下降到2010年的129.49和2014年的111.77,虽然形势好转,但性别比例失衡仍较严重。

3.政策建议

(1)加强地区间资源整合,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大力推进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更加注重系统、连续、全方位的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建立完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中西医间分工协作关系,强化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功能整合。结合珠三角地区“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经济圈以及粤东西北地区汕潮揭城市群、湛茂阳临港经济带、粤北生态型新经济区等建设,完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体系,加强急救、采供血、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及健康教育机构的建设,制定合理统一的管理标准,提升基层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

(2)更加关注专业人才培养,提高卫技人员占比。

以卫生计生人才需求为导向,改革并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通过经济政策等吸引更多高学历青年人才加入到省内欠发达地区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之中。建立医疗与公共卫生机构间信息共享与互联互通的协作机制,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指导、培训和考核,加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部门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与当地医疗机构合作,形成“防治管研”协同、整合发展的卫生服务体系。提升民众对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信任程度,推动公共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3)重点加大妇幼机构财政投入,全面提升服务能力。

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财政经费保障机制,重点加大妇幼机构的财政投入,特别是增加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妇幼卫生经费的财政转移力度,缩小城乡和区域之间的公共卫生服务发展差距。不断加强妇幼安康工程实施力度,不断丰富妇幼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推动设立妇女重大疾病防治基金。采取积极的措施提高婚检率,避免婚检率低带来的不良后果,提高人口素质,提高孕前医学检查和产前医学检查率,有效控制初生婴儿的残障率和死亡率。同时,重点做好妇幼健康信息化建设工作,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保障妇女儿童健康权益。配合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和医疗卫生机构的妇产科、儿科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4)强化监督评价,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

建立区域卫生规划和资源配置监督评价机制。省直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开展规划实施进度和效果评价,及时发现问题,研究解决对策。评价过程实行公开评议、公平竞争,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规范、管理和保障区域卫生规划的有效实施。必要时开展联合督查,以推动规划落实,实现卫生资源有序发展、合理配置和结构优化。

【注释】

[1]黄奕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管理学系副主任、硕士生导师;陈丽金,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管理学系科研助理。

[2]图的数据来源来自广东省卫生计生委政务服务中心的统计数据,如无特别说明,本章图表数据来源皆同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