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医治未病体系的优化建设方案

中医治未病体系的优化建设方案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7年,全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启动,广东省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首批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试点省之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15个省市确定了13家中医院为第一批“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还确定了中医“治未病”研究专项第一批21个课题。2012年,国家中医“治未病”重点专科协作组成立。表1中医“治未病”相关国家政策文件一览表(续表)

中医治未病体系的优化建设方案

2007年,全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启动,广东省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首批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试点省之一。全省中医药系统始终坚持以保障群众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中医防病、治病观的引领下,大胆探索拓展中医养生、保健、预防、医疗、康复服务领域和服务功能的机制、举措和路径。

2007年,全国中医药会议首次提出“治未病”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特色和优势,探索构建融中医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于一体的中医保健服务体系,从而与已有的医疗体系构成完整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治未病”健康工程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经确定的试点单位为主体,探索和完善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导,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创新“治未病”服务内容和方法以及规范技术方案,完善评价体系,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市场指导、多方参与的运行机制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15个省市确定了13家中医院为第一批“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还确定了中医“治未病”研究专项第一批21个课题。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措施:2008年8月《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2008—2010年)》,2009年4月出台《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9年6月出台《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试行)》,2009年7月出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服务基本规范(试行)》《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2009年工作计划》。200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对“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以及对接受“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人群(指在中医健康状态辨识与评估基础上进行过中医健康干预满6个月的服务对象)的健康改善情况和服务满意度调查,以评价“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效果。

2012年,国家中医“治未病”重点专科协作组成立。2013年,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两个项目被纳入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目录中,标志着中医“治未病”服务正式成为国家对人民群众的基本健康保障。迄今,全国共有3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重点专科通过验收,国家中医“治未病”重点专科协作组组长单位33家,成员单位237家,全国先后确立了65个地区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4批共173家“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试点范围由中医医院逐步扩大到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及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专门机构,覆盖了全国大部分省市,初步构建起全国“治未病”工作体系,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在全国基层与社区医疗机构全面铺开,成为中国中医“治未病”事业发展的最主要力量。

图1 全国中医“治未病”试点单位确立情况(www.daowen.com)

图2 全国中医“治未病”工作体系

随着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进入“十三五”阶段,《“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等国务院文件以及《关于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陆续出台,标志着中医“治未病”以中医“治未病”为内涵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成为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也成为引领与规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市场的主体。

表1 中医“治未病”相关国家政策文件一览表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