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掌控员工贪念,建立企业信誉

掌控员工贪念,建立企业信誉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古人以不贪不欺为宝,实质上与做人厚道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如果员工心存贪念,欺诈成性,巧取豪夺,就完全背离了“诚实”的核心价值观,产生离心离德乃至违规违法行为,走向歧途。所以,德胜对员工的贪念控制,从灵魂深处管理开始,提升员工的做人标准,是值得许多企业借鉴的重要举措。德胜通过防微杜渐的念头控制,培养了一批品德良好的员工,打造了良好的公司形象,使公司走在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上。

掌控员工贪念,建立企业信誉

法律上有一个“无过错责任原则”,也称无过失责任原则,是指没有过错造成他人损害的,依法律规定,应由与造成损害原因有关的人承担民事责任的确认责任的准则。执行这一原则,主要不是根据行为人的过错,而是基于损害的客观存在,根据行为人的活动及所管理的人或物的危险性质与所造成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而由法律规定的特别加重责任。学术上也把无过错责任称为“客观责任”或“危险责任”,英美法则称为“严格责任”。

上面这段严谨的表述大家可能会觉得相当拗口,我们不妨来看一个实际例子:

苏州甪直镇有一家公司就遇到了一件“无过错责任原则”的事,说起来老板比窦娥还冤。

起因是一位女员工经常遭受喜欢吃醋、赌博、喝酒的丈夫的暴打,同事经常看到她脸上有青紫的被打的痕迹。有一天,她因加班晚上回家晚了,又遭到丈夫的误解而被殴打。第二天早上因不愿在家多待,她就比平时上班时间提前了半个小时到了单位。

早上7点40分左右,这位坐在二楼车间里的女员工感觉肚子一阵阵绞痛,难以忍受。公司的清洁工赶忙搀扶她到了门卫室,在此过程中,她有一位老乡同事解释说他们夫妻又吵架了,她又被打了。门卫值班人员立即打电话通知她丈夫来公司接她去医院看病,结果医院诊断为脾脏破裂,因刚过完年,她没有钱看病,向公司提出借钱。公司老板出于好心,就为她垫付了一笔医疗费。

然而,手术做完休完病假后,这个女员工却恩将仇报,一口咬定她的伤害是工伤,说她是头天下午被工厂的机器撞伤的。更让公司难以应对的是,曾经说她被丈夫毒打的老乡同事也一口咬定说看见过她被机器撞了。

虽然一起工作的其他4位同事都去劳动部门做了笔录,都说没有看到她被机器碰撞。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劳动部门还是认为公司提供的证据不足,认定应该属于工伤,要求公司积极调解处理。一旦做出书面认定,公司需要支付大约38万元工伤赔偿金给该员工。

公司迫于无奈,只好进行调解处理,答应赔付给这位女员工10万元作为工伤补偿金,并解除劳动用工合同。(www.daowen.com)

你说公司冤屈不冤屈?虽然知情者都知道她是因家庭暴力造成的脾脏损伤,但是没有证据足以证明这一点。从这个案例而言,公司在个别员工品德缺陷以及法律偏向劳动者的双重压力下也成为弱势群体,承担了不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任何企业都应该以此事件为诫,多注意规避劳资方面的风险。

德胜提倡做人的最高境界是诚实,上面这位女士显然违背了做人最基本的诚实底线,以欺诈的手段达到了捞钱的目的。殊不知,她虽占了便宜,但失去了尊严;虽顾了眼前,但输掉了未来。

中国古人以不贪不欺为宝,实质上与做人厚道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德胜公司从企业文化入手,对员工的品德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与教化。从念头上入手,防微杜渐,认为人一生最宝贵的是不能坏了个人的品德和做事的规矩。如果员工心存贪念,欺诈成性,巧取豪夺,就完全背离了“诚实”的核心价值观,产生离心离德乃至违规违法行为,走向歧途。所以,德胜对员工的贪念控制,从灵魂深处管理开始,提升员工的做人标准,是值得许多企业借鉴的重要举措。

中国传统的修养讲究诚心、正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诚心。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德胜的文化管理成功之处,就是探索出了简便、实用、高效的心灵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直达人心,从员工灵魂深处发掘,实现人人自觉自愿的自我管理过程。对德胜的员工来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应该改成“勿以恶念小而思之,勿以善念小而不思”。就是说,不要忽略小小的邪恶念头对心灵的深度影响、对情操的损害作用;不要轻视小小的善念对自身修养的裨益、对人格境界的提升。

德胜通过防微杜渐的念头控制,培养了一批品德良好的员工,打造了良好的公司形象,使公司走在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