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农业生产用地管理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农业生产用地管理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怒江高山峡谷地区长年不合理的开垦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故而对农业生产用地管理研究应始终围绕着人地协调,在人地协调理论的指导下,既能够促进该区域农业产业的长足发展,同时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人地的协调发展。怒江高山峡谷地区因长年火烧轮种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当地生态环境系统薄弱,因此对农用地的管理应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

农业生产用地管理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1.相关概念界定

从匹河乡总体发展特征判断,当前的农业处于过渡期,既存在传统农业对农业发展的条件约束,也存在现代农业对农业整体发展的引领带动。

(1)农业生产用地

本文所研究的农业生产用地主要针对直接农业生产用地,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第一,种植业用地,即耕地,包括水田、水浇地、旱地、精饲料和多汁饲料用地;第二,林业用地,包括果园、苗圃、用材林、水土保持林和防护林等用地;第三,牧业用地,包括天然和人工割草地以及放牧地;第四,水产养殖业用地,包括水库、池塘湖泊等占地。随着社会发展,一种农业生产用地可以改变为另一种农业生产用地,农业生产用地可以转变为非农业生产用地,非农业生产用地也可以部分地转变为农业生产用地。

(2)农业生产用地管理

农业生产用地管理是在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中,以土地资源作为管理客体,利用分区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理论支撑,以利益最大化的实现为目标,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根据自然条件、制度安排和政策、市场、农户间相互作用等外部因素和家庭收入水平和结构、兼业情况、年龄、受教育程度、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生产技能、家庭需要、收益预期、种植习惯与偏好等代表农户能力和意愿的内部因素对农用地生产方式的改变,按照一定的规范所进行的一系列生产方向选择、生产规模决策、生产方式确定的经济活动。它受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具有目的性、方向性、预见性和可塑性的特点。农业用地管理是对土地的使用、改造、保护综合的管理工作,究其本质是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人对土地的利用以及改造工作,但是在实际的现实生活中又受自然环境的制约,用地管理既涉及人这一主体,又涉及土地这一客体,其中这两方关系任意一方发生变化或者同时变动,都会给用地管理工作带来影响。所以对于农业用地管理的综合概念可以解释为,在特定时间与空间条件下,对于土地资源进行的开发、利用、管理、保护等综合措施,找到土地利用的最佳目标与路径,并且协调人与土地资源之间的关系,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开发是在现有农业用地基础上,找到新垦的土地资源作为农用地,由于当前我国尚存在一部分的荒地,所以通过开垦新农田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的用地压力;利用,是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宗旨,对土地资源进行的使用;管理是以人为主体,对农业土地资源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以满足当前政策发展的要求。当前对于农业土地管理出现了一个新的概念:土地种植托管。由于目前我国的农民受制于经济水平、知识能力、技术条件的限制,个人管理下的农业种植效益低,所以出现了专门的土地所有人委托托管人,由托管人全权负责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所有劳动活动,包括统一采购选种,农药化肥,并且支付一定的雇佣人工费用,土地所有人仅仅需要在作物成熟后支付给托管人一定的费用,地里所有的成果均由所有人自己支配。

对于农业生产用地的管理是以土地资源作为主要客观分析对象,由于土地资源客体本身具有时间特性和空间特性,参与土地资源管理的主体的政府及相关单位、社会组织、企业以及农业生产者个人,都要从这一特性出发,在一定的时空界限范围内对具体区域内的土地用途的分配行为。本书将农业生产用地管理界定为根据区域内的自然社会生态条件分析,农业产业发展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当地农业生产用地管理方案,以此实现区域内农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进而实现长足发展。

2.相关理论基础(www.daowen.com)

(1)人地协调理论

人地关系指的是社会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美国学者巴罗斯和英国学者罗士培相继研究其发展,这一种思想被分为两方面的含义:一指人们对其周围自然环境的适应:二指一定区域内人和自然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人类要不断地适应环境对人类的限制,有意识地协调人地关系(卓玛措,2005)。人地协调理论:需要妥善处理农业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防止人为活动不当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怒江高山峡谷地区长年不合理的开垦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故而对农业生产用地管理研究应始终围绕着人地协调,在人地协调理论的指导下,既能够促进该区域农业产业的长足发展,同时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人地的协调发展。

(2)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构成危害的发展。广义上,基于对时空状态的考量,实现自然、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狭义上,指资源和环境持续发展,是指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为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陈月英,2000)。怒江高山峡谷地区因长年火烧轮种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当地生态环境系统薄弱,因此对农用地的管理应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农业生产用地管理关乎社会经济的持续性发展,农业发展在保证当地生态环境安全满足发展需要前提下,又能为后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3)地域差异理论

地域差异是指自然地理环境结枃的差异性,自然景观多样性也是基于地域差异而形成的(邓静中,1963)。自然环境地域差异造成社会经济活动地域差异。高山峡谷各地水资源分布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不同,表现出区域差异性。对农业生产用地管理需要考虑到区域内各个因素的不同形成的区域差异,是研究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