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互联网+教育创新教学模式

互联网+教育创新教学模式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探索“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新模式,慕华教育与南涧县共同设立的“慕华-南涧互联网学校”于2018年3月正式上线。其中“互联网+”成为教育扶贫的一条重要途径。“互联网+”是当今各个行业的创业热点,其中“互联网+教育” 是行业中的热潮。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翻转课堂”“慕课”“微课”“大数据”及混合学习教学模式大力发展。

互联网+教育创新教学模式

1.清华大学:一块屏幕改变南涧县教育

(1)背景

清华大学是国内顶尖高等学府,是一所在理工科方面有极大优势的综合性“双一流”大学。截至2018年3月,清华大学共有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分别是材料科学与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数字化制造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自动化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此外还包括16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和2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其中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是2016年11月23日经清华大学正式批准成立的校级研究机构,成为中国经济转型与交叉学科优势结合的桥梁,是整合清华大学全校力量来辅助中国经济转型的高端智库,致力于实现交叉学科交叉研发,构建“互联网+”新兴生态圈。

南涧县位于云南省西部,是集“高寒、民族、贫困”为一体的彝族自治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云南省73个重点扶持县和滇西边境山区少数民族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之一。2017年,全县有中学14所,其中普通高中2所、职业高中1所、初级中学11所,小学55所,教学点16个,幼儿园65所,乡镇成技校8所,村级成技校80所,县教师进修学校1所。

(2)内容

清华大学校企慕华教育拥有全球最大的中文MOOC平台—学堂在线。为探索“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新模式,慕华教育与南涧县共同设立的“慕华-南涧互联网学校”于2018年3月正式上线。互联网学校包括教师教学和教师成长两大平台,开通免费使用账号,为南涧县1800余位教师及教育部门负责人和25000余名学生提供慕华教育旗下平台的优质在线课程。该项目旨在将清华乃至全球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互联网辐射南涧,整体提高南涧教育教学质量,为南涧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促进南涧实现内生性、可持续发展[10]

清华大学教育扶贫的创新举措不仅推动了课堂形式的变化,更扎实推进了南涧县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采用互联网学校和线下培训相结合的模式,使南涧县的教师既可以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又可以通过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艺术等综合课程来提升个人综合素养。

(3)经验

针对南涧县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素质型贫困突出的症结,在聚焦教育公平,聚焦队伍建设,聚焦资源共享的目标下,清华大学汇聚院系、校企、校友等各类力量,开展了多层次、全过程、全方位的帮扶工作。其中“互联网+”成为教育扶贫的一条重要途径。

“互联网+”是当今各个行业的创业热点,其中“互联网+教育” 是行业中的热潮。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翻转课堂”“慕课”“微课”“大数据”及混合学习教学模式大力发展。打破了教学环境的空间、时间的限制,也使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发生改变,同时也为共享资源创造了巨大机会。不少高校将这种模式与扶贫结合,让贫困地区的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接收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

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建设智慧校园系统(www.daowen.com)

(1)背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以信息与电子学科为主,工、理、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也是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211工程”项目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之一、首批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首批9所示范性微电子学院、首批9所获批设立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和首批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的高校之一。学校在认知雷达、移动通信、网络信息安全、高功率微波集成器件、智能计算、大型天线机电耦合等方面卓有成效,取得多项国家科技奖励。同时与国内外多个电子研究中心、企业集团建立了长期合作战略。

蒲城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东北部,全县户籍人口79.21万人(2016年),常住人口75.20万人(2017年),为陕西人口第二大县。全县17个镇,271个行政村、21个社区、2470个村民小组。2018年末,全县总人口778315人,城镇人口284766人,乡村人口493549人,占据全县人口60%以上。

(2)内容

2018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帮助受援地建设智慧校园系统,先后投入120万元、引进社会资金12万元推进蒲城县尧山中学智慧校园建设项目。利用信息技术融合卓越绩效管理体系,对学校治理体系进行系统变革,以先进的综合服务平台为依托,建立学校治理数据中心,收集学校运营中产生的校园服务数据、学生素养数据、课堂学习数据,将其应用且融合于学校治理、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等方面,为拥有八十余年历史的老校注入新鲜活力,带来全新的发展和全面的提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投入30万元先后在蒲城县第三中学、荆姚一贯制学校以及平庙路小学建立了三间“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科创小屋”,依托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激发贫困地区学生的科技梦想,提升学习探索兴趣。学校积极协调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投入40万元分别为蒲城县孙镇中学和龙池小学捐赠1间“真爱梦想教室”。

2013年以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蒲城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定点扶贫框架协议,在蒲城县域捐建了多个网络教室,捐赠多台3D打印机、无人机等高科技教育套件设备,努力为蒲城的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等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贡献力量。17所农村学校与西电附属院校建立结对帮扶机制,287名校长教师赴西电进行业务能力培训,1000余名贫困学生接受西电师生心理辅导和励志教育。

(3)经验与未来方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一所在信息化技术、电子化水平上有着突出优势的学校,作为这样一所专业性突出的高校,在对点帮扶建设时,把握住教育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潮流,为教育扶贫增添上了新时代的特色。学校电子信息学科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和利用,深度参与蒲城县智慧校园建设,争取将智慧校园体系布局蒲城县各个学校,并且实现平台上的学校共同体与教师共同体。同时要进一步扩大到建设蒲城县智慧城市,深度参与人工智能领域以及电子信息产业,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