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林牧副渔业的发展与变化

林牧副渔业的发展与变化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种以个体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农业生产体系中,并非唯独重视种植业,而是在满足个体家庭基本生活需求的前提下,涵盖果木的种植、家畜的饲养、水产的养殖以及由此而孕育出的增加家庭收入的手工业。这种生产模式,按照现代农业认识观点,包含着林、牧、副、渔业的发展与变化。因此,本小节拟从农民个体家庭的角度出发,考察唐代四川地区林、牧、副、渔业的生产状况以及对社会变迁的支撑力度。

林牧副渔业的发展与变化

前文已论,《颜氏家训》所倡导的“满足个体家庭各种生活所需,皆有家庭所出”的个体家庭经营理念,在长期的社会演变进程中,已经“不自觉地”成为指导个体家庭进行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既定原则。在这种以个体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农业生产体系中,并非唯独重视种植业,而是在满足个体家庭基本生活需求的前提下,涵盖果木的种植、家畜的饲养、水产的养殖以及由此而孕育出的增加家庭收入的手工业。从国家层面上讲,则是通过人口与土地结合的程度和方式寻求国家财政收入的最大化。从太史公《货殖列传》所列枣栗橘荻之树、马牛羊彘之蹄及桑漆之亩、鱼陂之石[369],到班固的“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蓏,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女修蚕织,则五十可以衣帛,七十可以食肉”[370],勾画了一幅传统社会个体家庭进行农业生产的理想蓝图,成为其后历代王朝发展农业生产的宏观指导思想。这种生产模式,按照现代农业认识观点,包含着林、牧、副、渔业的发展与变化。同时,从自然地理环境上分析,四川盆地底部平原绵亘,浅丘低山起伏,坝与河谷相间,大致平坝只占7%、丘陵约占52%、低山约占41%,构成了气候资源在该区域从水平到垂直分布上的丰富性、多样性、复杂性及季节分配上的特殊性,为农、林、牧、副、渔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本小节拟从农民个体家庭的角度出发,考察唐代四川地区林、牧、副、渔业的生产状况以及对社会变迁的支撑力度。(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